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废电池环境管理的一点思考
电池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大量重金属和酸碱等。其中重金属主要有镉、铅、汞、镍、锌、锰等。铅、汞、镉是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的物质。因此含有这些物质的废电池种类应该是加以重点管理的废电池类别。至于锌、镍等,虽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是有益物质,但在环境中超过极限也将对于人体构成危害。废酸 废碱可能污染土地,使得土地酸化或碱化。”(以上是国内废电池环境管理专家所言)老百姓平常接触的多是“干电池”(包括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即不可充电式和可充电式,一次电池多含汞),大家在开展废电池回收活动中收集的通常是干电池,而以铅污染物为主的“湿电池”(含有电解液的铅酸电池)则很少触及。
在废干电池资源化处理(再生利用)步履艰难的今天,废湿电池的资源化处理(再生利用)却是红红火火。在国家尚未出台废电池环境无害化管理法规的前提下,为何两类废电池的命运如此悬殊?利益使然。目前国内的废铅酸电池再生利用厂至少有几百家,只有少数几家具有较为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较好的二次污染防治措施。大多数加工利用厂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铅回收率低,缺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铅气铅尘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环境。这些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再生利用工厂的存在,在经济上对采用先进技术的回收工厂造成很大压力,使这些技术先进的工厂无法获得足够原料,难以正常运行。尽管媒体 专家等有关方面不断呼吁,但由于国家尚未出台废电池环境管理的具体法规,废铅酸电池资源化再生利用中出现的无序竞争 二次污染等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前车之鉴,在废干电池资源化再生利用的过程中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呢?
对于废干电池中的二次电池(镍镉电池等)的资源化再生利用,出于经济效益等因素的考虑,国内的一些环保企业大专院校比较重视有所尝试。尽管废干电池中的一次电池(碱锰电池锌锰电池等)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国内的一些环保企业大专院校表现的却较踊跃。这也许和国内目前的大环境有一定关系。不少地方自发有组织的废电池回收活动和社会各界及媒体广泛的关注,在有效的推进废电池环境无害化管理进程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和集体以为再生利用任何种类的废电池都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何况国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很可能会对废电池的无害化处理工作有所支持(参考先进国家管理经验)。无论是出于公益心还是自身的生存发展,环保企业积极参与废电池的环境无害化处理都是正常现象,但是在国家没有出台具体的废电池环境管理法规的现在,就怕这种正常参与演变成无序的混乱局面,造成污染和不必要的浪费。现在已经有这种倾向了。按照专家的意见,废电池处理厂不宜多,应由国家指分区域在全国建立几个集中的 较大规模的 技术先进的处理处置场所,对废电池进行集中处理处置,从而避免小规模 分散处置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所以现在小规模的研发投资建厂似乎很难可持续发展,为了避免重蹈废铅酸电池资源化再生利用的覆辙,为了环境保护和企业自身利益,社会各界和媒体也应在呼吁重视废电池处理技术开发的同时,加强对废电池全程环境无害化管理的宣传,避免有关方面多走弯路。作为积极参与废电池回收的团体和个人,应当有全局观念,使收集上来的废电池得到妥善储存,最好能通过自身行动 民众参与 媒体关注使政府有关部门及早介入废电池的回收储存处理工作,这样有助于国家尽早出台废电池环境管理的具体政策法规,而且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污染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对而言)。在大城市,没必要因为担心回收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污染而放弃回收活动的开展,大城市里相对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回收体系至少保证了某些收集储存的废电池即使被丢弃也能象没被回收前那样照常进入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在没开展废电池回收工作前,废电池混在生活垃圾里处理造成的“集中污染”已被公认,相比而言回收储存中的“集中污染”发生的概率要小的多。环保法规的健全完善需要先行者的实践,风险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降低到最小化。废电池的回收是废电池环境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前提,若大家都不开展回收,干等着先进的废电池处理厂的出现,那废电池处理厂的原料从何而来,没有充裕的原料保证工厂运行,哪个技术先进耗资巨大的工厂敢轻易上马。若把回收工作的开展寄希望与国家出台有关法规后,那国家及早出台法规的紧迫性会不会大打折扣,没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没有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关注,健全环保法规要走的路更长。总而言之,废电池回收在目前是可行及必行的。
