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尖端科学走向东方佛学空观
冯冯 一、从「相对论」、「量子力学说」到「色即是空」 二十世纪末的新科学进步,一日万里,到达了这个世代的新高峰,人类已经能够派遣核能太空船进入外太空探测木星,也能用新式仪器测出太空黑洞。
这一切科学成就,可说都受到两宗最革命性的学说的启发—一宗是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一九o五年发表的「相对论」(Theory ofRelativity);另一宗是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得主尼尔斯•波赫尔(Dr.Niels Bohr)在一九二一年,初次发表的「量子力学说」(Theory ofQuantum)。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说先后辉映,推翻了牛顿(Issac Newton)时代的物理定律与物理观念。假如二十世纪后期的新物理学家,仍然墨守恪奉牛顿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物理观念,今天的核子科学、太空科学、电子医学…等,就都不可能成立和发展到当前的惊人成就。
尖端科学不断循着新观念而发展,可是一般知识不高的人,却仍然死守着牛顿时代,及以前相沿下来的传统物理观念,并据之而否定一切未知的真理,以其无知或落伍来排斥高深奥妙的宇宙物理。「蜀犬吠日」、「井蛙窥天」,都未足以形容此等落伍之辈的愚蠢可怜!
自然,这些无知而又固执的自命很懂科学之徒,也更不可能知道,西方尖端科学观念已经越来越走向东方的佛教观念!
有些自命很懂科学之徒,或者从未研究过佛经,或者仅是略一涉猎经论,又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并无智慧可以深入经论,就以「皮相」论评佛经观念为迷信!
当然,「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说」,不是每一个常人所能明了的。这两种尖端物理学说,把人类的智慧引导走向佛学观念,这也不是常人容易理解的。
科学领域永无止境,相对论与量子学说,势必启发未来更加高深的新物理学说,也必然越来越深入地验证佛学的奥妙。
我自信此语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正确预言,可以留待未来的检讨验证。
在一九0五年,相对论只是理论阶段,一九一九年,实验论文正式于纽约时报科学版发表,引起全世界广泛注意。直到一九八0年代,尽管相对论已经深深影响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并促成了核子时代的新科学来临,但绝大多数的人仍然不了解相对论,即使是专业科学家当中,也很少人真正了解相对论的真义,常人自然更不懂得何谓「相对论」,何谓E=MC2.
E=MC2,有数千种科学论文予以讨论。可是只有极少数科学家知道,它是对于佛经金刚经「色即是空」的一种初步诠释及论证!
虽然我缺乏正式的科学教育,也未深入佛教经论,我却能够悟出真理的一环。我自感很幸运,有这种顿悟。
当然我无资格详论「相对论」及佛经,也无能力可以把高深的学说真理予以浅白地说明。顿悟是直觉的,智慧更是无法传递的,何况愚者一得?拈花微笑,那境界,我自问未臻,但是也还能约莫体会的。
在本文,我不自量力地,企图用我极有限的科学智识来与佛学的深奥真理相比较,我不是一个有系统的思想家,请恕我无力系统化地讨论。我只是尽可能地反映出那不可能传递的直觉。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牛顿时代传递下来的绝对时空观念。他的理论后来简化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这句话今天已有很多人接受,虽然接受的程度各别。无疑地一般常人仍然是以牛顿时代的物理观念—绝对时空观念,来衡量一切,甚至以之蠡测宇宙的整体。他们并不清楚明白物质、能力、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更不知道这些都是相依相缘起的,都可互换互变的。
实在说,空间、时间、运动,是构成能力与物质的要素,物质与能力可以互变。这观念非自爱因斯坦所先创。
般若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就是有形的物质,由因缘所生,成各种相。俱舍论一日:「由变坏故名为色。」又说:「或示现义。」大乘义章二曰:「质碍名色。」所谓碍者,就是有形质而互为障碍。「色」—物质,是有相的示现。
