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辉彬有个梦想,就是写自己的歌、唱自己的歌,将自己的作品制作成小样来传唱,但这个想法却受到现实的阻碍,因为音乐的制作需要较好的软、硬件设备。2002年,曾辉彬首次接触音乐软件,觉得非常有趣且神奇,只需简单的几下操作便可得到美妙的音乐。
从此曾辉彬一发不可收拾,天天躲在房间里研究软件,吃饭都要家人千呼万唤才出来,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完碗中饭后,又躲进房里。但由于经验有限,自己摸索出来的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曾辉彬就经常上网与网友交流,听取他们的经验与意见,认识了相关的音乐专家,专家们给了他技术与专业上的指导,曾辉彬由此慢慢掌握了一些音乐制作上的技巧,并用最简单的一台电脑、一支话筒录制了最早的《客家围龙屋》。虽然技术上去了,但落后的硬件就成了阻碍前进的绊脚石。
曾辉彬回想起2005年怀揣着2万元积蓄来到广州购买电脑、声卡、话筒等设备的心情时说,当时心里不停打鼓,担心自己刚入行而被骗,2万元打了水漂。为了买这些设备,曾辉彬将平时吸烟的标准降低,并暂停了一切社交活动,天天窝在家里研究设备。曾辉彬笑言,他的眼睛就是从那时候从两眼变四眼的。
从此曾辉彬一发不可收拾,天天躲在房间里研究软件,吃饭都要家人千呼万唤才出来,并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完碗中饭后,又躲进房里。但由于经验有限,自己摸索出来的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曾辉彬就经常上网与网友交流,听取他们的经验与意见,认识了相关的音乐专家,专家们给了他技术与专业上的指导,曾辉彬由此慢慢掌握了一些音乐制作上的技巧,并用最简单的一台电脑、一支话筒录制了最早的《客家围龙屋》。虽然技术上去了,但落后的硬件就成了阻碍前进的绊脚石。
曾辉彬回想起2005年怀揣着2万元积蓄来到广州购买电脑、声卡、话筒等设备的心情时说,当时心里不停打鼓,担心自己刚入行而被骗,2万元打了水漂。为了买这些设备,曾辉彬将平时吸烟的标准降低,并暂停了一切社交活动,天天窝在家里研究设备。曾辉彬笑言,他的眼睛就是从那时候从两眼变四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