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龙道吧 关注:4,608贴子:31,354

再转一个关于吴友富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应该是比较早的,11月30号,我不做评论,只是把我看到的一些早期的报道贴出来,到底是吴友富不惜忘本的去炒作自己,还是部分媒体在炒作新闻



1楼2006-12-09 17:28回复
    重点在下面,谈到龙了...


    3楼2006-12-09 17:30
    回复
      2025-05-21 07:47:00
      广告
      人民网>>强国博客>>背景资料 
       
       
       

       
      吴友富否认要颠覆“中国龙” 
       
       
       
       2006年12月06日14:29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本报上海讯有关学术人员正在酝酿完善中国形象品牌的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上海的一些专家学者以及很多网民纷纷通过网络,反对动摇“龙”作为国家形象标志的观点。

        昨天傍晚,“构塑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课题牵头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友富教授在接受新闻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从未发表过“中国国家形象可能不再是龙”的观点,相反,他认为中国必须要坚持以“龙”作为国家的标志,因为龙象征着中华民族勇敢、顽强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同时,在对外宣传和传播时可以注意挖掘诸如“龙凤呈祥”、“龙王送雨”、“龙飞凤舞”等和谐元素,使“龙”的形象更完整、更丰满。吴友富说:“期待通过对‘构塑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研究,构建和谐文化,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

        吴友富还强调,于3个月前上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关于“构塑中国国家形象品牌”的项目中,完全没有改变“龙”作为国家标志的内容。他还表示,这一课题目前尚处于学术探讨和学术研究阶段。许莽


      5楼2006-12-09 17:36
      回复
        民族图腾是全民族共同尊奉的图腾,它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具有凝聚全民族的作用。随着原始部族的发展,产生了一些由亲属和相邻的部落形成的联盟,便形成了一种政治的组织。在这样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在地域、语言、文化、心理等方面的交融合一,也就形成了民族。为了巩固联盟的需要,全民族共同的标志和象征便应运而生了。这样一来,一些民族或核心部族的图腾便上升成为全民族共有的图腾。一种以核心部族图腾为基础的,以其他部族图腾的某一部分组合成为新的图腾。而龙正是这样的极具特点的组合型图腾。“三皇”之首的伏羲,在6500年前定都宛丘(今河南周口淮阳),他先后征服了 其他的八大部族,于是取各部落的图腾特点:鲸之须,蛇之身,虎之眼,巨晰之腿,苍鹰之爪,红鲤之鳞,白鲨之尾等组成一个新的图腾—龙。后又“以龙纪宫”,即以不同颜色的龙作为官员职位的名称。以上是中华民族龙图腾崇拜的起源。


        7楼2006-12-09 17:59
        回复
          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是古代先民思维能力和审美意识的结晶。经过七八千年的演进,龙在传统文化符号中已居于首要位置,成为中华民族的图章、徽记和象征。
           龙文化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的过程同一。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龙或作为开天劈地的创生神,与盘古齐名;或积极参与了伏羲女娲的婚配,从而繁衍了人类;或帮助黄帝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或协助夏禹治理洪水,为千秋万代造福。因此,所有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领受过龙的福祉,都可谓龙的"传人"。
           作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中国龙的精神也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同时,龙又是水神,普降甘霖、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造福人类的精神;进入现代社会后,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作为吉祥物,龙有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寓意,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奋发开拓的精神。
           中华大地是龙的故乡、龙的家园。龙文化广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工艺美术、建筑名胜、歌舞影视,还是岁时节令、婚丧礼仪、服饰冠履,龙都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盘旋、腾跃、奋飞等多种形式,占据着醒目的位置,体现着不可或缺的文化蕴涵。人们读龙书,演龙戏,唱龙歌,跳龙舞,栽龙树,养龙花,吃龙菜,喝龙茶,以"龙"为名;说龙,写龙,画龙,雕龙,舞龙,赏龙,立志成"龙"。处处有龙,时时见龙,那里有华人,那里就有龙。


          8楼2006-12-09 18:04
          回复
            伏羲女娲位列三皇,传说他们有许许多多了不起的业绩。比如伏羲画八卦、结网罟、造甲历;女娲炼石补天、抟黄土造人、始创嫁娶,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兄妹成婚繁衍了人类,成了中华民族的“人祖”。那么,伏羲女娲和龙有什么关系呢? 

