音韵学吧 关注:4,753贴子:40,748

闽南话宕摄开口字的演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宕攝開口字長泰讀 ɔ~ iɔ~ ,雷州 ɔ iɔ ,漳平(永福) ŋ iŋ ,漳州 ŋ iɔ~ ,泉州、廈門 ŋ iu~ 。比如:
“湯”:長泰 thɔ~ ,雷州 thɔ,永福 thŋ,漳州、泉州、廈門 thŋ
“秧”:長泰 ɔ~ ,雷州 ɔ,永福 ŋ,漳州、泉州、廈門 ŋ
“兩”:長泰 nɔ~ ,雷州 nɔ,永福 nŋ,漳州、泉州、廈門 nŋ
“香”:長泰 hiɔ~ ,雷州 hiɔ,永福 hiŋ,漳州 hiɔ~ ,廈門、泉州 hiu~
上面“秧”“兩”兩個陽韻字各地都讀洪音,應是它們的介音 -i- 較早就失落了。
在宕攝開口字的演變上,長泰、雷州和永福是一類,洪音字和細音字的演變是平行的;漳州、泉州、廈門是另一類,洪音字和細音字的演變不平行,比如廈門洪音字讀 ŋ,細音字讀 iu~ 。就細音字而言,廈門應該是: iaŋ > iɔ~ > iu~ ,那麼洪音字應該也發生類似的高化現象: aŋ > ɔ~ > u~ ,但現在廈門洪音字不讀 u~ 而讀 ŋ ,這個 ŋ 估計就是由 u~ 變來的。u~ 和 ŋ 都帶有後、鼻音特徵,有可能發生轉化。漳平(永福)洪細音字的演變就是平行的。永福宕攝細音字發生這種演變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爲當地曾梗文讀已經變成了 in ,如“燈丁”tin ,韻母 iŋ 的位置空缺,吸引來自宕攝細音的 iu~ 變成 iŋ。黃典誠說惠安(崇武)陽韻字讀 ĩŋ ,跟曾梗讀 ɪŋ 相對立,比如:張 tĩŋ ≠丁 tɪŋ 。他標示的這個 ĩŋ 主元音猶帶有鼻音成份,以之區別於原來曾梗二攝讀 ɪŋ 的字。



1楼2012-05-25 20:41回复

    想想臺灣泉腔“毛”mŋ,“物”mŋ 的變化可能跟這些宕攝字類似。“毛”讀 mŋ 可能是:mɔ~ > mu~ > mŋ ,“物”讀 mŋ(ʔ) 可能是 mu~ʔ > mŋʔ 。張振興《臺灣閩南方言記略》“物”記爲 mŋ 陽去(實際標示的是 bŋ ),與“問”的白讀相同。這應是根據連讀變調推出來的聲調。
    宕攝合口字的演變我還沒想清楚,所以就不談了。。。


    2楼2012-05-25 20:41
    回复
      2025-05-29 17:48:33
      广告
      閩南的情形跟浙江義烏頗像。以下摘自方松熹《義烏方言研究》第七葉:
      縣城內:黨nŋʷ,秧iɔ,陽ɦiɔ
      平疇鄉:黨nɔ,秧iɔ,陽ɦiɔ
      尚陽鄉:黨no,秧io,陽ɦio
      湖門鄉:黨nŋʷ,秧iŋʷ,陽ɦiŋʷ
      大陳鄉:黨tŋʷ,秧iɔ,陽ɦiɔ
      下宅鄉:黨nan,秧ian,陽ɦian
      原書共列出了21個點的讀音,上面衹摘錄了六個點。平疇鄉、尚陽鄉、湖門鄉、下宅鄉洪細音的變化都一樣。縣城、大陳鄉洪細音的變化不一致,讀音類似於漳州。這個 ŋʷ 表示一個帶圓脣的 ŋ 。“黨”的聲母義烏各地大多是 n ,這屬於白讀。中古鼻尾舒聲韻端母字,義烏大多數地方白讀 n 或 ȵ 。
      黃典城的文章衹給出了崇武幾個字的讀音,不清楚莊組讀音如何。


