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画奇策十二 荀攸字公达,荀彧侄儿,长彧六岁。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献帝都许,由荀彧推荐,曹操征荀攸为尚书,与语大悦,恨相见之晚,委为军师。《三国志·荀攸传》载,“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裴注引《魏书》记载,曹操取冀州,荀攸姑子辛韬曾问荀攸计谋何出,荀攸严肃地说:“佐治为袁谭乞降,王师自往平之,吾何知焉?”荀攸不肯说出他的谋划。从此没有人再敢问荀攸,因此十二奇计鲜为人知。《三国志》荀攸的本传载有六策。
第一次,公元198年,曹操南征张绣。荀攸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合力成为强敌,张绣为客依赖刘表供食,表不能供,“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曹操不听,张绣,刘表果然合力对抗,曹操打了败仗。曹操对荀攸说:“不用君言至是。”于是设奇兵复战,在安众大败张刘联军。
第二次,公元198年,曹操征刘表,张绣还,荀攸建言曹操立即东进攻灭吕布。曹操依计亲征,连败吕布,俘获了吕布的骁将成廉,并将吕布围困在下邳城。吕布坚守,曹操久攻不下,军队乏食,打算退军。这时荀攸与郭嘉同时进言,趁吕布连吃败仗锐气消沉,陈宫未定谋之际,“进急攻之,布可拔也”。荀郭二人又献计引沂,泗灌城,城溃生擒吕布。此役胜利,使曹操赶在袁绍破公孙瓒之前灭了吕布,赢得了时间部署官渡之战,意义无比重大。
第三次至第五次是公元200年袁曹官渡决战,荀攸连出奇计。其一是解刘延白马之围,画策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其二荐徐晃截击袁绍粮饷,烧其辎重;其三与贾诩两人向曹操画计袭乌巢,大破袁绍军。曹操在官渡赢得胜利,荀攸为前线第一谋主,功在郭嘉,贾诩之右。
第六次,公元203年,荀攸劝曹操接受袁谭请降,趁袁谭与袁尚争冀州内扛的机会,消灭二袁,认为“此时不可失也”。当时曹操左右都主张先平刘表,利用二袁相攻之机南下。荀攸认为,刘表坐保江汉并无四方之志,而二袁相斗,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曹操采纳荀攸的建策,先北后南,假意与袁谭和亲,挑动二袁加剧混斗,坐收渔人之利平定了冀州。曹操表封荀攸为陵树亭侯,并在嘉奖封令中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荀攸善谋,更善于自防,他深知曹操忌疑,故谋谟帷幄而从不自矜,这和许攸恰成鲜明对比。许攸与曹操少小相知,后为袁绍谋士。官渡之战,许攸投归曹操,出卖袁绍军中虚实,加速了曹军的胜利。曹操平冀州,许攸也参与谋划。于是许攸自恃勋劳,在曹操面前也妄自尊大,戏呼曹操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曹操一脸奸笑,回答说:“汝言是也。”而心实不平,借故杀了许攸。荀攸则大智若愚,把自己的谋划的奇计都推给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称赞荀攸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曹操视荀攸为社稷之臣,对世子曹丕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荀攸也与曹丕深相结纳。荀攸卧病,曹丕问疾,独拜床下。
二、程郭筹策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县(在今山东阳谷县)人,公元192年从曹操为寿张令。程昱是继荀彧之后最早投归曹操的谋士,他与荀彧共谋保全兖州三城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之臣;他又劝曹操据三城,绝袁绍,自图霸业而功著群僚。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县(在今河南禹县)人,公元196年与荀攸同时为荀彧所荐为曹操司空祭酒。曹郭两人一见如故,论天下大事心灵相通。曹操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也十分高兴,称赞曹操:“真吾主也。”计破吕刘,剿除二袁,荡平乌桓,多有郭嘉之谋。曹操对程郭二人的依重,不亚于二荀。曹操出征,程昱留守为荀彧之副,郭嘉随从参谋与荀攸并为左右手。程郭与二荀在曹操势力发展的关键时刻,都曾起过关键作用。
第一次,公元198年,曹操南征张绣。荀攸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合力成为强敌,张绣为客依赖刘表供食,表不能供,“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曹操不听,张绣,刘表果然合力对抗,曹操打了败仗。曹操对荀攸说:“不用君言至是。”于是设奇兵复战,在安众大败张刘联军。
第二次,公元198年,曹操征刘表,张绣还,荀攸建言曹操立即东进攻灭吕布。曹操依计亲征,连败吕布,俘获了吕布的骁将成廉,并将吕布围困在下邳城。吕布坚守,曹操久攻不下,军队乏食,打算退军。这时荀攸与郭嘉同时进言,趁吕布连吃败仗锐气消沉,陈宫未定谋之际,“进急攻之,布可拔也”。荀郭二人又献计引沂,泗灌城,城溃生擒吕布。此役胜利,使曹操赶在袁绍破公孙瓒之前灭了吕布,赢得了时间部署官渡之战,意义无比重大。
第三次至第五次是公元200年袁曹官渡决战,荀攸连出奇计。其一是解刘延白马之围,画策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其二荐徐晃截击袁绍粮饷,烧其辎重;其三与贾诩两人向曹操画计袭乌巢,大破袁绍军。曹操在官渡赢得胜利,荀攸为前线第一谋主,功在郭嘉,贾诩之右。
第六次,公元203年,荀攸劝曹操接受袁谭请降,趁袁谭与袁尚争冀州内扛的机会,消灭二袁,认为“此时不可失也”。当时曹操左右都主张先平刘表,利用二袁相攻之机南下。荀攸认为,刘表坐保江汉并无四方之志,而二袁相斗,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曹操采纳荀攸的建策,先北后南,假意与袁谭和亲,挑动二袁加剧混斗,坐收渔人之利平定了冀州。曹操表封荀攸为陵树亭侯,并在嘉奖封令中说:“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荀攸善谋,更善于自防,他深知曹操忌疑,故谋谟帷幄而从不自矜,这和许攸恰成鲜明对比。许攸与曹操少小相知,后为袁绍谋士。官渡之战,许攸投归曹操,出卖袁绍军中虚实,加速了曹军的胜利。曹操平冀州,许攸也参与谋划。于是许攸自恃勋劳,在曹操面前也妄自尊大,戏呼曹操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曹操一脸奸笑,回答说:“汝言是也。”而心实不平,借故杀了许攸。荀攸则大智若愚,把自己的谋划的奇计都推给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称赞荀攸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曹操视荀攸为社稷之臣,对世子曹丕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荀攸也与曹丕深相结纳。荀攸卧病,曹丕问疾,独拜床下。
二、程郭筹策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县(在今山东阳谷县)人,公元192年从曹操为寿张令。程昱是继荀彧之后最早投归曹操的谋士,他与荀彧共谋保全兖州三城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之臣;他又劝曹操据三城,绝袁绍,自图霸业而功著群僚。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县(在今河南禹县)人,公元196年与荀攸同时为荀彧所荐为曹操司空祭酒。曹郭两人一见如故,论天下大事心灵相通。曹操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也十分高兴,称赞曹操:“真吾主也。”计破吕刘,剿除二袁,荡平乌桓,多有郭嘉之谋。曹操对程郭二人的依重,不亚于二荀。曹操出征,程昱留守为荀彧之副,郭嘉随从参谋与荀攸并为左右手。程郭与二荀在曹操势力发展的关键时刻,都曾起过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