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18世纪英国政治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斯密于1723年生于苏格兰法夫郡卡柯尔迪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17岁转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到爱丁堡大学讲授经济学、修辞学与文学;1751年,又以教授的身份返回格拉斯哥大学,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后当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64年辞职,担任布克莱公爵的私人教师,在陪同公爵到欧洲大陆旅行中,认识了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重农学派代表魁奈和社尔阁等名流,这对他后来经济学说的形成影响甚大。
斯密生前发表了两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文旧译《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前者影响力在经济圈,而后者则广泛涉猎伦理学说。但在学术圈之外,似乎更多的人只注意到他对经济圈做出的贡献,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这可能是因为西方工业**导入商业社会的缘故,致使人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利己"上--所以当人们把他的《国富论》奉为经济学"泰斗"级教科书时,对他"不务正业"地研究广含"利他"主义的《道德情操论》伦理观点,就有些不太适应了。
《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形成认识上的冲撞,起于与亚当,斯密同时代广出哲学家的德国。正是日尔曼人首先掀起了关于"斯密问题"(也叫"斯密悖论")研究和辩论的热潮,以至后来这种热潮席卷全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有趣的是,三百年过去了,有关"斯密问题"仍没有一个能受到公允的解构,以致于"斯密问题"迄今为止仍是学界的一桩"悬案
斯密于1723年生于苏格兰法夫郡卡柯尔迪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17岁转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到爱丁堡大学讲授经济学、修辞学与文学;1751年,又以教授的身份返回格拉斯哥大学,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后当选为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64年辞职,担任布克莱公爵的私人教师,在陪同公爵到欧洲大陆旅行中,认识了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重农学派代表魁奈和社尔阁等名流,这对他后来经济学说的形成影响甚大。
斯密生前发表了两部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文旧译《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前者影响力在经济圈,而后者则广泛涉猎伦理学说。但在学术圈之外,似乎更多的人只注意到他对经济圈做出的贡献,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这可能是因为西方工业**导入商业社会的缘故,致使人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了"利己"上--所以当人们把他的《国富论》奉为经济学"泰斗"级教科书时,对他"不务正业"地研究广含"利他"主义的《道德情操论》伦理观点,就有些不太适应了。
《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形成认识上的冲撞,起于与亚当,斯密同时代广出哲学家的德国。正是日尔曼人首先掀起了关于"斯密问题"(也叫"斯密悖论")研究和辩论的热潮,以至后来这种热潮席卷全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有趣的是,三百年过去了,有关"斯密问题"仍没有一个能受到公允的解构,以致于"斯密问题"迄今为止仍是学界的一桩"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