            先看伏羲。 

            《诗含神雾》、《孝经钩命诀》等典籍将伏羲说成是雷神的儿子,是其母华胥氏踩踏了雷神在雷泽留下的“大迹”而孕生的。于是可以这样推理:雷电是龙的重要的取材对象之一,闪电为龙之形,雷声为龙之音,雷神就是龙神,雷神的儿子也就是龙神的儿子,龙神的儿子当然是龙。 

            《拾遗记》是另一种说法:神母在华胥之洲漫游,忽然天降青虹,将神母缠绕,久久才散,于是神母“即觉有娠”,十二年后,生下了伏羲。由于虹也是龙的取材对象之一,其形状如龙,且两端常垂江河,民间谓之“龙吸水”。据此可断虹的后人即是龙的后人,龙的后人是龙无疑。 

            伏羲还生就一副“龙相”。《拾遗记》称其“长头修目,龟齿龙唇”;《春秋元命苞》称伏羲“龙颜”;《春秋合诚图》言其“龙身牛首”、“龙唇龟齿”;《白虎通》说伏羲“鼻龙状”;《云中记》直言“伏羲龙身”。 

            《三皇本纪》说伏羲降生的时候,有“龙瑞”出现,故“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伏羲怎样“以龙纪官”呢?《三坟》称伏羲任命飞龙氏造六书,潜龙氏做甲历,水龙氏平治水土,火龙氏炮治器用,降龙氏倡率万民。 

            始作八卦是伏羲的重要功绩,这一功绩也被认为与龙有关。所谓伏羲“受龙图,画八卦”(《宋书符瑞志》);“上古伏羲时,龙马负图出河”,伏羲参照此图,“以画八卦”(《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


            9楼2006-12-09 18:09
            回复
              再看女娲。
              王逸在为《楚辞·天问》中“女娲有体,孰制匠之?”一句作注时讲“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其子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亦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还有,《帝王世纪》讲女娲氏“蛇身人首”,《列子·黄帝篇》言女娲氏蛇身人面,曹植《女娲画赞》云伏羲女娲“人首蛇形”,等等。蛇是龙的重要的也是主要的集合对象。从形象上讲,蛇将自己悠长蜿转的身躯、神秘多变的色彩贡献给了龙;从内涵上讲,蛇将蜕变更新、生生不已的“生命意识”贡献给了龙。蛇是龙的模特,龙是蛇的升华,蛇可以变成龙,龙也可以化为蛇。那么,说女娲“蛇身”、“蛇躯”、“蛇形”,也就等于说女娲“龙身”、“龙躯”、“龙形”。因此,学者们常把汉代画像石上、唐代绢画上的长尾交缠状的伏羲女娲图,既称“蛇身像”,也称“龙身像”。


              10楼2006-12-09 18:10
              回复
                生活于远古时代的氏族部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首领,伏羲女娲就是这样的首领。尽管伏羲女娲有可能已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号,袭二名号者有几代人,也就是说有几代伏羲、几代女娲。这几代伏羲、几代女娲当然都是人,是被当时和后来的人们神化了的人。有意味的是,在伏羲女娲被神化的过程中,龙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龙是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多元综合的产物,是神秘的强大的自然力的代表和形象化。将伏羲女娲称为龙,意味着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两位人祖应该具有和龙相似或相同的神性和神力,能够同自然界相沟通,从而携雷掣电,呼风唤雨,疏江导河,止涝放霁,支配自然力,改善自然力。而在流传广远的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也的确干着同自然界相沟通,从而支配、改善自然力的事。如伏羲观天察地作八卦,女娲补天漏、止洪水,等等。看来,龙的神性很大,伏羲女娲的功力不小,将伏羲女娲称为龙,是因了神龙和人祖,有诸多的“同一”。 

                那么,将伏羲女娲以龙相称有何意义呢? 

