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甬道内填单列双层塞石以防盗,在南甬道东端的第一列上层塞石立面上发现刻铭9行44字:“楚古尸(夷)王通于天述;葬棺椁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幸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文字一次刻凿而成,篆书带隶意,苍劲质朴,力透石背,对研究书法史具有极高的价值。刻铭内容讲的是楚王标榜的薄葬节俭思想,同时暗示陵内无金玉宝物。欲起到护墓保平安的作用,而实际上却是自欺欺人。乃“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属。徒遗后世笑柄。
两条甬道后共有15个墓室,除4个座落在甬道两侧外,其余11个墓室均集中在甬道之后,各有过道相连,但结构上则分属于两座墓葬。北墓有5个墓室,南墓有10个墓室。北墓室多作拱形顶。而南墓室则凿成两面坡或四角攒尖顶。两墓虽同属一组建筑群,却有主次之分。据随葬品的出土情况,南墓中有御手俑、马俑及车马器,而北墓多有石黛板、玉环等佩饰件。在结构和规模上,南墓的墓室数量明显多于北墓,面积也较大且畅旷讲究,其前中后三主室处于整个地宫的中轴线上,而北墓的前中后三主室偏于北侧。所以可以认定南墓属男性主墓,北墓为女性从墓。有趣的是。两墓之间还有过道相通,夫妇灵魂可在冥冥之中相聚。这是古代的一种夫妻“同茔异穴”葬制,在西汉时曾相当流行。
发掘研究表明,大部分墓室中原建有带瓦顶的木结构房屋。 15个墓室即取代了功用不同的宫室。
![](http://tour.86516.com/doc/doc_pic//y2005m10/file05102617255240.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