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望江楼和薛涛的故事分不开的。
望江楼,因楼身位于锦江边,所以叫“望江楼”。江楼本名“崇丽阁”,取晋人左思《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而命名。楼呈船形,据说是纪念薛涛在船上为密友元稹送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园内还有传为薛涛取水制笺的薛涛井,井旁立有碑石,上书“薛涛井”三字,为清康熙时成都知府翼应熊的手迹。薛涛晚年曾在住地碧鸡坊自制一种深红色小笺,其色彩绚丽且又精致,世称“薛涛笺”,历代多有仿制。实际上此井为明代蜀王仿制薛涛笺取水之井。
其实,除了薛涛,望江楼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意义。今天望江楼所在的位置,古代叫玉女津。津就是渡口的意思。为什么叫玉女津呢?这是因为在唐宋时期,这个渡口比较繁华。当时,锦江两岸是四季花开不断,姑娘们常常从浣花溪上船,一路留连观赏美景,玉女津所在的渡口就是终点,使这个渡口常常美女如云,带有许多灵气。同时,要远行的人们往往从万里桥码头上岸,亲朋好友同船相送,送到玉女津,一般就不能再向前送了。送行者下船,远航的船云帆高挂,船向前拐过一个弯,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思念。 薛涛是唐朝有名的乐伎,与唐朝的大诗人元稹、白居易、裴度、刘禹锡、杜牧等都有往来唱和,曾被元稹赞誉被“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她用自己的井水制出的纸在当时很负盛名,被称为“薛涛笺”。
薛涛曾经出了一个对子: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