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楼上的 回复一下你的发言
首先,你说胡老师是一个没有主心骨的人,我不太同意。
估计你这种说法是根据胡老师开始对凤霞的爱情态度而来的。确实,胡老师在开始的时候对待凤霞的爱情,一直是畏畏缩缩的。那个女老师陈燕对胡老师说:你该不会真的爱上那个哑巴姑娘了吧 胡老师的台词是:我觉得不太可能。
我们可以分析下这句话。胡老师毕竟是一个正常人,高大英俊,有文化。以他的这种身份,面对一个哑巴姑娘的爱情,当然不会像二喜一样毫不介意的接受。设身处地,平心而论,我们这些正常人能不能也像二喜一样毫不介意的接受呢?很难。
但是,随着事件的推移,胡老师看到张健教凤霞跳舞,凤霞恨恨的看着胡老师,然后跑掉,等等这些事后,胡老师才开始面对这份爱情,最后,他才能对陈燕说:她更需要我。交流是不一定要语言的。到这时候,他已经能接受自己的爱情了。这,并不能说明胡老师没有主心骨。
反而,我觉得胡老师一直在成长着,而且是有着自己的立场的。在全国造反的时候,他能奋而退出,组织“老派”来和那些所谓的革命派斗争,这不是说明胡老师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理念么?
呵呵,你后面说的,我就觉得完全要反驳了。首先,我所说的改剧情,不是我想的太美,而是一种反话,你没认真看我的帖子哦。
第二,这片子不是按真人真事改编的,而是根据余华的一部小说《活着》改编的,其用意也不完全是为了展示“福贵一生的坎坎坷坷与未解放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我认为本片的立意很深,并不能简单的用一个人来概括。当然,福贵无疑是一个很关键的人物,但通过这个人物所串连起来的抗战到改革开放的这样一个大跨度的时局背景和那些背景下的林林总总的人,无疑更有意义。
最近刚好又在重看《福贵》,又在写评论,过几天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