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除了夜莺,埃斯库罗斯还用天鹅来譬喻卡珊德拉。天鹅是阿波罗的圣鸟,临终前高歌一曲,据说彷佛天籁。埃斯库罗斯对卡珊德拉的描写是今可见的西方文学中天鹅之歌(文人绝唱)这个典故最早来源。有几位作家例如朱天心便以卡珊德拉自喻。 该亚巫女之说 神话仪式学派学者简·艾伦·赫丽生(Harrison, Jane Ellen)推测卡珊德拉原为该亚(Gaea)巫女。相关推论见於《希腊宗教研究导论》(Prolegomena to the study of Greek religion)还有《古希腊宗教的社会起源》(Themis: a study of the social origins of Greek religion)。 除了亚历珊德拉外,卡珊德拉还有一个别名叫福巴斯,见於欧里庇得斯《赫卡柏》,但不论周作人或张竹明的中译本,都没有译出这个词,赫丽生精通多国的语言,她的《希腊宗教研究导论》有译出「福巴斯」三字,阿波罗别名福玻斯,福玻斯、福巴斯是同一词汇的阳性、阴性状态。 希腊城邦虽然各自为政,但对德尔菲(Delphi)神谕向来有一定尊敬,入主德尔菲等於掌握希腊人的宗教信仰的核心地位。反映在神话故事中,阿波罗斩皮同(德尔菲神谕发布权在神话中有和平转移与武力侵夺两种,埃斯库罗斯《奥瑞斯泰亚》认为德尔菲神谕发布权被阿波罗的祖母福柏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但在欧里庇得斯的版本,却是阿波罗以武力抢夺),夺取德尔菲神谕发布权,赢得主神地位;巨人之战当中,该亚亦命令手下抢夺德尔菲。 德尔菲神谕发布者,照埃斯库罗斯《奥瑞斯泰亚》依序有四位:该亚、忒弥斯、福柏、阿波罗。但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当中,普罗米修斯说他的母亲是忒弥斯,又名该亚。忒弥斯一词有秩序、法则之意,赫丽生将忒弥斯定义为宗教秩序,认为德尔菲神谕发布者共有三任:该亚(忒弥斯)、福柏(忒弥斯)、阿波罗(忒弥斯)。赫丽生认为这反映农业民族对世界的认知:农作物诞生於大地(该亚),最初人们崇拜地母;接著发现农作物生长与月亮盈亏关系密切,崇拜月亮(福柏为提坦神族的月神);后来发现作物得以生长是因为有太阳,遂崇拜日神阿波罗。神谕发布权的转移反映时代进程。赫丽生以为阿波罗与卡珊德拉之间的纠葛,反映新旧秩序交替时,旧秩序的女祭司被褫夺神谕发布权的处境,旧秩序的女祭司拒绝向新秩序的神明臣服,所以遭到放逐。
在重看阿波罗多洛斯的《书库》(周作人译《希腊神话》),发现几件事情: 1.阿波罗多洛斯的版本中,提到阿喀琉斯没有嘴唇。=w= 2.书里面说布里塞伊斯跟克律塞伊斯两个人都是绝色,所以两个人美貌应该是平级。 3.我发现我以前编纂的词条可能有一点问题(误会文义,还有写的让人误会),想问一下大家意见。 我说写的让人误会,是以前写的词条提到卡珊德拉被诅咒的理由(第一种说法): 现可知最早有关特洛伊战争的描写为成系列的史诗八部,依照故事内容发展的先后顺序为:《塞普路斯之歌》(Cypria)、《伊利亚特》、《阿玛宗尼亚》(Amazonia)、《小伊利亚特》(Little Iliad)、《特洛伊沦陷》(Iliu Persis)、《返乡》(Nostoi)、《奥德赛》(Odyssey)与《特勒戈尼亚》(Telegonia)。但只有《伊利亚特》、《奥德赛》还能看到完整版本,其余六部均已亡佚,因新伯拉图主义哲学家普罗克鲁斯(Proclus)的摘要仍可见梗概,保存在《伊利亚特》古代注释与九世纪拜占庭学者弗提乌斯(Photius)的《文库》(Bibliotheca)中,散见的古老传说中,似只隐约提及阿波罗追求卡珊德拉(所以赠予预言能力)未果,遂怒下诅咒。阿波罗多洛斯(Apollodorus)的《书库》(The library)亦不存在背信问题,阿波罗欲追求她故教她预言能力,却又因卡珊德拉不回应他的感情,接吻以消除预言能力的说服力。 这里有三个问题,一是「散见的古老传说中,似只隐约提及阿波罗追求卡珊德拉(所以赠予预言能力)未果,遂怒下诅咒。」这段话是浓缩中研院研究员李奭学先生〈长夜后的黎明〉的文章来的,他提到早期传说中,阿波罗为追求卡珊德拉教她预言术,但卡珊德拉不置可否,学会后却疏离他,阿波罗震怒遂下了诅咒。我这里在前面写到特洛伊的故事来源(八部史诗),又提到散见於古老传说的说法(没承诺什麼),会不会让人有没承诺什麼的说法来自那八部史诗囧?如果会我必须改掉。 二是我当初乍看阿波罗多洛斯的版本,好像理解偏差,直接贴文: 「阿波罗想要与卡珊德拉交会,应许交给她占卜术,她学会了,可是不想和他交会,於是阿波罗夺走了她占卜的使人信用的力量。」 我当初觉得卡珊德拉没承诺什麼,但现在觉得这版本看起来像卡珊德拉听了条件,故意没答应也没反对地学了,我不懂希腊文,找了英文版核对下: Wishing to gain Cassandra's favours, Apollo promised to teach her the art of prophecy; she learned the art but refused her favours; hence Apollo deprived her prophecy of power to persuade. 为什麼与其说卡珊德拉不存在背信的问题,不如说是就像李奭学老师写的那样子,态度不置可否,感觉卡珊德拉更狡猾了,只是摸鱼摸到大白鲨。 为什麼感觉比埃斯库罗斯版答应以后却又背信更可恶呢?前者还可以找到理由来开脱(或说同人替她开脱),后者看起来一开始就存心要拐骗(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子,又虽然阿波罗自己的预言也非常模稜两可,常常误导别人——或说人类自己要被误导,但显然不乐见人家这样对待自己)。。。orz这个版本阿波罗报复倒是很可以想见,他估计觉得自己被耍了。 我现在的理解是不是比较符合文义些?还是我就不要做任何判断直接贴周作人的翻译。-_-?(就像另外一个版本,阿波罗强拥玩累睡著的卡珊德拉,虽然觉得阿波罗想侵犯,但英译本只写拥抱,我当初就只写拥抱)我直接贴周作人的译本? 三是,通过接吻这个虽然在周作人的译本中看到,但我混淆原文跟注解了,不是阿波罗多洛斯,是罗马人注解,囧死。。。。这个一定得改,请大家给点意见我就去改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