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吧 关注:9,076贴子:659,633

图解广渠门战斗,过程很清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周文郁是当事人,所以用他写的《边事小记——辽师入卫纪事》其中一段记载作为复原参考:
“而公正在布阵,其祖帅正兵镇南面,副将王承等列西北,公与余扎正西,阙东面以待敌。拥众直突东南角,我兵奋力殊死战奴,奴奔北,见前处有承等兵,方立马无措,若承等合力向前,则奴已大创,不意承等徙阵南避,翻致奴众复回,径闯西面。一贼抡刀砍值公,适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对而折。公或免。时贼矢雨骤,公与余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得南面大兵复合,贼始却。”
又因为清方史料中《清太宗实录》记载细节特别多,所以也用为复原参考:
“莽古尔泰等未率大军同行,止以护军及蒙古兵二千往,见宁远巡抚袁崇焕、锦州总兵祖大寿兵两万屯沙窝门外。莽古尔泰分兵为三队,令各额真等率护军前进。令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豪格继进。时敌于右偏伏兵甚众,因约我军入隘口,宜趋右偏,不趋右偏而由正路入者罪与避敌同。攻入隘口,豪格独趋右偏,败其伏兵,追杀至城壕。余三贝勒不趋右偏,由正路入,击败敌兵,亦追杀至城壕。”
先从视角入手,分别引入明清双方的视角,以便弄明白双方记录的方向:




1楼2012-05-10 00:46回复



    2楼2012-05-10 00:47
    回复
      2025-07-27 16:59: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图解过程的时候,有一个问题是重点,那就是祖大寿的那一阵。
      祖大寿在南面布阵,但他却不是周文郁后来提到的“南面大兵”。
      原因很简单,从后金军视角来看,祖大寿是正面,王承胤是右路伏兵,后金军进攻时,有三个贝勒是从正路杀进去的,并且一直杀至了城壕,期间祖大寿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从接战到被击败,再追被杀至城壕,他是无可避让的,所以他没有机会去扮演“南面大兵”,这个问题看图就一目了然了。
      


      3楼2012-05-10 00:49
      回复



        4楼2012-05-10 00:49
        回复



          5楼2012-05-10 00:50
          回复



            6楼2012-05-10 00:50
            回复



              7楼2012-05-10 00:50
              回复
                2b楼主,你这个图哪儿来的,古人没画图给你,你读史料自己画的么?
                要读史料,先把你老帖子的第三页人家给你列举的史料读清楚了再来画图。
                http://tieba.baidu.com/p/1579251292?pn=5
                这个楼里面抽得你丫都不敢冒头了,还好意思新开个楼来画图。
                


                IP属地:四川8楼2012-05-10 00:52
                回复
                  2025-07-27 16:53: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老袁的阵被冲的七零八落,自己都差点挂了,还是“南面大兵复合”才“贼始却”的:
                  “不意承等徙阵南避,翻致奴众复回,径闯西面。一贼抡刀砍值公,适傍有材官袁升高以刀架隔,刃相对而折。公或免。时贼矢雨骤,公与余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得南面大兵复合,贼始却。”
                  “南面大兵”肯定是京营无疑。
                  “副总兵施弘谟、袁信报广渠门之捷”
                  所以,只有京营有脸报胜利,老袁没资格。
                  


                  9楼2012-05-10 00:59
                  回复
                    袁吧的人嘴是被商羊带臭了,可惜功夫不见涨啊,呵呵。


                    10楼2012-05-10 01:04
                    回复

                      京营戎政兵部右侍郎刘之纶疏言臣自任军旅昼夜不遑……急需使臣得抽选施洪谟袁信兵三千


                      11楼2012-05-10 01:05
                      回复
                        只有崇祯实录才出现京兵,周文郁没出现京兵,说的是我兵,长编也没提京兵,国榷也没提。长编记载,部议京兵不在城外扎营。
                        实录那一段完全是抄周文郁,唯一例外,就是把“我兵”两字抄错为“京兵”。
                        南边大兵说的是战前布置在西南方的祖大寿兵,明方各种资料很明白地记载了这个。
                        


                        IP属地:广东12楼2012-05-10 01:06
                        回复
                          你有功夫自己去回帖,自己去找抽。
                          那边被抽得抬不起头,又跑这边来新开帖子,你这脸皮比得上宁远城的三重城墙。


                          IP属地:四川13楼2012-05-10 01:06
                          回复
                            “袁崇焕令都司戴承恩择地广渠门,祖大寿,阵于南,王承允等阵西南,崇焕阵于西,待战。日方午,建州突东南,辽兵力战却之,承允徙阵而南,建州兵还而西,刀及崇焕,材官格之,获免。南兵复合,遂却,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乘之,运河建骑多冰陷,杀数百人,守兵亦失亡略相当。乙夜收兵,上赐酒食劳军。”
                            “游击刘应国、罗景荣、千总窦浚等帅兵追虏於运河,虏酋精骑多冰陷,所伤千计,京兵亦伤失数百人。”
                            这段出自崇祯实录,也是网上很多人认为京兵出战的滥觞。
                            


                            IP属地:广东14楼2012-05-10 01:08
                            回复
                              2025-07-27 16:47: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国槯抄的周文郁,实录抄的国槯由此产生转抄中的理解错误,蓟州一段基本可以验证,此处应当也是如此。 周文郁记载的是“我兵”,国槯记做“守兵”,实录记做“京兵”,应当也是一路转抄产生的理解错误。


                              IP属地:广东15楼2012-05-10 01: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