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小光吧 关注:14贴子:530
  • 4回复贴,共1

☆可爱的小光☆棋、文化与生命的意义(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科毕业前为自己的毕业论文苦苦思索,无从下笔,一次偶然中与现在的导师聊起,先生给了我许多的启发和引导,终于完成了此篇论文。此篇文章完成后,许多朋友望能阅之。但我终究觉得此文过于粗糙,难以见人,故此一推再推。现示人,希望与大家共探讨,嗬嗬,因为现在也在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苦恼,希望在探讨中能有所灵感。
由于文章较长,得分多次发。
 目 录

绪论………………………………………………………1

一、棋与人的生存意义…………………………………3

1、《棋王》——棋与物质、精神的匮乏………………3

2、《象棋的故事》——棋与精神匮乏…………………5

3、《名人》——棋与声名危机………………………7

二、棋在不同民族中价值观念的差别…………………11

1、东西方之间的价值差异……………………… 11

2、东方各民族内部的价值差异…………………… 13

三、比较中的启发…………………………………14

参考文献………………………………………… 17
内容提要
本文根据阿城的《棋王》、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川端康成的《名人》这三部以棋为中介的国内外文学作品,通过对三种棋类的起源及文化功用的阐述,来讨论棋、文化与人生存的关系,棋在不同民族中的价值观念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民族的棋类艺术所体现出的棋、文化与生命的意义。 
关键词:棋 / 文化 / 生命
绪  论
茨威格在小说《象棋的故事》告诉我们:“根据个人经验,我是深知被称为‘国王的游戏’的象棋所具有的神秘诱惑力的,在人们发明的各种游戏中只有这一种游戏,它的胜负不取决于任何刁钻的偶然性,它只给智慧戴上桂冠,或者确切些说,它只给智力天赋的一种特殊形式戴上桂冠……它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种介乎这二者之间飘浮不定的东西,就像穆罕默德的棺材介乎天地之间一样。一种包含着各种矛盾的独一无二的混合物:这种游戏既是古老的,又永远是新颖的;其基础是机械的,但只有靠想象力才能使之发挥作用;它被呆板的几何空间所限制,而同时它的组合方式又是无限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可又完全是没有成果的;它是没有结果的思想,没有答案的数学,没有作品的艺术,没有物质的建筑。但是,尽管如此,业已证明,这种游戏比人们的一切书本和作品更好地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它是惟一属于一切民族和一切时代的游戏……。”棋类运动是人类精神物质的产物,具有陶冶情操、修心养性的功能,几千年来长盛不衰,深受各国人们的喜爱,是惟一属于一切民族和一切时代的游戏。
我们知道,人类文化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的交往中、在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中,逐步领悟到宇宙人生的许多奥秘,从而建立起了各种价值标准和伦理准则,这样,文化就慢慢被建构起来。文化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摆脱蛮荒走向文明的一种标志。梁漱溟先生所说:“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1]从而可知文化是人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需的精神支柱,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那么棋类运动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上、精神上的有益补充。不同国度的棋种,反映出不同传统文化的特点,也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色,例如中国的象棋、欧洲的国际象棋、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围棋,都无不映射出本国传统文化思想精神。本文通过阿城的《棋王》、茨威格的


