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宏:化妆品功效宣传缺乏试验数据支持

李远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教授,博导,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美学与美容分会青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激光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分会激光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会学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激光学会委员2006、2009年主持中华医学会-欧莱雅中国人健康皮肤研究项目2项。参与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共发表学术论文65篇,其中SCI期刊 Arch Dermatol、Br J Dermatol、Derm Surg上10篇。
药妆品的实质是护肤品
“药妆品”,或者“医学护肤品”是新近涌现出来的概念。一经提出,无论中外都激起了热议和争论。这个概念强调其产品介于**与化妆品之间,兼具治疗作用和护肤作用,暗示其所用成分均为**级,不会引起过敏,其制备流程遵循**一样的严格的程序,其宣传功效也是象**一样经过严格的临床检验。
药妆品的实质是护肤品,目前在sFDA进行管理,参照化妆品的管理规范。所以无需向**一样经过严格的临床前研究,一期、二期、三期、四期临床试验,才能获批上市。如果不属于7种特殊用途的化妆品,可以直接备案报批。即使属于7种特殊用途的化妆品,也只是增加了人体功效学评价而已。
事实上,最初提出这个概念的厂家确实做到了“安全、高效、严格”的承诺。但随着药妆品这个概念逐步被市场及消费者接受,越来越多的产品被标上了“药妆品”这个华丽的标签,而混进这个队伍。因为国际上没有对“药妆品”进行规范,所以形成了目前鱼龙混杂的格局。因此,我们不能被“药妆品”这个概念所迷惑。还是要具体分析产品的活性成分、制备工艺、临床效果的功效学数据。
实验室数据≠功效宣称
近10年来,我们与化妆品厂家合作进行的临床功效学研究项目近20个。绝大部分集中在敏感皮肤的护理、美白和祛皱功效的评价。主动与医院合作进行功效评价的厂家,其产品往往都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功效性,许多产品甚至能媲美药物和激光。而且经临床测试后,厂家能得到产品使用状况的最准确的数据,如美白产品多久能见效,美白效果如何,能持续多长时间?这样其培训销售队伍的时候就有根有据,令人信服。
某些药妆品缺乏随机、对照、双盲试验,仅仅是通过实验室里细胞水平的数据就宣称其人体功效,这是不科学的。从实验室的到临床的跨度不是一小步,而是一道深深的鸿沟,因为皮肤的天然屏障会阻止外来物质的进入,更别说从表皮吸收到真皮、再到皮下了。所以不能凭想象和推理得出结论。做过临床试验的人都知道,把抗氧化剂添加到培养的细胞中,很容易检测到细胞水平的抗氧化、抗衰老功效。但添加到化妆品里,再涂抹到皮肤表面,就不一定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祛皱产品中除去保湿剂和防晒剂的疗效外,目前只有四种活性成分(左旋维生素C、维甲酸、果酸、水杨酸)能到达真皮,并刺激纤维母细胞合成胶原蛋白。其他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更多的科学数据来支持。
对于敏感性皮肤或者激素依赖性皮炎,药妆品中的保湿类产品具有成分更纯、防腐剂更少、无菌度更高、结构更接近天然皮脂膜的特点,较普通护肤品的安全系数更高。
淡斑产品中,大部分活性成分都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根据色素的代谢规律,见效时间一般为2个月,需持续涂抹才能达到长期的美白效果。祛痘产品作为痤疮的辅助治疗手段,一般能加强药物的疗效且能延长复发的时间。保湿、修护产品能有效的用于湿疹、皮炎、银屑病、红斑性皮肤病的辅助治疗。
推荐依据
药妆品是一类特殊的护肤品,可以修复皮肤屏障,调节油脂平衡,预防光老化,淡化色斑,减轻瘙痒敏感的症状。我经常给需要的人推荐药妆品。一般根据消费者或者患者的皮肤类型、皮肤问题、肤质状态、护肤要求来选择。如老年人皮肤干燥、皱纹较多,可推荐强效保湿霜、果酸类护肤品。痤疮类皮肤推荐控油保湿的产品,有色斑的皮肤推荐美白淡斑产品等。
化妆品功效与价格关联性
便宜与昂贵的药妆品差价可能差十倍甚至百倍,但疗效不会差这么多。我建议根据个人的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护肤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