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730贴子:87,752,532
  • 7回复贴,共1

定弘法师 净土安心法-决定往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5-01 06:15回复
    切信切愿决定往生,决定超越2012!


    2楼2012-05-01 06:19
    回复
      哟!钟茂森出家了?


      3楼2012-05-01 06:21
      回复
        信愿是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否定念佛功夫,这需要警慎。
        放下一切,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就是功夫,而不是信愿。
        我不是说,信愿不重要。信愿都没有,就谈不上净土宗。我是说,不要放弃功夫,所谓功夫,就是都摄六根,放下万缘的本事。
        跟一则我写的文章,供有缘人参考。


        IP属地:四川4楼2012-05-01 06:53
        回复
          净土宗该如何修
          修净土宗,要注意两个地方,一个是看净土经典上面讲的修行方法;二是自己要去实证,一个月、一年之后,自己修行功夫如何。不要见着谁的话就信,不求修证,一定要有智慧。对于这一点,佛在《葛拉玛经》中有清楚的说明:
          《葛拉玛经》白话文
          1、不因为他人的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2、不因为奉行传统,就信以为真
          3、不因为是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4、不因为是宗教经典书本,就信以为真
          5、不因为根据逻辑,就信以为真
          6、不因为根据哲理,就信以为真
          7、不因为符合常识外在推理,就信以为真
          8、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9、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就信以为真
          10、不因为他是导师、大师,甚至自己的老师,就信以为真
          《葛拉玛经 Kalama Sutta 》取自巴利《增支部 Avguttara nikaya》。
          一、修净土是迷信吗
          修净土是一个实修法,可以验证,那就不属于迷信。净土宗的师父说,所有宗派,最后都要回到净土来。我想想也是,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的世界,那不就是“空”的世界嘛。所有学大乘法的,最后的确都会回到那里。
          其他门派修行的过程,也是见到,并融入空的过程。也可以说,任何一个修佛的门派,其实都有“佛来接引”的,并不只是净土宗才有。修行的过程,就是融入佛的怀抱的过程,也是步入无量光,无量寿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上而言,净土宗的本质,与其他派的本质,并没有不同。只是方法有区别。
          二、修净土的必要条件
          1、信愿是入门。如果你不信有佛,不愿生往佛土,当然不会到佛土。任何一个法门都是这样,八万四千法门,唯信方入。所以,这个不必讨论。我们要讨论的是如何修。
          有人说,念佛即是修福,念佛即是修慧,念佛即是修善根福德因缘。如果念佛总持了一切,为什么还要写那么多经文?为什么这么重要的观点,并没有直接写在经文上?这说明可能是后人的错解经意。
          2、《阿弥陀经》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什么意思呢,就是必须要积累资粮才可以。什么资粮?善根、福德、因缘。
          善根,《大品般若经》中说:又作善本、德本。即产生诸善法的根本。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清静的本心。
          福德,以名一切之善行。又以名善行所得之福利。通俗地说,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之收获。
          因缘。就是指种下什么因,结什么缘。想成佛,当然是亲近三宝,听闻正法。
          这里主要下手处在福德。大乘法,福慧双修是六度。即布施(分为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大致说来,前四个是修福,后两个是修慧。其实不能完全分开。
          这句关键的话,被很多人解读错了,或者忽略了。以为嘴上念佛,就是修善根福德因缘了。“不可以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必须要有,非有不可。有些人把培福以为是放生,这需要学习一下布施的深意。
          修净土成败的关键
          《阿弥陀经》中说,“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一心不乱,二是心不颠倒。试问念佛人,你念了这么多年,有几个人,能一天之内,念到一心不乱的?一日之内都做不到,何况七日?什么是心不颠倒?就是随时正念现前,不跟妄念跑,哪怕是临命终时。你清醒时都老跟着妄念跑,何况临终神志不清时。
          这不是说这个法太难,人们都修不上去。而是人们不解经意,没有按正确的方法来修。比如你虽然天天念佛,但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如何做到念佛一天都不散乱呢?如何做到临终都不颠倒呢?只有一个方法,通过念佛,对治妄念,入三摩地,修定。所以,你应该已经明白,念佛往生成败的关键不是信或者愿,而是你的定功如何,即随时都不被妄念带走,随时清清静静,能自己作主。
          