                意义在于人神互动,相得益彰。伏羲女娲因称龙、比龙而神性大增,龙因被伏羲女娲所比称而具有人的气息,进而以象征物的面目融入华夏人的祖先崇拜。同时,伏羲是龙,女娲也是龙。两龙成亲,造就和繁衍了古老的东方民族。人祖即龙祖,祖先为龙,子孙后代不是“龙的传人”,还能是什么呢?


                11楼2006-12-09 18:11
                回复
                  2025-05-21 07:41:00
                  广告
                  就是不知道发扬本土文化,随大流,岂不是白


                  13楼2006-12-09 18:54
                  回复
                    • 61.128.235.*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味迎合的多半是奴性的,出发点好的未必是收效理想的


                    14楼2006-12-09 21:34
                    回复
                      • 59.52.85.*
                      那垃圾标准的白痴~~~~~~~
                      他是站在外国人的立场上考虑我们中国情况的.
                      他根本就不配做中国人~~~~
                      难道他真的就不懂中国的历史么~~~~~~
                      真的就不懂龙的由来么~!!!!
                      还是在装~?
                      他妈的不想了,如果知道肯定是装.
                      垃圾我见的多了这么垃圾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5555555555555
                      郁闷啊 我以后在也见不到更白痴,更垃圾的人了啊!!!!!!!!!!!!!!


                      15楼2006-12-10 01:44
                      回复
                        • 218.24.141.*
                        说什么"龙"在外国是邪恶\霸道等的象征--所以得改

                        那么 我们的国歌要不要改呢?_____"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又是血肉 又是炮火的 MD,如果按照这个杂碎的观点,国歌是不是也变成太血腥了!!!也得改???!!!!!


                        16楼2006-12-10 07:38
                        回复
                          借我三千虎骑,复我浩荡中华!饮马恒河畔,剑指天山西;碎叶城揽月,库叶岛赏雪;黑海之滨垂钓,贝加尔湖面张弓;中南半岛访古,东京废墟遥祭华夏列祖。汉旗指处,望尘逃遁————敢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IP属地:湖南19楼2006-12-29 19:49
                          回复
                            • 60.25.131.*
                            在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用贝壳排成的龙虎形状,表现出东方青龙西方白虎。谁说中国人从没有过图腾 ;谁说中国没有过母系社会 ;谁说没有过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样 ;谁说中国是个没有宗教没有图腾的国家?六楼的老兄在这不对你的这些说法做太多评论,找本初中《中国古代史》教材看看吧!诚然中国有她特殊的历史时期,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到社会主义,但河姆渡是父系氏族?夏商周是资本主义?道教又算什么?说龙一直是皇家的专有,我告诉你明清以后龙才正式被皇家所独霸,独霸的原因还是和龙在民间的影响有关,在明清之前龙一直被民间和皇家所共有,而且老百姓要比皇家更喜欢龙!另外龙代表中国不一定非得要圣人先贤或领袖来认可吧,千古的传承似乎更加有权威。有些事该争论就得争,立场问题原则问题不能置身事外!不知道你是在哪受的教育?你倒没说/日本侵华是历史问题,我们应该看现在了。/这样的悖论。我看你要么是缺乏历史知识哗众取宠,要么是明知向东偏向西,前者你是不懂装懂,后者说你数典忘宗还算客气!好好补习一下中国历史,作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20楼2006-12-29 22:26
                            回复
                              2025-05-21 07:35:00
                              广告
                              • 218.247.153.*
                              不知道楼上这么多回贴的都有没有看清楚楼主的正文内容? 中国人最可悲的就是什么都一窝蜂的上,暴民政治的典型


                              21楼2006-12-30 17: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