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晴派吧 关注:162贴子:8,530
常常会如此。


1楼2012-05-24 20:37回复
    我觉得可以满足黛玉一下,但是绝不能满足晴雯。因为黛玉的私欲得到满足,她会变得善良,黛玉会因为处境变好而人逢喜事精神爽地善待他人,但是晴雯却会得志便猖狂越发恶劣。黛玉的不善很大程度是因为处境不好而阴暗狡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晴雯的恶毒却好像是天生的,环境越好地位越高,这种恶毒越能得到施展空间。记得有人反驳七迷的时候就说朱七七得到沈浪的爱什么都好说,得不到就发疯发病。这就是私欲得不到满足就会发病,最后朱七七爱情得意,自然毛病就没有了。假如她和黛玉一样得不到呢?


    3楼2012-05-24 21:06
    回复
      独角仙一样的关系,扭蛋到底是什么意思啊?不知道是不是很小白凹凸的问题。


      4楼2012-06-30 21:40
      回复
        独角仙没听说,扭蛋是一种手办吧,某某虚拟人物的玩偶


        IP属地:江苏5楼2012-07-01 02:21
        回复
          是春原还是朋也说他们是独角仙一样的关系,搞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6楼2012-07-03 12:42
          回复
            不知道啊,独角仙不是银桑他们抓的那个么


            IP属地:江苏7楼2012-07-03 21:26
            回复
              同外貌的问题一样,诗词水平的高低同样牵扯着一个公论和个人偏好的标准问题。其实一般来说,以公论为标准根本就是个默认的前提,但为避免拥林派又抬出个人偏好来,故而还是予以事先做一下说明。
              既然是比较诗词水平的高低,也就是比质量而不是比数量。从前八十回看来,黛玉诗词的数量自然是远超过宝钗的,但并不代表黛玉诗词的质量就超过宝钗。
              原著中正好有几次诗词竞赛,在白海棠咏、菊花诗、螃蟹咏和柳絮词四场比试中,宝钗的三次都胜过黛玉,而黛玉只在菊花诗上的三首占据三甲。这种情况就好像四次考试中,其中三次宝钗的分数都高过黛玉,只有一次黛玉以考卷中三题的得分均最高而夺魁。在数次诗词竞赛中,黛玉仅夺过一次魁,可笑的是拥林派竟然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放出“黛玉屡屡夺魁”的诌癖。真不是我想抽拥林派,实在是拥林派恼残犯见总是把脸凑上来让人抽。
              不过白海棠咏这一场,要拿出来分析说明一下。因为菊花诗、螃蟹咏和柳絮词这三场的胜负没有争议,但是白海棠咏却是经过一番争议才定下的宝钗胜过黛玉。宝钗的诗出来的时候,原著写道:“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黛玉的诗出来后的情况,原文如下: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是: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又笑道:“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李纨道:“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第37回)
              黛玉的诗“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尤其是获得了宝玉的大力支持。直到李纨以“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为由判定黛玉不如宝钗,宝玉却还说:“只是蘅潇二首还要斟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黛玉的诗以才技为先,在构思形式上别具一格,加上文采风流的缘故。且看宝钗的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不过是很平常地交代自己爱花护花浇灌花。但黛玉的第一句“半卷湘帘半掩门”就与众不同,用脂砚斋的话说就是“且不说花,且说看花的人,起得突然别致”,从构思上就新颖别致。第二句“碾冰为土玉为盆”就不是其他人那普通的“苔盆”所能比的,难怪脂砚斋说“妙极!料定他自与别人不同”。所以首联的新巧别致马上就激起了宝玉的喝彩。颔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巧借宋代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之势,且用拟人修辞使其更加文采风流别致有趣,难怪到这里又引得“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而宝钗“清洁自厉,终不肯作一轻浮语”,在才技文采上自然输给黛玉,甚至可能都不如探春(宝玉说探春的好)。宝钗的诗因其“有身分”、“含蓄浑厚”才一直获得李纨的鼎力支持,李纨的评判后来也得到了探春的支持。当然,书外的脂砚斋也是支持李纨的观点的:“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说白了,从第一眼的惊才绝艳来说,黛玉的诗以其构思新巧文辞瑰丽胜过宝钗,这就是黛玉的诗一出立刻就获得了众人支持的缘故。这就是李纨“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和脂砚斋“逸才仙品固让颦儿”的意思。但第一眼的惊才绝艳毕竟是第一眼的惊才绝艳,细思细品之下宝钗的“含蓄浑厚”、“温雅沉着”还是获得了李纨、探春和书外脂砚斋的支持。并且,宝玉包括众人都认为李纨“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我想李纨的评判还是有道理的。更何况宝钗在才技文采上是“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浓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的态度。
              这里还要说一下第18回的颂圣诗,颂圣诗不过是奉承皇家的马癖诗,并不能完全反应诗人的诗词水平。但鉴于这次钗黛也共同参与了,所以也作一分析。颂圣诗的考观元春说:“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也就是说这次钗黛打了个平手,但会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却是“在宝卿有不屑为此,在黛卿实不足一为”。而从原著中可知,黛玉虽然不擅长写应制诗,但还是竭尽全力发挥全部实力。黛玉发挥全部实力的作品却和宝钗不屑为此的应酬作品打了个平手,那么,就是比写应制诗,钗黛究竟谁的水平更高,这还用说么?


