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运期间交通紧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户籍制度。《广东省情龘调研报告(2008年春运危机成因与对策的思考)》认为:春运是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全国1/3的人口流动,其对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
运输结构形成空前的压龘力。农民工不能取得所在地的户籍,难以获得像当地人一样的“国民待遇”,除了得到微薄的工资外,对城市的设施、保障、福利、子女教育
没有享用的权利。户籍制度一日不改,“乡愁”引发的春运危龘机还会重现。如果废除户籍制度,中国人可以自龘由迁徙,很容易就溶入当地社会,不必回乡过年,那么
还会有春运问题吗?
二是铁路太少。由于中国的铁路系统是垄龘断经营,导致中国铁路发展长期滞后。2008年7月7日中新网报道:铁道部长刘龘志龘军在描述中国铁路发展状态时说,中
国人均拥有铁路仅为6厘米,不到一根香烟的长度。2009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为8.6万公里;而早在1916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就达到40万公里。
有人说:“恰恰是因为人口基数大,人均拥有铁路才短得这么可怜啊。试想一下,如果现在的铁路长度保持不变,而人口减少一半,那么中国人均拥有铁路就会增加
一倍。”然而,如果你有一双鞋子,对于你的脚来说,这双鞋子太小了,你是会说你的脚太大还是会说鞋子太小?你是“以人为本”还是“以铁路为本”?为什么不增加中国的铁路总量以提高中国人均铁路长度,反而想减少中国的人口来提高人均铁路长度?
有人说:“建铁路是要占用土地的。中国的人均耕地已经很少了,再建那么多铁路,人均耕地不是更少了吗?”然而,如果说建铁路是要占用土地的,那么建高速公路难道就不需要占用土地?修一条铁路所占用的土地,只相当于同等长度高速公路的三分之一,而且火车的运输效率远高于汽车。从建设费用来看,铁路每公里的建
设投资2000万元,高速公路则达到4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