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守真教授,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在57岁已经功成名就的时候,放下了对成就的享受,选择了与孩子们在一起。他追求的并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为了去理解那些特殊孩子的内心世界。
津守真面对的孩子是特殊儿童,大都有着智力发育迟滞,甚至是低下等问题。一般人可能根本不愿意去接近他们。但津守真却没有任何一点厌弃之意,从一名保育员做起,坚持了整整12年之久。这本书,记载的就是他在12年里与孩子们在一起的生活片断和思考。
津守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宝贵财富呢?
在我看来,首先就是津守真那种对教育的热爱之情。从57岁到69岁,整整12年,每天如一日地去关注、关怀那些特殊儿童,尝试着去理解他们,帮助他们走上独立、正常的生活。这种对孩子的热爱与执着,是我们每一位儿童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有的。不仅如此,他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了自己的观察与实践,得到了许多真知酌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我看来,其中最让人值得深思的,就是他那种放弃了主观的臆断,而转为从孩子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观察方式。正如我们一开始看到的,可以说津守真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成年人的视角,而转为一个中立的旁观者,甚至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去尝试着理解他们的思维和他们内心的动机。
的确,作为成年人,我们的思维已经深深地烙下了生活的印迹,当我们再用这种成年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的时候,就如同戴上了有色眼镜,很难再理解到孩子的本真。但是当我们跟随这位老者放下了自身的思维定势,随着孩子们简单的行为,去理解他们的动机和内心的思想时,我们常常会豁然开朗。
想想在生活中,我们不是常常因为不理解孩子,强迫孩子们听从我们的劝导,而与孩子对抗吗?我们是否真的做到关注到了孩子的内心,从关爱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还是忽视了他们的感受,仅仅把我们的主观意愿强加给他们?
在书中常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文字:我是从相反的方向生活在孩子的世界里,拉住我的手的是孩子,我的手被拉住,我被带去意想不到的地方。我背着孩子的时候,孩子贴在我的背上很安乐,我却感到背上越来越重,通过指尖,我感觉到孩子微妙的意志,通过背负孩子的重量,我洞察到那一天孩子的心理状态。孩子的世界不是通过神秘的方式向成人传递的,它是通过对孩子的回应,通过一起度过的一点一滴,由成人体会出来。
从津守真的书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启示,我们应该先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理解孩子。作为一名“保育员”,津守真记载了12年时间里的许多生活场景和对它的思考。该书的最大价值也正在于:“放弃”自己的立场,从孩子的本真中去理解他们,也许这正是教育工作者真正的使命。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