冯冯 一、从「相对论」、「量子力学说」到「色即是空」 二十世纪末的新科学进步,一日万里,到达了这个世代的新高峰,人类已经能够派遣核能太空船进入外太空探测木星,也能用新式仪器测出太空黑洞。
这一切科学成就,可说都受到两宗最革命性的学说的启发—一宗是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一九o五年发表的「相对论」(Theory ofRelativity);另一宗是丹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得主尼尔斯•波赫尔(Dr.Niels Bohr)在一九二一年,初次发表的「量子力学说」(Theory ofQuantum)。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说先后辉映,推翻了牛顿(Issac Newton)时代的物理定律与物理观念。假如二十世纪后期的新物理学家,仍然墨守恪奉牛顿时代遗留下来的传统物理观念,今天的核子科学、太空科学、电子医学…等,就都不可能成立和发展到当前的惊人成就。
尖端科学不断循着新观念而发展,可是一般知识不高的人,却仍然死守着牛顿时代,及以前相沿下来的传统物理观念,并据之而否定一切未知的真理,以其无知或落伍来排斥高深奥妙的宇宙物理。「蜀犬吠日」、「井蛙窥天」,都未足以形容此等落伍之辈的愚蠢可怜!
自然,这些无知而又固执的自命很懂科学之徒,也更不可能知道,西方尖端科学观念已经越来越走向东方的佛教观念!
有些自命很懂科学之徒,或者从未研究过佛经,或者仅是略一涉猎经论,又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并无智慧可以深入经论,就以「皮相」论评佛经观念为迷信!
当然,「相对论」与「量子力学说」,不是每一个常人所能明了的。这两种尖端物理学说,把人类的智慧引导走向佛学观念,这也不是常人容易理解的。
科学领域永无止境,相对论与量子学说,势必启发未来更加高深的新物理学说,也必然越来越深入地验证佛学的奥妙。
我自信此语是一种超越时代的正确预言,可以留待未来的检讨验证。
在一九0五年,相对论只是理论阶段,一九一九年,实验论文正式于纽约时报科学版发表,引起全世界广泛注意。直到一九八0年代,尽管相对论已经深深影响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方向,并促成了核子时代的新科学来临,但绝大多数的人仍然不了解相对论,即使是专业科学家当中,也很少人真正了解相对论的真义,常人自然更不懂得何谓「相对论」,何谓E=MC2.
E=MC2,有数千种科学论文予以讨论。可是只有极少数科学家知道,它是对于佛经金刚经「色即是空」的一种初步诠释及论证!
虽然我缺乏正式的科学教育,也未深入佛教经论,我却能够悟出真理的一环。我自感很幸运,有这种顿悟。
当然我无资格详论「相对论」及佛经,也无能力可以把高深的学说真理予以浅白地说明。顿悟是直觉的,智慧更是无法传递的,何况愚者一得?拈花微笑,那境界,我自问未臻,但是也还能约莫体会的。
在本文,我不自量力地,企图用我极有限的科学智识来与佛学的深奥真理相比较,我不是一个有系统的思想家,请恕我无力系统化地讨论。我只是尽可能地反映出那不可能传递的直觉。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牛顿时代传递下来的绝对时空观念。他的理论后来简化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这句话今天已有很多人接受,虽然接受的程度各别。无疑地一般常人仍然是以牛顿时代的物理观念—绝对时空观念,来衡量一切,甚至以之蠡测宇宙的整体。他们并不清楚明白物质、能力、运动、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更不知道这些都是相依相缘起的,都可互换互变的。
实在说,空间、时间、运动,是构成能力与物质的要素,物质与能力可以互变。这观念非自爱因斯坦所先创。
般若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就是有形的物质,由因缘所生,成各种相。俱舍论一日:「由变坏故名为色。」又说:「或示现义。」大乘义章二曰:「质碍名色。」所谓碍者,就是有形质而互为障碍。「色」—物质,是有相的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