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小说吧 关注:62,746贴子:1,024,989
  • 23回复贴,共1

【文殊院】龙与蛇的逆转游戏——评迪弗《空椅子》(无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然,读书会可能会押中的书,提前开贴是不好。不过这个是无泄的,不会影响泄底后的讨论。


IP属地:四川1楼2012-05-19 16:14回复

    ——谁能告诉我,“如鱼离水”什么意思。
    这是林肯这次的刑侦工作中,贯穿始终的一句话。
    本书的场景是在林肯一点也不熟悉的乡镇,没有了高科技的刑侦工具,而对手还是个对地形烂熟于心的依托自然作战的昆虫男孩。要说开篇不到1/10引出这个设定的时候,我蛮兴奋的,这个对弈般的设定,而各自又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确实像是一个即将开始的紧张游戏。也许是我太会YY了,总觉得迪弗并没有把对弈推出一个高潮。各种小打小闹穿插其中。当然,枪战部分不能算对弈的高潮。林肯最后的大逆转也不够大气,没有多线汇集,没有绝地反击(虽然书中表面是绝地了,但这种对峙场景太过常见,明显可以推出接下来的情况)。
    过程中我最佩服的是林肯的刑侦工作。我看此书的同时,质疑起了自己看待正统推理的态度。林肯从来只相信证物(除了结局那个),当证人与证物做选择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坚持证物的指向。他的确没有动用多少推理,他就靠一次次列举零碎的证物来构建一个理想追查地点的模型。是啊,他就靠猜,他能猜出这些东西应该归属的场所,它们可能构成的危险。也许你会觉得这是迪弗运用了些作者特权,总能让林肯想到。但我觉得,林肯对证物的彻底摸索,构想,比正统推理很多YY靠谱很多。再者,读此书时,我也觉得,并非标准程序就枯燥了,它们作为经验和最佳方案来执行,又何不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要说起这书最引以为傲的逆转的话,容我这么比喻,这书的逆转效果就跟某桌游《大逆转》一样,过程就是翻来翻去。当然翻的什么,看过书的就知道了。逆转并没有想象中有力道。不过迪弗有一点好,每次逆转前,都会通过人物语言或性格的微变来提示读者,所以效果没那么强烈,但我却十分喜欢。它比没有逻辑的突然逆转公平多了,真实多了。对于逆转背后的故事,我也十分接受(指只要的那次逆转)。也就是故事的丰富的戏剧性背后并没有失去感情的依托。
    缺点的话,我觉得迪弗的文字没有灵气。这种感觉也是不容易说地清楚的。如果迪弗的人物能写的像勒翰那么有趣就完美了。


    IP属地:四川2楼2012-05-19 16:15
    回复
      好像不咋地似的……我得亲眼看看。


      IP属地:山东3楼2012-05-19 16:21
      回复
        缺点的话,我觉得迪弗的文字没有灵气。这种感觉也是不容易说地清楚的。如果迪弗的人物能写的像勒翰那么有趣就完美了。
        我觉得,比起其他欧美作品而言,他的文字是最为通俗易懂的,看着很顺的。


        IP属地:内蒙古4楼2012-05-19 16:24
        收起回复
          给有用了


          IP属地:中国香港5楼2012-05-19 16:30
          收起回复
            OK,苏兄兔子兄都说不好,正好让我调低期望,这样读客观些。


            IP属地:山东6楼2012-05-19 16:36
            收起回复
              看过蓝色吗?还有想听听你对人骨和棺材的看法


              IP属地:上海7楼2012-05-19 16:47
              收起回复
                空椅的逆转属于大众型逆转,任何故事任何情节都可能出现的逆转,不过整体水平还是不错的


                8楼2012-05-19 22:27
                回复
                  林肯系列隔一段时间会把证据已经林肯根据它们总结出的搜查方向以及假设全部列成表,这个是比奎因还公平,参与性更强的。
                  至于苏少所说的林肯在物证的基础上,进行猜而少用推理,这个我觉得适用于《人骨拼图》。
                  《空椅子》里面,林肯的推理还是有不少的,“空椅子”的那段推理是本格味很重的推理,私以为巅峰期奎因也不过如此。
                  


                  IP属地:浙江9楼2012-05-20 11: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