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这次新车都是汽车制造厂根据太原公交公司要求“量身定做” 看了下面 说不定就会发现猫腻了
一次被认为是意外的公交车自燃事故,因为媒体5月10日的报道掀开了一个行业“潜规则”:这辆自燃的公交车是一辆问题车,新城巴士采购之时就带着“先天不足”:不符合标准的发动机被“点装”在这辆车上。
所谓“点装”,即采购方公交企业指定某些配件安装于公交车之上,车辆厂商迫于订单压力,不得不选择这些价不低,质量却不一定高的配件。
虽然发动机与这次自燃的关联还无法作出认定,但媒体的报道仍然让人感到震惊:这样的招标采购已被认定为“违法违规”,何以没有得到纠正,究竟还有多少“点装”公交车每天载着数以万计的市民在马路上跑?
媒体记者5月10日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追踪,发现“点装”在公交车上的“点装”配件门类之多令人咋舌,有的车除了外壳,所有的部件均由各种品质参差不齐的配件组装在一起。而仍在运营的“点装”公交车约占到总数的一半左右。
而究其原因,企业的解释是“便于维修”,但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点装”的盛行难避权力寻租之嫌,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深挖这个潜规则背后的猫腻。
2008年前南京公交多“点装”
说到公交采购时“点装”零配件,记者了解到,这是国内公交行业的一个通病,也是行业的潜规则。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在2008年以前,南京市5000多辆公交车,基本上都是杂牌小厂的公交车,而国内一线品牌的公交车“大金龙”“宇通”等一辆都没有。
宇通客车销售代表告诉媒体记者,不是他们不想进来,而是当时的环境不允许他们进来,因为除了外壳,内部几乎所有的配件公交企业都会指定品牌厂家“点装”产品,这样的结果就是,质量毫无保障,砸了自己的品牌。
因而,2008年以前,国内一线公交车生产厂家都不愿意进入南京的公交市场,宁可不争这个市场,也不能砸了自己的品牌。
宇通厂家的一位负责人就曾经表示,自己是江苏人,却奇怪国内一线的产品为什么愣是打不进南京市场,他对此很是遗憾。
这一现象直到2008年才开始得以扭转,而触发的原因也是因为频频发生的公交车自燃,市民不满,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非常头疼。痛定思痛,决定花3年时间掏钱补贴公交企业购车,每辆空调车补贴15万元,每辆普通车补贴6万元,条件是由政府组织集中公开招标采购,引入一线品牌厂家,不得“点装”配件,否则不享受政府购车补贴。
一次被认为是意外的公交车自燃事故,因为媒体5月10日的报道掀开了一个行业“潜规则”:这辆自燃的公交车是一辆问题车,新城巴士采购之时就带着“先天不足”:不符合标准的发动机被“点装”在这辆车上。
所谓“点装”,即采购方公交企业指定某些配件安装于公交车之上,车辆厂商迫于订单压力,不得不选择这些价不低,质量却不一定高的配件。
虽然发动机与这次自燃的关联还无法作出认定,但媒体的报道仍然让人感到震惊:这样的招标采购已被认定为“违法违规”,何以没有得到纠正,究竟还有多少“点装”公交车每天载着数以万计的市民在马路上跑?
媒体记者5月10日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追踪,发现“点装”在公交车上的“点装”配件门类之多令人咋舌,有的车除了外壳,所有的部件均由各种品质参差不齐的配件组装在一起。而仍在运营的“点装”公交车约占到总数的一半左右。
而究其原因,企业的解释是“便于维修”,但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点装”的盛行难避权力寻租之嫌,需要监管部门进一步深挖这个潜规则背后的猫腻。
2008年前南京公交多“点装”
说到公交采购时“点装”零配件,记者了解到,这是国内公交行业的一个通病,也是行业的潜规则。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在2008年以前,南京市5000多辆公交车,基本上都是杂牌小厂的公交车,而国内一线品牌的公交车“大金龙”“宇通”等一辆都没有。
宇通客车销售代表告诉媒体记者,不是他们不想进来,而是当时的环境不允许他们进来,因为除了外壳,内部几乎所有的配件公交企业都会指定品牌厂家“点装”产品,这样的结果就是,质量毫无保障,砸了自己的品牌。
因而,2008年以前,国内一线公交车生产厂家都不愿意进入南京的公交市场,宁可不争这个市场,也不能砸了自己的品牌。
宇通厂家的一位负责人就曾经表示,自己是江苏人,却奇怪国内一线的产品为什么愣是打不进南京市场,他对此很是遗憾。
这一现象直到2008年才开始得以扭转,而触发的原因也是因为频频发生的公交车自燃,市民不满,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非常头疼。痛定思痛,决定花3年时间掏钱补贴公交企业购车,每辆空调车补贴15万元,每辆普通车补贴6万元,条件是由政府组织集中公开招标采购,引入一线品牌厂家,不得“点装”配件,否则不享受政府购车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