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越南在二十世纪上半叶阮朝封建王朝的末期雅乐仍然隆重地上演着,它的存亡与中国相似,是在宫廷舞台的消失而走向衰败的。越南的传统文化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在宫廷音乐方面尤其受到明代以来的熏染。其宫廷乐,从音乐体裁、演奏理论、乐器、演奏形态到社会功能等几乎全面接受、引进中国明代以来的宫廷乐体制[1][2]。但几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已逐渐地越南化并融入了越南传统文化之中。后在王朝更替,近代的法国殖民化、越南战争以及1945 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宫廷体制从这个社会中逐渐消失,宫廷乐的外部受到了多重的冲击。且由于近现代以来越南的政治、经济环境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1986 年制定了经济的“刷新”政策,经济发展已成为越南举国上下不可阻挡的潮流。在这种形势下,过去所残存下来的宫廷乐则成了社会发展中的旅游、观光化产品。宫廷乐在走向民间化过程中其自身嬗变在不断的发生。反映出战争带来的外部撞击与经济改革内化所形成的两重环境下的巨变。笔者于1995- 96 年连续两次对越南顺化的宫廷雅乐进行实地考察,尤其是对当时曾经服务于阮朝宫廷的五位长老乐人进行深入的调查。他们演奏了雅乐与大乐⑥,其中所演奏的雅乐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乐器主要有:琵琶、二胡、大鼓、小手鼓、铜钱串、月琴等。而编钟、编磬之类的雅乐器已消失殆尽,完全是俗乐器的世界,没有登歌与佾舞。演奏的音乐(如谱例1)更是令人感到地方民间音乐的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乐曲是以五声音阶为特征的地方民谣特征,带附点的主题旋律延绵不断的展开,给人以深情动人之感。其装饰化并带有滑音的演奏风格给人以浓郁的南方小调色彩。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daca3c69822720e7bcee2f24bca0a3a/77efaf64034f78f0c36d9c5779310a55b3191c35.jpg)
音乐悠扬流畅、沁心自得与印象中庄严肃穆的仪式性雅乐的气氛极然相悖。越南历史上雅乐中所出现的特钟、特磬、编钟、编磬、建鼓、柷、敔、琴、瑟、排箫、箫、笙、埙、篪、拍板(《大越史记全书》、《大南实录》)等雅乐器在此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