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原本是,我心安处,即是吾乡。
我知道,事情都是在不安和躁动中被反复推演的。
只是你我都看不见过程,却都得到了结果。
我们都无法预料,一次精心制造的偶遇,可能还是擦肩。一次恰如其分的不经意,换来的或就是一辈子相濡以沫的缠绵。
每次看到老街上卖春饼的老阿婆与老爷爷,就会感觉很暖心很暖心。
妈妈说,我嫁给你爸的时候,他们就早在这卖春饼了,从未见他们有过任何的争吵。
老爷爷是二三十年代的人,十几岁就跟着父亲打过仗,之后鬼子赶跑了,‘农民’当家了,五十年代,他父亲去了朝鲜,客死他乡。死前已经是少壮的中高级带兵骨干。按照政策,阿爷是有提干资格的,最起码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可是,他放弃了他本该心安理得享受的一切,他说过,人活着,必须要靠自己。于是,他毅然的回到了这个四面环山坐落在天姥山畔的小山城。
经人介绍,他娶了当时年仅十五的乡下女孩阿婆,那一年,他二十四,那一年,她十五。阿婆家里弟兄多,建国初期的东南大地又饱经战火的萧条,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少了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女孩,无疑能给家里减轻不少负担,那一年,他年富力强,那一年,她什么都不知道。
他带着比他小九岁的小媳妇阿婆,就像带着一个大女儿。
他们手牵手一起熬过大跃进,他们肩并肩一起扛过了那十年的艰苦。
因为老人打过仗杀过鬼子,平时对人对物也多和气,又是**遗骨,所以并没有在动乱中遭受迫害,反而是老人的丈人,当年捡过一支鬼子遗落的刺刀,被村子里的赖皮人捅落了出来,因此给带上了高帽,关进了牛笼,庆幸的是,没有折磨出事。
好不容易,生活有了起色,也分了单干。
阿婆有一手传自她母亲的做春饼的好手艺,当年春饼可是个最难得的东西,逢年过节,只有大年夜的那天,才会少少的摊几张,给家里众人分食。
老人和阿婆便在老街上自家门口支起了一个小摊,靠着老人揉面,夹菜,阿婆摊饼来维持生计。老人很健谈,街上的小孩都喜欢在他身边听当年的故事,每当讲起激烈战斗的时刻,老人的眼神总是很迷离,却不追忆,是啊,谁又愿第二次经历这种生与死的擦肩呢?之后老人又会转眼看看阿婆那已经满脸皱纹的老脸,咧开嘴巴轻轻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老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个男人,做爷们就是让家人依靠的。
老人和阿婆没有后代,老人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平淡却不平凡的传奇。
前半生,老人在战乱中挣扎存活,后半生,安静度日。
老人说,这样的生活,才让人心安。
是啊,你若安好,那便是晴天。
你心安处,那便是吾乡。
11年10月,九十虚几高龄的老人,终于耐不住岁月的侵蚀,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是笑着走的,不痛苦。如今阿婆还是在街上摊饼,但是,现在要客人自己夹菜了,阿婆也不计较个别人多夹多盛,反正活着,坐在这里,仿佛他就在身边,阿婆总说,我要再多看几眼这个世界,到时候多讲给他听,他一个人肯定会寂寞的。
我知道,事情都是在不安和躁动中被反复推演的。
只是你我都看不见过程,却都得到了结果。
我们都无法预料,一次精心制造的偶遇,可能还是擦肩。一次恰如其分的不经意,换来的或就是一辈子相濡以沫的缠绵。
每次看到老街上卖春饼的老阿婆与老爷爷,就会感觉很暖心很暖心。
妈妈说,我嫁给你爸的时候,他们就早在这卖春饼了,从未见他们有过任何的争吵。
老爷爷是二三十年代的人,十几岁就跟着父亲打过仗,之后鬼子赶跑了,‘农民’当家了,五十年代,他父亲去了朝鲜,客死他乡。死前已经是少壮的中高级带兵骨干。按照政策,阿爷是有提干资格的,最起码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可是,他放弃了他本该心安理得享受的一切,他说过,人活着,必须要靠自己。于是,他毅然的回到了这个四面环山坐落在天姥山畔的小山城。
经人介绍,他娶了当时年仅十五的乡下女孩阿婆,那一年,他二十四,那一年,她十五。阿婆家里弟兄多,建国初期的东南大地又饱经战火的萧条,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少了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女孩,无疑能给家里减轻不少负担,那一年,他年富力强,那一年,她什么都不知道。
他带着比他小九岁的小媳妇阿婆,就像带着一个大女儿。
他们手牵手一起熬过大跃进,他们肩并肩一起扛过了那十年的艰苦。
因为老人打过仗杀过鬼子,平时对人对物也多和气,又是**遗骨,所以并没有在动乱中遭受迫害,反而是老人的丈人,当年捡过一支鬼子遗落的刺刀,被村子里的赖皮人捅落了出来,因此给带上了高帽,关进了牛笼,庆幸的是,没有折磨出事。
好不容易,生活有了起色,也分了单干。
阿婆有一手传自她母亲的做春饼的好手艺,当年春饼可是个最难得的东西,逢年过节,只有大年夜的那天,才会少少的摊几张,给家里众人分食。
老人和阿婆便在老街上自家门口支起了一个小摊,靠着老人揉面,夹菜,阿婆摊饼来维持生计。老人很健谈,街上的小孩都喜欢在他身边听当年的故事,每当讲起激烈战斗的时刻,老人的眼神总是很迷离,却不追忆,是啊,谁又愿第二次经历这种生与死的擦肩呢?之后老人又会转眼看看阿婆那已经满脸皱纹的老脸,咧开嘴巴轻轻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老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个男人,做爷们就是让家人依靠的。
老人和阿婆没有后代,老人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平淡却不平凡的传奇。
前半生,老人在战乱中挣扎存活,后半生,安静度日。
老人说,这样的生活,才让人心安。
是啊,你若安好,那便是晴天。
你心安处,那便是吾乡。
11年10月,九十虚几高龄的老人,终于耐不住岁月的侵蚀,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是笑着走的,不痛苦。如今阿婆还是在街上摊饼,但是,现在要客人自己夹菜了,阿婆也不计较个别人多夹多盛,反正活着,坐在这里,仿佛他就在身边,阿婆总说,我要再多看几眼这个世界,到时候多讲给他听,他一个人肯定会寂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