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叫做“物是人非”吗?
我知道。
是校门口精品店那一张张曾经令我爱不释手的贴画和大海报,是MP3里不曾变更的SHE和飞轮海,是被红色油漆画了格格的操场,是破败不堪的乒乓球台,是一个个色彩鲜艳的“可口乐”和“牛”面的方便面袋,是教学楼前那一棵棵校长口中的“法国梧桐”,也是,广播站那支熟悉的话筒……
“用你的心去感受,用你的心去聆听,让我们一起徜徉于城关一中‘校园之声’广播台。”
“浓浓的情难以割舍,淡淡的话娓娓动听,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你看,这不是“物是”么?
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那一张张贴画和大海报尖叫的不再是我们,为飞轮海那“我流浪在拥挤的从前,复习一页页黑白的空荡夏天……”陶醉的不再是我们,在操场上那些暗红色的格格里写下五花八门的粉笔字的不再是我们,去接热水时不小心踩了一路的乒乓球的不再是我们,在大冬天的早上提着方便面袋排队接热水的不再是我们,在那些“法国梧桐”下聊天、歌唱、打雪仗、堆雪人的不再是我们,用那熟悉的话筒将自己的声音传遍整个校园的不再是我们,甚至,在体育课上挤在小卖部狭小的空间里看电视的不再是我们……
你看,这不是“人非”么?
其实,比“物是人非”更残忍的,是“物非人非”
我听说,那里,又盖了新的办公楼呢。
我听说,宿舍里,装了电话呢。
我听说,餐厅里,添置了桌子呢。
我听说,好像,还多了几排水管。
你看,这不是“物非人非”么?
我知道。
是校门口精品店那一张张曾经令我爱不释手的贴画和大海报,是MP3里不曾变更的SHE和飞轮海,是被红色油漆画了格格的操场,是破败不堪的乒乓球台,是一个个色彩鲜艳的“可口乐”和“牛”面的方便面袋,是教学楼前那一棵棵校长口中的“法国梧桐”,也是,广播站那支熟悉的话筒……
“用你的心去感受,用你的心去聆听,让我们一起徜徉于城关一中‘校园之声’广播台。”
“浓浓的情难以割舍,淡淡的话娓娓动听,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你看,这不是“物是”么?
可从什么时候开始,为那一张张贴画和大海报尖叫的不再是我们,为飞轮海那“我流浪在拥挤的从前,复习一页页黑白的空荡夏天……”陶醉的不再是我们,在操场上那些暗红色的格格里写下五花八门的粉笔字的不再是我们,去接热水时不小心踩了一路的乒乓球的不再是我们,在大冬天的早上提着方便面袋排队接热水的不再是我们,在那些“法国梧桐”下聊天、歌唱、打雪仗、堆雪人的不再是我们,用那熟悉的话筒将自己的声音传遍整个校园的不再是我们,甚至,在体育课上挤在小卖部狭小的空间里看电视的不再是我们……
你看,这不是“人非”么?
其实,比“物是人非”更残忍的,是“物非人非”
我听说,那里,又盖了新的办公楼呢。
我听说,宿舍里,装了电话呢。
我听说,餐厅里,添置了桌子呢。
我听说,好像,还多了几排水管。
你看,这不是“物非人非”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