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天地
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 ——《礼记·礼运》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坤卦》
【平和中正】
汉礼在外在形式上讲求高度的对称和谐:
• 礼仪场地的布置;
• 礼仪流程的收放;
• 礼仪动作的举止。
【谦恭肃雅】
谦虚——看待自身
恭敬——对待他人
肃穆——心存敬畏
优雅——高贵从容
【情礼交融】
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唯礼可耳。 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
——《礼记·礼运》
礼的作用:治情,修义,发扬辞让,去止争夺。
人情是礼、义、学、仁、乐作用的对象。
情与礼是道路和路标的关系。
没有情,礼无以作为;没有礼,情无以约束。
二者互为关照,相依相生。
【文质彬彬】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质——人的本质,本性,本能。本能呈现过多不受约束,人就会变得近于动物而具野性。
文——即纹饰(“文”是“纹”的本字,上古无“纹”字),是社会规范对人性的修饰,规范,约束。约束过甚就成为对人性的压制,把人变得冷漠如同史(吏)般“理性”、“客观”而无情。
彬彬——古文本作“份份(bīnbīn)”。即掺杂、参半之义。
君子要文质兼备而和谐共融: “发乎情,止乎礼义。” ——《诗·注》
【损益时新】
夫礼必本於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协於分艺。 ——《礼记·礼运》
也就是说礼必须顺时变通,才能与世间万事万物时时刻刻相协调。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系辞下》
变通的意思是:
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 ——《周易·系辞上》
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周易·系辞上》
汉礼的特点:
• 平和中正
• 谦恭肃雅
• 情礼交融
• 文质彬彬
• 损益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