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时代,我们对“中国哲学史”写作的期望是:不仅有明晰的“哲学问题”,而且有正确的“作者理论”,而哲学史的叙述正是通过它们的互动而展开;不仅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而且要积极接纳西方哲学的方法,并在中西哲学的比照、融会中凸显“中国哲学的自主性”;不仅要忠实中国哲学文献,“因事设论”,而且要超越文献,独创新论,从而使哲学史体现“事实性”与“价值性”统一;不仅要虚心地继承以往哲学史写作的经验,而且要积极地吸纳新的哲学史研究成果,从而使哲学史做到“新旧相资而新其故”,成为传播和弘扬中国哲学智慧的途辙。
无疑,按照这些要求写出的“中国哲学史”,应该是一部比较科学、比较全面、比较新型的哲学史。因此之故,谓此书开启中国哲学史的写作新范式,殆不为过也。郭齐勇先生在“导言”中说:本书目的是“为初学者进入中国哲学的堂奥指出门径”,(第12页)而我们认为,其亦将成为吾人写哲学史之一门径也。
(作者李承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