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艺吧 关注:407贴子:13,031
  • 10回复贴,共1

旧志序文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弘治版《浑源州志》序
  明弘治己酉年春天,我奉命复职,做了浑源知州。我以为浑源这样的大郡必有志书,公务之余便向州中人士询问,然而他们告诉我说,旧志没有刻本,只有李公彝在浙江做官时手写了几条,考订不够详实,叙事也很简略,不得成套。因此,州中没有可以作为史志的典籍。
  州志是记载一州的古今史实、历代沿革、政务制度等详细内容的。做官的人不从这里来推求、研究,凭什么去熟悉地方习俗,处理各种事物呢?于是我便命该地举人杨大雍辑录博考。上自国家的赋税,下至民间风俗以及山川名胜、古今制度、法令、名宦等,共分为五卷。稿成之后,又参照史传定了凡例,错误之处加以纠正,缺漏之处加以补充,先后排列不当的加以调整。又采集了有关风化的诗文,待编纂的差不多了,又请布政使孙逢吉(本州人)校正成书,刻板印刷以国永久保存。
  啊!周朝的制度是:职方氏掌管天下的图籍,邦国四方的志归小史、外史掌管。志书所记载的,存有先王的道义,靠它来昭示当代的典章、文物的盛况,难道说志书是无用的空文吗?况且,浑源在古代属冀州领域,地处边陲,前代的事绩大部缺略,这是典籍没有保存下来的缘故。以我浅陋的见识,在资料缺乏的情形下,要写得那么周详完备是很难啊!所以这部志书尽管草创而不无遗憾。可又不能不写,这是因为我希望渊博的人士能依它而继续增删,臻于完善。这样,一州的文献才不至于没有证验了啊!
浑源知州董锡

明弘治版《浑源州志》序
  地方是志来记事的,记得不明白不行,记得不完全也不行。我朝有《大明一统志》,这是国家的志书,记载的是天下的事情。又有《山西志》,这是一省的志书,记载的是一省的事情。至于各州各县,也各有志书。州县的志书,记载的是一州一县的事情。假如天下没有志书,那么天下的事情怎么能流传下来?一州一县没有志书,一州一县的事情又怎么能流传下来呢?可见编修志书确实是历代的要政,官吏的急务。
  浑源,古代是冀州辖区的一部分,今属山西省大同府。论名山,南有恒山耸峙;论大河,东有浑河环绕;论人物,金代有丞相苏保衡、状元刘}为、学士雷膺,元代有都元帅高定、尚书孙公亮,本朝有布政使李彝、孙逢吉等。孝子如王诚、石鼐结庐守墓,使鸟兽为之感动。节妇如刘仲亨妻田氏随夫而死,王士能妻李氏、张谦之妻孙氏都守节至死。这些都是应当记载并流传后世的。因为旧志没有刻写,所以这些事迹散失已经很久了。这说明一州一县没有志书,一州一县的事情便不能流传下来。董君锡在明孝宗弘治己酉年来本州做知州,他细心从散乱磨灭的史册中寻觅记录,在剥落破败的荒祠里搜求碑文,对近代的事则听取父老们的见闻,对远代的事则查阅前代的记录,对于人物择取那些对当世有新建树的和品德素有修养的,对于诗文则选取那些描述景物和有关风化的。至于建置沿革、山川形势,以及风俗习惯、土地物产之类,无不详加记载。一州的事情,一阅便可知晓,可以说既清晰又完备,这本志书是作得很好的了。
  这部志书写成将要付印以传于世,他请我作篇序文。啊!天下的事情,没有不以成功开始而以失败终结,以兴举开始而以废置告终的。成败兴废,虽然取决于人,可也和运会有关,不可避免。况且,这部志书编写之前,不知道什么人废弃了它,也不知什么时候又恢复了它,今天董君把它写成,可以说是懂得急务的人了。于是,我毫不推辞,高兴地为它写了这篇序言。
大同知府闾钲

明嘉靖版《浑源州志》序
  志是记的意思,靠它来记载往事不使忘却。今天的州县,就是古代的诸侯国。一国之中一定要有志,没有志,靠什么来记载事情呢?《周礼》上说:“小史掌管一国之志,外史管各地的志”。《一统志》记载的是天下的事,州志、县志记载的则是一州一县的事。根据事迹,借古证今,劝善惩恶,以期有益于治理国家,没有“外志”难道能行吗?
  《易经》上说:“崇高的精神,明达的智慧,存在于人”。我不是这样的人,竹泉君的意思是为了用它来告诫来世的。况且,人们出生在这个地方,每天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仰望巍峨的恒山,可以坚定气节,俯察清涟的浑水,可以黾勉自新,远瞻雄伟的居庸关塞,可以奋发忠诚之心,近眺辽阔的朔方沙漠,可以磨砺勇毅之气。浑源的杰出人物,从远来说,金代有刘}为、苏保衡;以近而论,本朝有孙逢吉、李彝等,他们的功业昭著于当世,他们的文章垂范于后代。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发扬与古人为友有志气,快意于泰山北斗的瞻望,产生仰慕先贤的情思,可以和前贤媲美,不辜负佳胜的山川。他们的业绩可以教化一家教化一国,乃至教化天下后代,大概都是如此。那么志书还可以废弃吗?我的才思虽很迟钝,但怎敢对修志一事不尽自己的责任呢?



