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念佛修定,与一般修定有所差别。因为佛号里,有皈依佛的密意,这是其殊胜之处。
为何说念佛的关键是修定
1、《阿弥陀经》已讲,至少一日之内,一心不乱,这只有修定才可以达到。除此,别无他法。
2、《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讲:“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都摄六根,是指不要跟着六根跑了,不能跟妄念和习气跑了。净念相继,是指每一个念头,都是清静无杂染的,并且是连续的。得三摩地,就是入定,三摩地是定的意思。斯为第一,就是说,这是最重要了。
菩萨已经说得直白之极,念佛修定是最第一。
3、蕅益大师云:“得生西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持名怎么会有深浅呢?是不是越信的人越深呢?明明说了信是入门,入了门还有深浅之说么?显然这里的深浅,是指念佛的“功夫”,功夫是有深浅之别的。深浅如何分呢?自然通过念佛修定的高低来分。
4、我们再看看《印光大师十念法》。这是一个念佛人广传的方法。如果认真看,便知道这个从头到尾,主要讲两个字,修定。
印光大师十念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晓柏注】:上段为修定之法,即让心不妄动,妄念自息。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清清楚楚,此即为修四念处修法。
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晓柏注】:让念系于一处,用十数为一记数,与原始佛法的修定方法,几乎一模一样。
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
(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晓柏注】:印光大师说,为什么以前修净土的大德没有讲这些呢,因为古时人们根利,一点便知。当代人则需要讲得更直白了,那就是,念佛主要是修行方法,以此修定,然后成就。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人难制伏,此法非常有效。这个不是他想象说的,说的是真话,只是钝根者越来越多,只有越说越直白了。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
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
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
【晓柏注】:以上也讲得非常直白,有修定基础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讲的念佛之法就是修定。因为与修定的方法一样。如果你把念佛二字换成数息,会立即发现,一样管用。
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晓柏注】:这是讲修定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即让心自然地无杂染。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