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风行吧 关注:190贴子:13,502
  • 10回复贴,共1

┢┤дРруのfLyぺTo丩【资料】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祝我们穿家宝贝们哈皮\(^o^)/~


1楼2012-05-03 21:49回复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关于高山流水:
    中国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淬。琴家多据此谱演奏。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为另一乐曲。


    2楼2012-05-03 21:49
    回复
      广陵散: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关于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积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又一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
      中国古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广陵散》一曲,渊源已久。东汉末至三国时,《广陵散》已在流行。汉应璩(190~252)与刘孔才的书信中言及“听广陵之清散”‘魏嵇康的《琴赋》中提到的琴曲亦有《广陵止息》。“散”有散乐之意。先秦时已有散乐,是一种民间音乐,有别于宫迁宴会与祭祀时的雅乐。汉晋伺《广陵散》曾作为相和歌流传。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广陵散》列为楚调曲,可能是由于当时流行于楚国地域之故。嵇康善弹此曲而闻名一时。
      隋唐以前,《广陵散》与《止息》尚为2曲。唐代始见有称《广陵散》为《广陵止息》之说。唐李良辅撰《广陵止息谱》一卷,为23段,见于《新唐书 · 乐志》;唐吕渭撰《广陵止息谱》一卷为36段;宋元时《广陵散》已增至44段。《广陵散》与聂政故事相联系,始见于宋元人的诗文,乐曲的规模、调式、乐段的标题等,与今日所见的《广陵散》谱大抵一致。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一为明朱权《神奇秘谱》本;再,明汪芝《西麓堂琴统》有两个不同的谱本,称甲、乙谱。此3种不同谱本经琴家研究,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即开指1段、小序3段,大序5段、正声18段、乱声10段、后序8段,每段皆冠以小标题。对《广陵散》亦有另一种解释,即为琴操中的河间杂曲《聂政剌韩王曲》。此说始于近代琴家杨时百,见其所编《琴学丛书》的《琴镜》续二。
      《广陵散》的曲调优美,具有叙事性。低时区的打击乐器声衬托着铿锵的节奏,暗示着故事的戏剧性。音乐与标题的内容大致吻合。“正声”部分为全曲的精华。《广陵散》为“慢商调”。慢商调是琴的一种调弦法,即降低第2弦商音与第1弦宫音相同。此种调弦法有助于表现《广陵散》的激昂慷慨情绪,双弦弹奏代音,浑厚坚实,有气势磅礴之感。


      3楼2012-05-03 21:49
      回复
        二泉映月:
        本曲为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生前为无锡的出家道士。无锡惠山之泉被誉为“天下第二泉”。阿炳未瞎之前常去二泉,并为其对月冷清泉之境所迷。后阿炳患眼疾双目失明,生活极为坎坷凄凉,故常独拄此曲以表心中悲愤不平之情,乐曲旋律时而如泣录诉,时而慷慨悲歌,于凄惋中见悲愤,于优美中见风骨,使聆听者无不心灵为之震憾而嗟叹不已。
        关于二泉映月:
        乐曲共分六段。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弃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域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渐层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主题,所以乐曲所塑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从段式结构的扩充、缩减、再扩充、再缩减来看乐曲的艺术构思,它是:陈述——开展——下伏——亢进——收束。


        5楼2012-05-03 21:53
        回复
          渔樵问答:
          此曲表现渔樵在清山绿水之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关于渔樵问答:
          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因为长期在文人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着优雅诗意的名字,诸如“绿绮”“九霄环佩”“海月清辉”等。虽然唐宋元明清时的古琴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却始终是作为活的、有生命力的乐器在使用,而不单是作为文物或工艺品被陈列着。“琴者靠天地之声”“通神明,惊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飞鸟翔集,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玄鹤延颈.....几乎所有有关音乐的故事都来自古琴。古琴又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所以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质雅清纯的《梅花三弄》、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粗厉的《广陵散》、哀婉沉痛的《长门怨》、 气势磅礴的《流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古琴所不能表达的。如果说古琴是高人名士,那末箜篌便是袅袅婷婷、飘逸优雅的上古佳人。


          7楼2012-05-03 21:53
          回复
            夕阳箫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一九二五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关于夕阳箫鼓:
            乐曲共分六段。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弃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域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渐层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主题,所以乐曲所塑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从段式结构的扩充、缩减、再扩充、再缩减来看乐曲的艺术构思,它是:陈述——开展——下伏——亢进——收束。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伟大的中华有着悠久的辉煌历史,我们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在音乐方面同样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别有韵味!


            8楼2012-05-03 21:54
            回复
              汉宫秋月:
              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为二胡曲。据载,二胡是刘天华先生所传。《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关于汉宫秋月:
              《汉宫秋月》是1929年刘天华先生根据同名粤胡曲记谱而成,后经过一些二胡演奏家(尤其是蒋风之先生)在演奏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再创造,使之在技法上、艺术上趋于完善,成为二胡传统乐曲中的一首经典作品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二胡《汉宫秋月》:由崇明派同名琵琶曲第一段移植到广东小曲,粤胡演奏,又名为《三潭印月》。1929年左右,刘天华记录了唱片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只以 把位演奏)。
              蒋风之整理并演奏的《汉宫秋月》,作了很大删节以避免冗长而影响演奏效果。其速度缓慢,弓法细腻多变,旋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乐声时断时续,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绰注的运用,以及特性变徵音的多次出现,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极富感染力。 8楼
              


              9楼2012-05-03 21:54
              回复
                梅花三弄:
                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 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关于梅花三弄:
                今天和人言及中国古典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时候,有人人为在近来的两三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已经在走向一种没落,不仅是各种乐器没有发展,就连作曲家也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才出现的,更不必说各种乐谱(更有甚者竟然说中国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乐谱)。
                就钢琴一种乐器而言,早在BAROQUE时代,已经有一个发展的雏形,然后在经过古典,烂漫,现代,甚至后先代,其工业已经发展到相当的地步,其音色音调都已经相当完美精确了,而中国的古典乐器确实一直裹足不前的。
                可我认为中国的传统古典音乐一方面有工业的因素在里面,同时也和中国的传统思想在里面。首先,中国对于艺人是一种歧视态度;其次,传统的思想里是力求简约无为清净闲适的不象西方的力求严谨细致:关于中国的乐谱如广陵散乐府诗经宋词元曲比比结实,只不过现在所谓的乐谱部分已经失传,而只留下了文学部分了……


                10楼2012-05-03 21:55
                回复
                  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关于阳春白雪:
                  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琳琅之意。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一九二五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三十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歌词。乐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中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11楼2012-05-03 21:55
                  回复
                    胡笳十八拍:
                    根据同名诗谱写的乐曲。所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汉末战乱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达十二年之久,她身为左贤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
                    关于胡笳十八拍: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双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12楼2012-05-03 21:55
                    回复
                      -----------------------------END--------------------------------


                      13楼2012-05-03 21: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