1楼2006-12-13 20:03回复

    本人认为小说中的两位主人公都是悲剧人物,两人的精神追求是异曲同工的,都是为了追求围棋技艺的完美。哀莫大于历史的无奈,两人就是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代,各自担负着所处时期所要担任的责任。名人是明治草创时期以来老一代棋手的代表,大竹七段则是新时代的选手;名人的失败表明它赖以生存的旧世界的灭亡,由他所代表的旧时代的结束,大竹的胜利则表明新世界的诞生和新时代的到来。自此以后,为其变成了一种现代化的运动项目,围棋比赛变成争夺冠军的比赛,出现一系列的规则、制度、形成一整套的战略、战术、再也不象名人所习惯那种老式“技艺”。故此演绎两人的对局,必定以悲剧收场。两人对棋艺的追求无不让折服的,例如小说中的几个小细节中所说的:名人参加日本棋院的棋赛开幕式时,为了助兴,举办了下联棋活动,轮到名人下时,整整思考了四十分钟,才落子,其实这只不过是即席助兴,但从这细节让人觉得名人对棋的态度和严谨;大竹七段也是如此,他同别人下棋时自己总觉得不足、不足,下得非常的精细,倘使没有看准,就不随便落子。两人是如此得相似啊!都似棋为生命,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罢了。以至于小说中所说的“或许就是这盘棋夺取了名人的生命吧。下完这盘棋,名人的身体再也不能恢复往日的健康,一年以后就死去了。”名人最终为名所累,生命也因此而消逝。“大竹七段在结束对局时,向名人施礼说:先生,谢谢您了!说罢,深深的低下了头,一动也不动,双手端端正正地放在膝上,白皙的脸上显得更加的苍白了。……大竹下到庭院,独自坐在对面的长凳上,……在冷飕飕的宽阔庭院中,陷入了沉思,我呼唤他,他生气似地稍微掉转头,大概是落泪了吧。”[1] 大竹七段也为名所累,陷入了无比的痛苦之中。

    日本的围棋,已超过了娱乐和比赛的观念,成为了一种技艺,早已根深蒂固的成为日本不可思议的传统了。川端康成小说《名人》中的两位主人公无不充分的体现出棋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体现出日本文化中的那种具有“武士道”精神的力量。

    以上我们通过这三个文本的阅读、分析,感受到虽然这分别是处在不同国度、不同年代、不同棋种的背景下,但它所要反映、所要体现出的精神是一样的。“越是传统的,就越是国际的”,人类本身的精神是一致的。三个文本分别从物质匮乏、精神匮乏、声名危机等不同的角度来刻画出一个主题即棋对于人类生命存在起到的重要意义。棋对于一个棋手来说就是生命,就好比武侠小说中所说的“剑在人在,剑亡人亡”的境界,这一点在小说中《名人》的主人公名人秀哉演绎得如此的悲壮,无不为他泣下。下棋是什么?本人认为下棋就是你智慧、性格、精神、文化等在棋盘的反映,任你的思想在棋盘中遨游,任你的才智在棋盘上发挥、创造,任你的艺术细胞在棋盘上体现,在棋盘中演绎出精彩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它会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跨越某些现实的功利的门槛,到达极致的境界。


    5楼2006-12-13 20:06
    回复
      2025-05-10 12:09:01
      广告
      二、棋在不同民族中价值观念的差别 

       

      三部文学作品的作者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相同之处都是用棋这个中介来体现出本国的传统文化,体现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意义。但我们也从这三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价值观念的差异。在此我们就这三个文本来进行探讨:

       

      1、东西方之间的价值差异

       

      东西方之间的价值观念差异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在这三本小说中的体现也是无处不在的,东方阿城的《棋王》、川端康成的《名人》与西方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这三部文学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是有着很大的差异。

      东方的作品《棋王》《名人》中,下棋更多是追求一种“道”的精神。《棋王》中的王一生、老者,他们都生活在物质、精神皆贫乏的年代,象棋便成了他们的灵魂,成了他们人格精神的外在对应物。“何以解忧,唯有象棋”“长日唯销一局棋”,在棋盘里消磨时光、解脱痛苦、超然物外。在动乱年月中保持着安命处顺的人生态度,享受常人所没有的心灵自由,不为外在的贫穷富贵、成败荣誉而苦思冥想,恶劣的生存环境也不能影响他们在心灵自由的天地里追求棋道的提高。可见作者力图通过人物的形象来展示一种文化精神,即中华民族传统的道文化精神及其庄禅哲学的旷达、通脱,身上无不浸润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名人》中的名人秀哉何尝不是在苦苦追求着“道”的精神。“名人那种忘我的精神与众不同,使人总觉得他仿佛消失在遥远的地方”,“名人一直把这盘棋当作艺术作品来精雕细刻。”[1] 追求着事物的美满。东方的这两本作品更多地体现了棋中的精神内涵,体现的是一种“虚无”、“忘我”、“禅定”的精神。