电池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质包括大量重金属和酸碱等。其中重金属主要有镉、铅、汞、镍、锌、锰等。铅、汞、镉是对于环境和人体健康有较大危害的物质。因此含有这些物质的废电池种类应该是加以重点管理的废电池类别。至于锌、镍等,虽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是有益物质,但在环境中超过极限也将对于人体构成危害。废酸 废碱可能污染土地,使得土地酸化或碱化。”(以上是国内废电池环境管理专家所言)老百姓平常接触的多是“干电池”(包括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即不可充电式和可充电式,一次电池多含汞),大家在开展废电池回收活动中收集的通常是干电池,而以铅污染物为主的“湿电池”(含有电解液的铅酸电池)则很少触及。
在废干电池资源化处理(再生利用)步履艰难的今天,废湿电池的资源化处理(再生利用)却是红红火火。在国家尚未出台废电池环境无害化管理法规的前提下,为何两类废电池的命运如此悬殊?利益使然。目前国内的废铅酸电池再生利用厂至少有几百家,只有少数几家具有较为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较好的二次污染防治措施。大多数加工利用厂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铅回收率低,缺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铅气铅尘等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环境。这些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再生利用工厂的存在,在经济上对采用先进技术的回收工厂造成很大压力,使这些技术先进的工厂无法获得足够原料,难以正常运行。尽管媒体 专家等有关方面不断呼吁,但由于国家尚未出台废电池环境管理的具体法规,废铅酸电池资源化再生利用中出现的无序竞争 二次污染等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前车之鉴,在废干电池资源化再生利用的过程中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呢?
对于废干电池中的二次电池(镍镉电池等)的资源化再生利用,出于经济效益等因素的考虑,国内的一些环保企业大专院校比较重视有所尝试。尽管废干电池中的一次电池(碱锰电池锌锰电池等)的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相对较差,国内的一些环保企业大专院校表现的却较踊跃。这也许和国内目前的大环境有一定关系。不少地方自发有组织的废电池回收活动和社会各界及媒体广泛的关注,在有效的推进废电池环境无害化管理进程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和集体以为再生利用任何种类的废电池都会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何况国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很可能会对废电池的无害化处理工作有所支持(参考先进国家管理经验)。无论是出于公益心还是自身的生存发展,环保企业积极参与废电池的环境无害化处理都是正常现象,但是在国家没有出台具体的废电池环境管理法规的现在,就怕这种正常参与演变成无序的混乱局面,造成污染和不必要的浪费。现在已经有这种倾向了。按照专家的意见,废电池处理厂不宜多,应由国家指分区域在全国建立几个集中的 较大规模的 技术先进的处理处置场所,对废电池进行集中处理处置,从而避免小规模 分散处置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所以现在小规模的研发投资建厂似乎很难可持续发展,为了避免重蹈废铅酸电池资源化再生利用的覆辙,为了环境保护和企业自身利益,社会各界和媒体也应在呼吁重视废电池处理技术开发的同时,加强对废电池全程环境无害化管理的宣传,避免有关方面多走弯路。作为积极参与废电池回收的团体和个人,应当有全局观念,使收集上来的废电池得到妥善储存,最好能通过自身行动 民众参与 媒体关注使政府有关部门及早介入废电池的回收储存处理工作,这样有助于国家尽早出台废电池环境管理的具体政策法规,而且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污染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对而言)。在大城市,没必要因为担心回收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污染而放弃回收活动的开展,大城市里相对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回收体系至少保证了某些收集储存的废电池即使被丢弃也能象没被回收前那样照常进入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在没开展废电池回收工作前,废电池混在生活垃圾里处理造成的“集中污染”已被公认,相比而言回收储存中的“集中污染”发生的概率要小的多。环保法规的健全完善需要先行者的实践,风险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降低到最小化。废电池的回收是废电池环境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前提,若大家都不开展回收,干等着先进的废电池处理厂的出现,那废电池处理厂的原料从何而来,没有充裕的原料保证工厂运行,哪个技术先进耗资巨大的工厂敢轻易上马。若把回收工作的开展寄希望与国家出台有关法规后,那国家及早出台法规的紧迫性会不会大打折扣,没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环境意识的普遍提高,没有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关注,健全环保法规要走的路更长。总而言之,废电池回收在目前是可行及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