              8楼2012-07-24 15:15
              回复
                前面说的都是钗黛共同参与的作品比较,现在来说说钗黛所有作品中最佳作品的比较。哈哈,不好意思了,我对诗词不大懂的,只好节选一位我认同且应该算诗词赏析高手的文章来作分析。以下是节选碧水的文章:
                红楼梦中最为世人推崇的大概是《葬花吟》,但我并不喜欢。个人以为,这首诗无病呻吟全无气派,小女儿气太重,没有风骨。语言上拖沓空洞,虽然口语化却并无音律之美(喜好永远都是个人意见,持不同看法的不必纠结于此)。这一点远远不如林作《桃花行》,当然桃诗一样也是自怜自伤的哀怨之作,不够大气。
                再说《螃蟹咏》。这首诗首先的特点是着眼大节、讽刺世人,全无《红楼梦》大多数诗词的小家子气和酸腐气。辞藻意境优美通达(桂霭桐阴坐举觞,月浦空余禾黍香),立意突出、锋芒犀利(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于今落釜成何益等句)。四联一气呵成,却点了世人、食蟹等事,转折的全无痕迹。读时有快敢,读完后只觉尚有回味(并不怎么悠长,对我来说,红楼梦里一首回味隽永的诗词都没有)。生活小事起,射会评论为真正涵义,最后又以生活小事结。不愧众人说这才算大才,尤其跟《红楼梦》除这首诗和宝钗《柳絮词》之外就没任何跳出众人所处的小圈子,站在射会世界的立场高度的一干“坐井观天”作品相比。
                以上为节选碧水的文章。
                此外,我还想阐述一下我个人对钗黛诗词的看法。李纨在白海棠咏中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脂砚斋亦批云“逸才仙品固让颦儿,温雅沉着终是宝钗”。也就是说,若论才技文采,黛玉比宝钗强,若论立意思想,黛玉不如宝钗。而脂砚斋的批语又狠狠抽了拥林派的耳光,指出宝钗并不是没有能力在诗词才技文采上胜过黛玉,而是她“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浓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宝钗的“淡极始知花更艳”是“高情巨眼能几人哉”,而黛玉的“半卷湘帘半掩门”则“且不说花,且说看花的人,起得突然别致”。前者在思想内容上发人深省,后者在构思形式上别具一格。通观前八十回,钗黛诗词的情形几乎皆是如此。宝钗的诗浑厚沉着,有见识有思想,富于哲理,黛玉的诗文采风流见识思想却平平。顺便说一下,我在一本讲解诸子百家的书中看到有人以“淡极始知花更艳”为题目讲述道家的淡泊思想,且在文中说“淡极始知花更艳”也是曹雪芹的思想和主张。要知道,观方红学可是把宝钗打成“封建”思想的忠实信奉者的,哪里会说她的诗词是什么道家思想的体现甚至代表曹雪芹的思想和主张?