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就想写关于王家卫电影的东西以及自己的观影经历,但是每一次提笔都是无疾而终,喉咙里翻滚着太多东西却总是到不了舌尖,最后只有放弃。看完他所有的作品,又反复阅读若干遍,这次终于坐到电脑前决定码些字出来。当我一个人在电脑前呆呆的想,就象一幕电影,记忆和镜头开始带着我们回到了过去。
—— 题记
◆记忆中的卡门
那是一个老旧的房间,弥漫着劣质卷烟的味道,坐在长条的板凳上仰头望着电视机里出现的那个悲情的刘德华,感觉这是一部多么不同的影片,对于我这么一个孩子而言。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到王家卫的电影,不过也是在很多年以后我才知这部电影的名字《旺角卡门》以及他的导演王家卫。那时的我读初中,因为录像厅外的黑板上刘德华的名字,我便看了这部电影,因为那时候刘德华就意味着片子好看。
那个年代家里没有录像机,没有VCD,更没有DVD了,如果想看点港台电影也只有去录像厅,隐约还记得票价好像是一元钱三部片子吧,微薄的零花钱够我偶而看上一回,打发掉一个下午的无聊时光。我常常在星期日一个人溜到中山公园边上的录像厅看片子,至今我仍然很清楚的记得那部电影的内容和演员,尽管是如此之早的一部片子,尽管也只是看过一遍。但是因为它的不同,我记住了它,记住了那个悲情的刘德华,还有“苍蝇”,片中张学友的那个角色。
片中明星很多,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万梓良,若干年后张曼玉变成了戛纳影后,张学友在歌坛的地位超然却也处于半退隐的状态,刘德华却仍旧在香港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万梓良却已经只能在大陆的电视剧中露脸,王家卫已不再是初试牛刀的先锋导演,却已凭其独特的风格成为香港电影的大师级人物。
当年看《旺角卡门》是如此的不同,而现在看它却又如此的不象王家卫作品,能够找到的只是些许的影子。以如此平实的手法讲一个江湖故事,多么得不象王家卫的风格,但即使如此,《旺角卡门》在当时的香港江湖片中却又显得如此另类。那些频繁晃动的镜头下的打斗场面,在《古惑仔》系列中我仍旧能够看到,而在当时也属创新的手法。
我记住那个倒在地上抽搐的刘德华,也记住了这个黑帮小人物的悲伤。
—— 题记
◆记忆中的卡门
那是一个老旧的房间,弥漫着劣质卷烟的味道,坐在长条的板凳上仰头望着电视机里出现的那个悲情的刘德华,感觉这是一部多么不同的影片,对于我这么一个孩子而言。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到王家卫的电影,不过也是在很多年以后我才知这部电影的名字《旺角卡门》以及他的导演王家卫。那时的我读初中,因为录像厅外的黑板上刘德华的名字,我便看了这部电影,因为那时候刘德华就意味着片子好看。
那个年代家里没有录像机,没有VCD,更没有DVD了,如果想看点港台电影也只有去录像厅,隐约还记得票价好像是一元钱三部片子吧,微薄的零花钱够我偶而看上一回,打发掉一个下午的无聊时光。我常常在星期日一个人溜到中山公园边上的录像厅看片子,至今我仍然很清楚的记得那部电影的内容和演员,尽管是如此之早的一部片子,尽管也只是看过一遍。但是因为它的不同,我记住了它,记住了那个悲情的刘德华,还有“苍蝇”,片中张学友的那个角色。
片中明星很多,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万梓良,若干年后张曼玉变成了戛纳影后,张学友在歌坛的地位超然却也处于半退隐的状态,刘德华却仍旧在香港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万梓良却已经只能在大陆的电视剧中露脸,王家卫已不再是初试牛刀的先锋导演,却已凭其独特的风格成为香港电影的大师级人物。
当年看《旺角卡门》是如此的不同,而现在看它却又如此的不象王家卫作品,能够找到的只是些许的影子。以如此平实的手法讲一个江湖故事,多么得不象王家卫的风格,但即使如此,《旺角卡门》在当时的香港江湖片中却又显得如此另类。那些频繁晃动的镜头下的打斗场面,在《古惑仔》系列中我仍旧能够看到,而在当时也属创新的手法。
我记住那个倒在地上抽搐的刘德华,也记住了这个黑帮小人物的悲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