          IP属地:四川5楼2012-05-01 06:59
          回复
            只是念佛修定,与一般修定有所差别。因为佛号里,有皈依佛的密意,这是其殊胜之处。
            为何说念佛的关键是修定
            1、《阿弥陀经》已讲,至少一日之内,一心不乱,这只有修定才可以达到。除此,别无他法。
            2、《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讲:“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都摄六根,是指不要跟着六根跑了,不能跟妄念和习气跑了。净念相继,是指每一个念头,都是清静无杂染的,并且是连续的。得三摩地,就是入定,三摩地是定的意思。斯为第一,就是说,这是最重要了。
            菩萨已经说得直白之极,念佛修定是最第一。
            3、蕅益大师云:“得生西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持名怎么会有深浅呢?是不是越信的人越深呢?明明说了信是入门,入了门还有深浅之说么?显然这里的深浅,是指念佛的“功夫”,功夫是有深浅之别的。深浅如何分呢?自然通过念佛修定的高低来分。
            4、我们再看看《印光大师十念法》。这是一个念佛人广传的方法。如果认真看,便知道这个从头到尾,主要讲两个字,修定。
            印光大师十念法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未钝一,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如是摄心,妄念自息矣。
            【晓柏注】:上段为修定之法,即让心不妄动,妄念自息。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清清楚楚,此即为修四念处修法。
            如或犹涌妄波,即用十念记数,则全心力量,施于一声佛号虽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摄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晓柏注】:让念系于一处,用十数为一记数,与原始佛法的修定方法,几乎一模一样。
            在昔宏净土者,尚未谈及。以人根尚利,不须如此,便能归一故耳。
            (印光)以心难制伏,方识此法之妙。盖屡试屡验,非率尔臆说。愿与天下后世钝根者共之,令万修万人去耳。
            【晓柏注】:印光大师说,为什么以前修净土的大德没有讲这些呢,因为古时人们根利,一点便知。当代人则需要讲得更直白了,那就是,念佛主要是修行方法,以此修定,然后成就。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人难制伏,此法非常有效。这个不是他想象说的,说的是真话,只是钝根者越来越多,只有越说越直白了。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
            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
            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
            【晓柏注】:以上也讲得非常直白,有修定基础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讲的念佛之法就是修定。因为与修定的方法一样。如果你把念佛二字换成数息,会立即发现,一样管用。
            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晓柏注】:这是讲修定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即让心自然地无杂染。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
            


            IP属地:四川6楼2012-05-01 06:59
            回复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如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2、心中心法三祖元音老人在《略论明心见性》中谈念佛法门
              净宗行人绝大多数都说净土宗的修法与众不同,它是主张横超生西的,不用明心见性。殊不知净土是三根普摄的大教,对下根虽不明言明心见性,只强调横超生西,但事实上早将明心见性的要义,暗暗含藏在修法内了。请试看它的修法:念佛时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请问这都摄六根,不即是一切放下吗?一切不放下,能六根门头紧闭,将见闻觉知都摄在一句佛号上吗?这净念相继四字,含义深广,留待下面来详加解释,今只从文字的表面来讲,以清净心,继续不断地念佛,不就是教人用佛念来密密转移妄念吗?因为人不能无念,不念佛法僧,即念贪嗔痴,今善巧方便地用一句佛号来代替妄念,使人于不知不觉中将妄心转换为佛心。所谓“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请问佛是什么?不是明心见性又是什么?
              该宗更进一步说:“入三摩地,斯为第一。”请问什么是三摩地?三摩地即三昧也。念佛证到三昧,即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一时脱落,也即是根尘脱落、能所双亡的时节。念佛念到这步田地,即是宗下桶底脱落,明心见性的时节。到这里还有什么净和禅呢?所以说净就是禅,禅就是净,禅净不分家也。
              对下根人,不须和他多说甚深禅理,只教他放舍身心,秉直念去,念到情亡心空,自然证得。若上根人一闻即悟,更不消多说。故净宗唯下根与上根人最容易成就也。盖中根人似聪明而非真聪明,似愚笨而又非真愚笨。非真聪明,不易看破世情,一切放下;非真愚笨,又不肯脚踏实地,恳恳切切地老实念佛,所以不易成就也。
              复次,晚近净宗行人,大都只图省力,单独依靠阿弥陀佛接引生西。自己不肯努力用念佛功夫扫荡妄心习染,改造自己,而美其名曰:“我们是他力法门,靠他力修行。”及闻“一心不乱”,便连连摇首,说:“不消不消!净土只须有信愿,自有弥陀接引,行得力与不得力无关重要。”他们哪里需要什么‘明心见性’哩!又哪里知道“一心不乱,花开见佛悟无生”乃是明心见性的同义词哩!
              自力真的无效了吗
              在网上流传着一个说法:现在是末法时代,自力修行已经无效,全靠佛力加持,唯有念佛一法,可以成就。
              念佛法门非常方便,易学,易传,这是事实,这也是它的方便和殊胜之处,我从自己母亲的身上,也看到了这个法门的伟大。但我们从阿弥陀经、念佛圆通章以及祖师大德的开示中可以看出,自己念佛的功夫,才是最重要的。这并不是信愿不重要,信愿是前提。就如你想到山上去,有这个想法和愿意走,或者说发大愿,这是前提,但具体的路,还得一步一步走上去,决定成败在走不在想。
              如果放弃了自力,修证只是一句空话。我不是否定佛力的存在,而是说,不可以放弃自力。如果读者不相信,那些放弃自力的人,会处处起嗔心,处处搞对抗,这哪里是修佛的人呢?
              古言说,心外求法,即是外道。如果连自力都放弃了,那还是佛法么?如果连佛经都不信,去信别人的话,这是智慧的么?
              末法时代,正法难求。愿修净土的师兄们,多多珍重,切莫行偏,误修一生,甚至修到了岐路!
              南无阿弥弥佛!


              IP属地:四川8楼2012-05-01 06:59
              回复
                “那些放弃自力的人,会处处起嗔心,处处搞对抗,这哪里是修佛的人呢? ”
                深表赞同!阿弥陀佛!


                9楼2012-05-01 11: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