在不被观方红学诋毁宝钗的思想所绑架的领域反而能见到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黛玉写了那么多诗,唯有一句让我欣赏,就是:“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此句道出了只言片语的解语共鸣亦可做可谈知音的不俗见解,且又具有气势,故为我所欣赏。此句之佳在于如宝钗说的“翻古人之意”不落俗套且见识不凡。因为自觉阳春白雪抱怨曲高无人能和无可谈者的心态和诗文实在太多了,甚至曹雪芹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和宝钗的“谁怜为我黄花病”皆是如此,包括黛玉自己还写下了不少与之矛盾的“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之类的句子。
                另附小郑就钗黛诗词问题驳拥林派的发言。
                真的是很滑稽的想法。“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是拿宝钗之德与黛玉之才进行对举。因为黛玉无德可言,所以这里专门拿宝钗之德与黛玉之才进行对比,却并不意味着宝钗的诗才就输给黛玉。事实上,在白海棠咏、螃蟹咏、柳絮词三个题目上,宝钗的表现均胜过黛玉。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宝钗的诗才还略胜黛玉。只是跟黛玉的无德相比,宝钗的品德反而显得更为突出。不过如此罢了。你宣称“黛玉在海棠社中的居于第二,是李纨评论的结果”,但当时探春接下来的反应你为何避而不谈?李纨的评语刚一出炉,探春当时马上说:“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此外,贾宝玉虽然事后反悔,但在李纨作评之前,他也赞扬过李纨评诗公道:“稻香老农虽不善作却善看,又最公道,你就评阅优劣,我们都服的。”这两点都足以说明李纨的评判是公允的、恰当的、很有公信力的,不止是她个人的意见,实际上也足以代表作者的立场。更可笑的是,诗才原本就是跟风格、立意紧密联系的。有了更为高远的立意和作风,诗文本身即作高了一层。何言什么李纨评的只是“含蓄浑厚”与“风流别致”何者为重的问题,不涉及诗才?如果按你的说法,并不是那么看重“含蓄浑厚”之风的探春,为何也赞同李纨的评判?
                以上是小郑的发言了。
                不过,有一点也必须指出,论作诗交卷速度黛玉略胜宝钗。白海棠咏中,别人都是对卷思索誊写,“独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嘲笑”等大家都交卷后才“提笔一挥而就”。虽然有人说黛玉实际也在思索,“提笔一挥而就”不过是黛玉做姿态罢了。但问题是“和丫鬟们嘲笑”明显会让人分心,黛玉至少是在一心二用。螃蟹咏和柳絮词上黛玉都比宝钗先作出交卷。菊花诗中黛玉作了三首,宝钗却只作了两首。这些都说明在作诗上黛玉的灵感都来得比宝钗快,尽管作出的诗词质量逊于宝钗。