      4楼2012-05-25 23:34
      回复
        闽语一般文读庄组同一等. 以厦门闽南语为例分析一下阳韵开口层次. 文读1iong/ong 文读2iang 白读1iang 白读2iunn 白读3ng. 首先, 白读1跟文读1处于同一音变链,属于iang>iong的滞后部分, 共同构成一个层次. 文读2属于近代从官话借入. 白读2iunn字数较多, 包括除庄组以外的所有声母. 白读3ng以知庄组为主, 同时这也是唐开的主要白读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字大部分都是舌齿音字. 我认为白读23属于同一层次内部的按声母分化, 庄组一概进入白读3, 而知组变化不一. 读ng属于较早的变化. 应当说, 是知庄产生音变在前, 鼻化在后. 但是属于同一层次.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5-26 00:04
        回复
          这里比较有趣的是, 由于两次借入的阳韵都是iang.因此这两个层次似乎能够构成音变链,iang>iong>iunn,iang>ang>ong>ng. 但是文读层的知组并没有ong, 所以白读iunn/ng不会是由文读超前发展来. 而更可能是先后发生的两个相同音变, 二者处在不同阶段,正好一前一后. 值得注意的是, 早期引入iang时知庄应当同属于此韵母, 但是由于卷舌的因素二者失去了i介音. 可见闽南语知庄组还是经过卷舌的阶段的. 知组在闽南语一定有过卷舌的阶段, 只是后来去卷舌化以及受早期层次的影响还原成t了. 闽南语大部分地区引入的最近的文读层知组还是独立而且接近端组的, 这是闽南语知组躲过一劫的主要原因.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05-26 00:17
          回复
            廈門陽韻的 iaŋ 估計是來自漳州。陽韻字漳州大多讀 iaŋ ,唐韻字讀 aŋ 的也有,比例似不及陽韻字讀 iaŋ 的高。潮州類似。海口也有這種讀音,但字比漳州少,有幾個字被標爲文讀。
            上面舉了“央”“兩”兩個字的讀音,這兩個字也是沒有 -i- 介音而讀如一等唐韻的。另外,上面漳州“兩”的發音標錯了,應是 nɔ~ 。


            7楼2012-05-26 00:30
            回复
              厦门 漳州的阳韵读音属于同一音变的不同阶段, 当以漳州的iang为早. 不认为ng是iunn之前的层次, 否则为什么以知庄为主? 那么多阳韵非知庄组字,怎么就这几个字留下了? 这跟鱼韵的某些知庄组ue很像, 有人说是前一层次, 我总怀疑仅仅是分化, 否则出现条件怎么这么特殊, 专门集中在某些声组?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2-05-26 00:41
              回复
                看了下,黃謙《彙音妙悟》收有商韻,字不多,比如“(柳)娘兩亮涼,(爭)掌”、“(時)想,(出)唱,(喜)鄉響响”。有的字標爲“正”,如“(求)講,(時)先賞,(英)勇用,(出)清唱,(喜)香”。“正”應該是指官話,但商韻加“正”的這些字也不全是中古陽韻字。這些字有几个跟廈門是對應的,如“涼亮掌唱响”读 iaŋ 。不过廈門讀 iaŋ 的字是零零散散的,沒有漳州那麼系統。至於知莊讀 ŋ 的,那是它介音失落後跟唐韻字合流了, iɔ~ > iu~ 跟 ɔ~ > u~ 是同時進行的,衹是後者後來又繼續演變,變成了 ŋ 。不過也有幾個非知莊的陽韻字,如“兩秧央”也讀如唐韻。
                


                9楼2012-05-26 00:59
                回复
                  2025-05-29 17:42:33
                  广告
                  再看了《泉州市方言志》,它來自陽韻字的 iaŋ 既有標爲文讀的,也有標爲白讀的,如“涼槍腸唱鄉响餉” iaŋ是文讀,“亮僵漾” iaŋ 是白讀。主要是文讀字。


                  10楼2012-05-26 01:10
                  回复
                    演化过程确实如此. 你的这个说法应当还是认为他们是同一层次的, 只是根据声母分化. 知庄首先失掉介音, 然后iang>iong>ionn>iunn(非知庄) ang>ong>onn>unn>ng(知庄 一等) . 这跟我一致的.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5-26 01:11
                    回复
                      泉州iang的白读很明显是滞后了.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2-05-26 01:12
                      回复
                        《汇音妙悟》里的商韵有点奇特 标为[正]字的大多是通摄字(印象中好像全是通摄字 阳韵字没印象) 但是前前后后总共就只有几个字....


                        13楼2012-05-30 13:25
                        回复
                          我上面列了一些字,衹有兩個通攝字。


                          14楼2012-05-30 20:46
                          回复
                            应该还经过-ɯ~,-ɯŋ才到-ŋ。


                            15楼2012-06-10 23:20
                            回复
                              2025-05-29 17:36:33
                              广告
                              据说“长泰”闽南语念tio thuann。。。


                              16楼2012-06-10 23: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