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搜了一下,《中国新闻网》在2011年1月20日曾发表了一篇《什么是“交椅”》的短文,未注明作者,只在文后注明转自《中国语文网》。文中说:
《水浒传》中经常提到绿林好汉谁谁坐了第几把交椅,那么什么是交椅?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要说交椅,还得从古人的坐法说起。汉魏以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自然没有什么椅子。汉灵帝时,从北方传入了“胡床”,其样子犹如矮凳,与胡床同时传入的还:有一种绳床。绳床是双足交叉的,可以折叠,好像现在的马扎。这种绳床后来也叫胡床。
隋朝时,因为忌讳说“胡”字,而且这种椅子的特点是木头的双脚交叉,张开后才能平隐,所以改名为“交床”。到了南宋,人们便将交床改称为交椅。据说,南宋宰相秦桧坐交床时头总是向后仰,以至巾帻堕下,京尹吴渊为了拍秦桧的马屁,特地在交床后部装上托背,人称“太师椅”。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交椅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坐交椅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正因为交椅有如此特殊作用,所以,“坐第一把交椅”就成了首领的代名词。交椅虽然便于搬动,却不太牢固,坐着也不舒服,所以后来它逐渐被太师椅取代了。明清以后,交椅已不多见,以至一说起交椅,一些人都以为是太师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