      西方的茨威格《象棋的故事》则不然,作者通过对棋王琴多维奇的刻画,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西方国家对物质的追求,是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棋王琴多维奇下棋纯粹为物质利益和名誉,“他利用自己的天才和荣誉,尽可能的多赚钱,表现得十分小气,贪得无厌。他捞起钱来苯手笨脚,简直愚蠢到无耻的地步……他从一个城市旅行到另一个城市,总是住最便宜的旅馆,只要给他报销,他就为任何一个寒伧的象棋俱乐部下棋,他让人在肥皂广告上印制他的肖像,甚至同意人家出钱买他的名字去出版一本叫《象棋哲学》的书……他当了世界冠军后,就自以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了,这种意识,尤其是他挣的钱比他们还多的这个具体事实,使他从过去的手足失措一变的冷漠的、往往表现为极其苯拙的目空一切。”在琴多维奇的眼中只有象棋和金钱,犹如一个“象棋机器人”。象棋是他获取金钱的手段、工具,故此没有艺术可言。沽名钓誉的另一个人物苏格兰的采矿工程师麦克柯诺尔在小说中也体现出了西方国家赤裸裸的物质世界,小说中描写两人在轮船上压彩下棋,“我宁可把钱付给您的琴多维奇,也不愿意向他乞求恩典而且末了还得向他千恩万谢。”上演了物质世界中的金钱交易,把西方国家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暴露无遗地展现出来,下棋已经是物质的东西,精神上的追求在西方国家就相对来说显得那么的微弱。

      通过小说文本的比较,通过棋类这一中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东西方国度价值观念的差异,人生存的价值差异,从而也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6楼2006-12-13 20:07
      回复

        中华民族的许多国粹——传统的文化,目前的现状我认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例如围棋起源于中国,具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目前的竞技成绩在三国鼎立(日本、韩国、中国)中已显得较为的落后,无不让人心痛;而中国的另一国粹象棋,目前的现状也不大乐观,受重视程度不够,具有如此深的群众基础的国粹,难道只有这些传统文化到了没落了时候,我们才来反思吗?才来发展吗?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西方是崇尚自由的,下棋也一样,在国际象棋中就体现的淋漓尽致,各子毫无约束、自由行走,马没有拌马脚,没有河界划分,没有九宫限制,兵卒的升变,也反映出西方对个人才能的重视,“真金总会发光”的,个人的才能也不受外界影响,各子可以在棋盘上自由的翱翔,给予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小说《象棋的故事》中棋手所追求的不是一种精神,而纯粹是一种赤裸裸的金钱交易,追求的是物质,把文化作为一种手段,更具有一定目的性,是实用主义者。

        棋类项目古人是为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商业战的增多,逐渐的转入到竞技体育,以胜败论英雄,是个崇尚英雄的时代。故此在棋界中就出现了求胜派和求道派,求胜派追求的是胜负,只要是赢棋就好,不注重过程,只在乎结果;而求道派则不同,追求的是“棋”的艺术性,讲究棋形的完美,注重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本人认为棋类作为竞技项目,必然存在着竞技性,但它的艺术性是永不消退的,艺术是永恒的,人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来演绎出精彩对局,构成了棋类璀璨的艺术宝库。

        西方哲学家贝尔说,艺术的本质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它唤起我们的是审美感情而不是日常生活的感情。“棋”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竞技,一种人类审美的对象,使人们获得审美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净化。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享受到一种共通的东西,并进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棋类运动是人类发展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是不同民族思想在棋盘中的映射,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得发展,跨地区、跨国家的全球化进程不断改变着整个世界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地球村的观念也逐渐得形成。那么文化作为国家的精神支柱也不例外,我们应该站在世界文化的格局中审视民族文化中所体现出的独特价值,进而寻到它与世界文化的契合点,获取对人类文化传统共性的认同。传统不是孤立的,是相对于现代来说的。“棋”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来体现出本民族的特点,本民族的精神、本民族的文化;通过“棋”来跨越时空、跨越地区的直接对话,从而碰撞出不同民族共通的精神。


        8楼2006-12-13 20:07
        回复
          • 123.89.118.*
          good article


          9楼2010-04-11 08: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