                9楼2012-07-24 15:19
                回复
                  我倒不明白了,袭人有多不喜欢黛玉了?你自己憎恶黛玉就说你自己好了,你认为黛玉会害死你宝贝儿子就说你认为好了,强袭人做什么?袭人对黛玉有意见是有,但根本排不上认为黛玉有多可恶,会害死宝玉什么的。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说得很清楚,大家都认为这是一对佳偶。我觉得跟你讨论很无聊,很多东西都是在脑补猜想什么的,我不想进行这样的讨论。比如什么宝玉嚎了之后,袭人被宝玉吓着了?哪里有这样的情节?去看原著,袭人根本没有什么感觉,还是和湘云一起跟宝玉玩笑着。有任何心理描写证明袭人被吓到了么?有任何当时袭人异样状态的描写说明袭人被吓到了么?你讨论任何东西都喜欢这样进行再创作,我觉得跟你讨论感觉没证据没逻辑没推理,几乎都是在脑补猜想。这些可以作为心得感悟启发大家,但说符合原著没得叫人恶心。


                  11楼2012-07-30 06:12
                  回复
                    宝钗如果真的坚持正义,就该滚出贵族家庭。真的坚持正义,本来就不怕因此会损害自己的利益。宝钗为什么不反皇帝?那是因为皇帝可以决定她的利益,贾母什么的根本影响不了她什么。在根本影响不了自己利益的事上,宝钗可以唧唧歪歪。但真的能危害自己的利益,正义就被她丢到一边去了,不仅如此,还理所当然地享受着非正义的资源和特全。皇帝的不义,不敢得罪,就当睁眼瞎。伪正义就是如此,永远是在保全自己的基础上,装出看不惯别人的黑暗,但影响自身利益的黑暗则装睁眼瞎。这才叫世俗!贾雨村真可怜,资源早就被薛家这样的大家族霸占了,除了如此还能怎么办?宝钗他们占尽了资源,不反皇帝不反特全,却反别人抢占资源?越想越恶心。宝钗不反皇帝不反特全,意思就是像他们还是可以占着资源,别人永远争不过他们。好奸诈虚伪的嘴脸,宝钗他们少数人霸占着绝大多数资源,只剩下少部分资源要养活比他们更多的人。那些人只能各凭本事,你争我抢,自然不乏黑暗手段。宝钗批判这些黑暗,却不反自己霸占着资源。自己霸占着整个香蕉园,扔一根香蕉让一群人抢。那些抢的人为了得到这一根香蕉,争得头破血流,各种黑暗手段。宝钗反这些使黑暗手段争抢一根香蕉的人,却不反那个霸占着整个香蕉园的人,这就是宝钗的正义?哈哈哈!说句实话,有皇帝有宝钗他们这样的人无理霸占着射会绝大多数资源,他们以下的众多人怎么黑暗争抢都不过分!皇帝宝钗他们本身无理霸占着射会绝大多数资源,这本身就是比贾雨村等更黑暗无耻的存在!不要以为仗着当时黑暗的法理就觉得不黑暗了。


                    12楼2012-07-30 18:20
                    回复
                      一个害怕得罪皇帝,不反皇帝无理霸占资源享受特全,为了自身利益更是认同这种无理霸占各种特全,这种人也好意思说什么正义?如果我一个人霸占着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资源,只给百分之十的资源让六十亿的人口去争抢,我也可以很正义的指责那些人在争抢中耍卑鄙手段的人呢。贾雨村有什么错?他好歹是靠自己去争抢,不像宝钗那么无耻地霸占资源吃着白食还叫嚣正义指责别人。


                      13楼2012-07-30 18:28
                      回复
                        拿所谓的正义要别人一辈子出不了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贾雨村好歹确实有实力有才华,因为所谓的正义,他这一辈子就只能做农民?有人不是说,毁了别人的一辈子就是大恶了么?这本是个黑暗的世界,无论怎么挣扎,都是在黑暗之中。在皇帝宝钗他们交出根本不属于他们的资源来之前,别人无论怎么争抢都没有错。因为粮食只有那么多,不抢的话就只有饿死,与其饿死不如被他们骂卑鄙。贾雨村有实力有才华,凭什么因为他们造成的黑暗不公平而埋没?一个黑暗不公平的世界,毁灭了多少人。但那些霸占着资源的人居然还有脸去骂别人?宝钗不抽造成黑暗不公平的皇全,却抽贾雨村。如果我是贾雨村,我就不服。既然你们能黑暗地霸占资源,我就能黑暗地抢。我只要一想到,别人吃着喝着享受着的本来就是黑暗的霸占,我就觉得贾雨村已经很可怜了。不过像苟一样,争抢的还只是这些人扔的苟粮。


                        14楼2012-07-30 18:52
                        回复
                          哈哈哈!宝钗不是不反皇全么?皇帝也可以如此认为自己很正义,可不是?皇帝不是端了贾府薛家四大家族这些贼窝么?皇帝不是批判这些黑暗么?后来贾雨村也没好下场,皇帝不是也批判贾雨村么?皇帝多正义美好啊!比宝钗还正义!我觉得原著里最正义的是那个没出场的皇帝,哈哈哈!不要说什么皇帝要正义,就该滚出皇家的蠢话。皇帝要滚,他们家的人让么?哈哈哈!世俗名位高的人永远比世俗名位低的人更容易正义,哈哈哈!而且皇帝还没有奴杏噢!宝钗都有奴杏,但皇帝是没有的。我觉得追求世俗名位就是追求正义和善良,因为只有世俗名位高了才更容易正义和善良。相反,生存压力大自然各种不安各种阴暗。


