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平诗吧 关注:112贴子:3,950

历朝咏枣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译文:迎着枣花随风的飘落衣巾在簌簌作响,从村子的南头到北头响着剿车的支呀声响,衣着朴素的农民在古柳下叫卖黄瓜;酒后困乏感路途遥远却不能抵御瞌睡,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于是要敲开那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喝。


1楼2012-04-17 14:16回复
    赋枣
     宋·王安石
    【诗词】:种桃昔所传,种枣予所欲。在实为美果,论材又良木。余甘入邻家,尚得馋妇逐。况余秋盘中,快噉取餍足。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贽享古已然,豳诗自宜录。沔怀青齐间,万树荫平陆。谁云食之昏,匿知乃成俗。广庭觞圣寿,以此参肴蔌。愿比赤心投,皇明傥予烛。
    


    4楼2012-04-17 18:23
    回复
      后秦·赵整
      《咏枣》
      北园有枣树,
      布叶垂重阴。
      外虽多棘刺,
      内实有赤心。


      5楼2012-04-17 18:35
      收起回复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赋枣诗》
        日纷英靡靡,
        紫实标离离。
        风摇羊角树,
        日映鸡心枝。


        6楼2012-04-17 18:38
        收起回复
          南朝·皇帝陈后主
          《枣赋》
          芳园列干,森梢繁罗;
          蕊余茎少,
          叶暗枝多。
          复有奇树,
          风间临柯。
          深夜影来,
          未若丹心美,
          实绛质嘉枝。
          重针共暗,
          枝瓠同瑰;
          羞金盘于冰水,
          荐玉案于深杯。


          7楼2012-04-17 18:41
          回复
            西晋·傅玄
            《枣赋》
            既乃繁枝四合,
            丰茂蓊郁,
            斐斐素华,
            离离朱实。
            脆若离雪,
            甘如含蜜。


            8楼2012-04-17 18:43
            回复
              唐·白居易
              《杏园中枣树》
              人言白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鬼手,夜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9楼2012-04-17 18:48
              回复
                宋·王安石
                《赋枣》
                种桃昔所传,
                种枣予所欲。
                在实为美果,
                论材又良木。


                10楼2012-04-17 18:50
                回复
                  清·张镠
                  《富平枣》
                  何须珍异物,爱此一林丹。
                  雾暗青虬隐,秋花亦玉寒。
                  吹豳常应候,则壤不名酸。
                  寄语安期叟,如瓜讵可餐。


                  11楼2012-04-17 18:52
                  回复

                    枣树在所有果树中发芽最晚、落叶最早,其生长规律与柳树恰恰相反。
                    清·庆云县令桂山
                    《杂诗》
                    轻寒轻暖逗芳菲,
                    又见檐牙乳燕飞。
                    正是晴和好时节,
                    枣芽初长麦初肥。


                    12楼2012-04-17 18:59
                    回复
                      唐· 李颀
                      《送 陈 章 甫 》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津口”,一作“津吏”)


                      13楼2012-04-17 19:06
                      回复
                        《咏牡丹》
                        (北宋)王溥
                        枣花虽小能结实,
                        桑叶虽柔能作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
                        不成一事只空枝。


                        14楼2012-04-17 19:09
                        回复
                          清·潘内召
                          《咏枣花》
                          忽忆故乡树,枣花色正新。
                          枝迎馌饷妇,香惹卖浆人。
                          纂纂飞轻雪,离离缀素珍。
                          祗今秋渐好,频扑任西邻。


                          15楼2012-04-17 19:13
                          回复
                            宋·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不独纪其诗画之美亦为道其出处契阔之故而终之以不忘在莒之戒亦朋友忠爱之义也》(七古)
                            山中举头望日边,长安不见空云烟。
                            归来长安望山上,时移事改应潸然。
                            管弦去尽宾客散,惟有马埒编金泉。
                            渥洼故自千里足,要饱风雪轻山川。
                            屈居华屋啖枣脯,十年俯仰龙旗前。
                            却因病瘦出奇骨,监车之厄宁非天。
                            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
                            画山何必山中人,田歌自古非知田。
                            郑虔三绝君有二,笔势挽回三百年。
                            欲将岩谷乱窈窕,眉峰修嫮夸连娟。
                            人间何有春一梦,此身将老蚕三眠。
                            山中幽绝不可久,要作平地家居仙。
                            能令水石长在眼,非君好我当谁缘。
                            愿君终不忘在莒,乐时更赋囚山篇。
                            注:(柳子厚有《囚山赋》。)
                            


                            20楼2012-04-20 11:46
                            回复
                              5楼原诗题:《讽谏诗》


                              21楼2012-04-20 11: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