1楼2006-12-04 11:11回复
    我刘公新近采取的一系列政令进行比较,某事百姓感到苦,某事百姓觉得甜,早晚在想。百姓有一件苦事没去掉,一次甜头没尝到,就吃饭不香,睡觉不安,而心里感到痛苦极了。虽然,时势正是百姓感到欢乐尝到甜头的时候,可是刘公宁甘名声不显,也不苦害百姓,讨好上司。在这里五年的时间,功德恩惠所到之处,深入肌肉骨髓,百姓一定对公有甜得象糖的感觉。百姓的心里甜,天意也甜了。这样,虽然泉味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因为刘公对泉深的便使其在源头相会,清澈的便去掉其污秽,清凉的使人容易汲取,流通的更疏通其阻塞,对人有好处的便让更多的人得到它的利益。这样,在很深的水下,自然有默默给他转移的,盐碱象是推着让它离去,甜水象涌着让它流出,井泉一下子改变。实际上,是显示了一种不平常的事迹啊!功德难道是浅鲜的吗?
    古代良吏之风,如:为民请命,扭转了君心;兴修水利,改良了土质;道旁露宿,兴利除弊;政通人和,鸾鸟来集等等,刘公的政绩和这些事例先后是一样值得赞颂的。我州苦泉能变得供人食用,这是百姓的幸福,执政者的光荣,刘公卓越特异于千古的原因就在这一点。如果甜井变苦,那么井便是废井,对百姓毫无福利,还谈什么执政者的光荣呢?在这里做官的应当知道甘泉容易枯竭,善政难举,要对百姓的疾苦常常地关心就很好了。刘公复礼,明世宗嘉靖壬子顺天举人,任斋是他的别号。
    增修砖城记
    (明朝)翟廷楠
      《易经》说:“天险是不能攀越的。”又说:“王公设置险阻以捍卫他的国家。”修筑坚固的城,挖掘深广的池,抵御强暴,保护百姓,从夏、商、周以来没有改变过。我浑源是边疆的州郡,旧城是用土修筑的,有见识的人认为一定要用砖包出来把守才能更加坚固。只不过等待些时间,大功一定会告成的。近来边廷献纳款项,愿听从命令。圣明的天子安不忘危,常常派大臣巡视边界。正在这时,侍郎吴公经过浑源,认为城应该用砖包,把情况向上报告,朝廷下达命令说:“可以照办”。于是敕令主管部门下拨公款一万九千两余,并且限定三年内完工上报。主管这件事的就是我州知州刘公和守备林公,共同负责。
      从这以后,日日夜夜用尽心血,从山上伐石,在野外烧砖,向壮丁集中工段,从官库发给吃粮,计算工程,规定日期,百姓不感到侵扰,公家没有感到乏匮,只用了二年时间,工程便完成了。城高旧城三丈,现加高一丈,共计四丈。瓮城内外高二丈七尺。地基都用石砌,墙壁都用砖瓮。东西两座城楼,原不在估计之内,也同时修葺。壮严高耸,巍巍然一座巨大的城镇。节省公款一千一百八十两有余,奏报朝廷,借末还宫,余银二百余两归于宫。从明神宗万历二年三月开始,到万历三年十月完成。
      有见识的人以为从这项工程可以看到主管者筹划的在先,管理的周密,劝化的勤恳,核算的精确。如果筹划缓慢便要过时,要不是事先筹划怎能做到先期完成?管理如果不周密便有妨于成功,要慎始善终,不周密怎能做到?说服劝化得楹懈,差役就会懒惰,现在象小孩子趋事父母,不召自来,不是劝化勤恳怎么能行?核算的疏忽,钱财就要耗费,要做到丝毫不差,核算不精确怎能办到?这四件应做的事都具备了,大功便胜利告成。二公获得上司赏识,人民爱戴,是应该的了。我知州的刘公誓以忠心报国,以廉洁要求自己,以节俭减少费用,以仁慈安抚部下,存心公正,认识明确,百姓象父母一样亲近他,象神明一样恭敬他。而守备林公,出身名将忠臣的家门,对待部下清廉严正,仁惠慈爱,抚慰周到,没有一丝一毫私自克扣的情形,三军将士都一致拥戴,竭尽忠诚。而二公又能同心协力,全力搞好工作。古语说:“地利不如人和。”又说:“将相和则士豫附。”二公正是这样,这就大概符合《易经》所说的“天险不可攀越”的了,而设置险阻来捍卫国家有什么难呢?因而一并提到以便给后人看,使他们知道巨大的工程之所以成功是有原因的。
      刘公名复礼,字日仁,榆关人,壬子科顺天举人。林公名风举,字文明,大同右卫人。一般曾效劳过的人按照旧例在碑的背面列出姓名。重修庙学记(明朝)万安浑源庙学在州衙西面的忠义坊的北面。元代以前无从考查,元仁宗皇庆年间开始兴建,元朝末年学校烧毁,仅存文庙。
    


    4楼2006-12-04 11:11
    回复
      2025-05-11 19:46:24
      广告
      是这个人自己改成白话的:) 原文是清人写


      14楼2006-12-09 14:50
      回复
        山西浑源 《归潜志》的作者刘祁就是那里人


        16楼2006-12-09 20:02
        回复
          可惜不是原文


          18楼2007-08-19 18:02
          回复
            • 222.243.162.*
            《浑源文史资料》(一、二册),本县印本,现本县政协委员会有存本。
            恳请告知是哪一年印刷的?


            19楼2009-03-24 08:53
            回复
              对,非常正确。


              IP属地:山西21楼2012-06-03 06:48
              回复
                请楼主联系我QQ923671904


                IP属地:山西22楼2012-07-15 15: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