                          15楼2012-07-30 19:11
                          收起回复
                            反正皇帝我不反皇全,皇帝我觉得我霸占资源享受特全是对的,反正这也是天生的,又不是我的错。不要叫我滚出皇家,我很想滚,但我家里的人不让啊!哈哈哈!我很高贵的,不下见,有谁反皇全的么?没人吧?我当然高贵啦。反正我有吃有喝有女人,都不用阴暗争抢,我会惩罚贾雨村四大家族这些贼窝,我很正义的。不危害我的根本利益,为了自己爽,损失几根晴雯骨头也没什么,而且还可见得罪贾母很正义。但是得罪皇帝就不行了,这会损害我的根本利益的,我可不会做这种事,所以我不反皇全的。抓不到我的错了吧?反正我以下的人更不敢反皇全,我不反皇全,也不能说明我下见,虽然我比袭人他们世俗名位高。但我要跟袭人比的话,我就用我得罪贾母跟袭人比得罪宝玉黛玉比。我得罪贾母,大不了走人。袭人得罪宝玉黛玉,就等着晴雯爬你头上拉使撒料吧。我可以正义痛快名位全都得,袭人要正义痛快,就要失去根本利益。不要叫我滚出贵族家庭,但是我可以叫袭人滚出贾府改嫁。我没有滚出贵族家庭,我还是纯粹的爱正义,但是袭人不滚出,袭人就不是纯粹的爱宝玉。


                            16楼2012-07-30 19:27
                            回复
                              我后来看见别人再说宝钗是难以企及的高度,我就觉得好笑,因为我已经根本不觉得宝钗有多么了不起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宝钗的学识爱情思想等等比很多人优秀,皆是因为经济基础功不可没的效劳。只能说宝钗是狮虎阶曾中的佼佼者,却不能拿她跟普通人纵向比较而夸耀。因为经济基础一项就排除了数量庞大的众多人,他们因为天生不幸而被排除在外,无法跟宝钗一争高下!如同西风曾经就文学说过的道理一般,现代不必然产生优秀的作品,但条件落后的原始时代必然产生不了优秀的作品。虽然有强悍的经济基础,别人也不必然高于宝钗,但众多人连发展上层建筑的起码经济基础都没有,自然必然败于宝钗。这不是因为他们比不上宝钗,而是天生不幸,让他们根本失去了发展上层建筑的机会!就拿宝钗纯粹的爱情来说,普通人之所以没有,是因为他们穷,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甚至谈不起爱情,不过是凑合着过日子罢了。但如果所有人都具有强悍的硬件条件,总会有人达到宝钗的地步。事实上,使得宝钗脱颖而出的筛选条件恰恰是经济一项,光这一条就为宝钗刷下了无数竞争者!我举一个例子就可以证明宝钗并没有那么了不起。红楼梦里无论主子还是奴才都有条件发展针线才能,所以宝钗的针线固然优秀,但未必称得上最优秀。即使以《红楼梦》中论,宝钗的竞争者数量也够少了。如果把范围扩大,让所有人都具有发展针线才能的条件,宝钗针线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只要大家都有条件发展上层建筑,绝对会有人能够赶超宝钗,宝钗的卓越根本是幸运!哼,你以前瞧不起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的人,你说他们的境界比不上曹雪芹宝玉。真是可笑,不是他们比不上,而是因为他们压根没有发展上层建筑的起码的经济基础。这些人是不幸,而不是无能!我要提醒你们,在你们夸耀宝钗的卓越时,请记住,那是因为她天生富贵功不可没的效劳!别他母亲的没有自知之明地拿宝钗跟袭人比秀宝钗的卓越秀你们的下限。


                              17楼2012-08-09 01: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