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斋吧 关注:326贴子:781
  • 6回复贴,共1

“烧开水”的代价(1万小时的正确重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占位


1楼2012-04-13 22:12回复
    请先看旧帖《台阶与阳光》。
    旧帖,谈过台阶和阳光,批驳过烧开水。
    其中至少两次以上提及台阶的合理性。
    1.合理可行的步骤。
    2.正确高效的方法。
    暂且不论方法的效率,在拥有正确方法和可行步骤之后。
    才是“烧开水”这个比喻。
    几年前,需要提醒的是别妄想“仅仅烧开水”就能解决问题。
    现在,需要提醒的是别妄想“连水都不用烧”就能解决问题。
    所以在新论坛上的提醒就换成另一种了。
    个人忠告:吃苦耐劳之必要
    ————————————————————————————————————
    最近的群聊话题在于:明确要什么、并且投入努力
    明确目的,选对台阶,努力前进!
    这时,才可以比喻成“烧开水”。
    明了需求、确定方法、理解步骤、精准细节,这些是前提!
    有了这些(相当于炉、火、壶、水),“烧开水”才能成功!
    这时的“烧开水”,就是投入精力与时间,不断累积到突破!
    ————————————————————————————————————
    后面附加了两章很好的转帖。
    《异类》第二章 10 000小时的标准
    练习一万小时
    1.前提
    明了需求、确定方法、理解步骤、精准细节
    2.现状
    环境基础(父母)、经济基础(生存)、有效反馈(师父)
    3.努力
    10000小时的坚持投入
    4.成果
    发展机遇、成功运气
    不管目的是什么,做好准备之后,投入精力和时间吧!
    放在其他非技能的方面,也是适用的。
    虽然时间标尺可能不同,但是类推成“得气”而改变“运”,同样需要累积。


    2楼2012-04-13 22:12
    回复
      2025-07-17 03:06:23
      广告
      (ZT)《异类》第二章第二章 10 000小时的标准
      自己查


      3楼2012-04-13 22:14
      回复

        3. 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
        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和教练最大的用处是什么?也许对一般人来说小学老师最大的作用是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教会了他什么东西,曾经有过传道授业解惑。而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对他们而言,老师和教练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一个动作做得好与不好,最好有教练随时指出,本人必须能够随时了解练习结果。看不到结果的练习等于没有练习:如果只是应付了事,你不但不会变好,而且会对好坏不再关心。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从训练的角度,一个真正好教练是什么样的?John Wooden 是美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学篮球教练,他曾经率领 UCLA 队在12年内10次获得 NCAA 冠军。为了获得 Wooden 的执教秘诀,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全程观察他的训练课,甚至记录下了他给球员的每一条指令。结果统计表明,在记录的2326条指令之中, 6.9%是表扬,6.6%是表示不满,而有75% 是纯粹的信息,也就是做什么动作和怎么做。他最常见的办法是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与外行想象的不同,最好的教练从不发表什么激情演说,甚至不讲课,说话从不超过20秒。
        他们只给学生非常具体的即时反馈。所有训练都事先进行无比详细的计划,甚至包括教运动员怎么系鞋带。
        他们仿佛有一种诡异的知道学员在想什么的能力,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能指出学生在技术上最需要什么。
        他们是绝对的因材施教,源源不断地提供高度具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
        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
        4. 精神高度集中。
        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曾经有个著名小提琴家说过,如果你是练习手指,你可以练一整天;可是如果你是练习脑子,你每天能练两个小时就不错了。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到1.5小时,每天最多4到5小时。没人受得了更多。一般女球迷可能认为贝克汉姆那样的球星很可爱,她们可能不知道的是很少有球员能完成贝克汉姆的训练强度,因为太苦了。
        科学家们曾经调查研究了一个音乐学院。他们把这里的所有小提琴学生分为好(将来主要是做音乐教师),更好,和最好(将来做演奏家)三个组。这三个组的学生 在很多方面都相同,比如都是从8岁左右开始练习,甚至现在每周的总的音乐相关活动(上课,学习, 练习)时间也相同,都是51个小时。
        研究人员发现,所有学生都了解一个道理:真正决定你水平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音乐课,而是单独练习:
        - 最好的两个组学生平均每周有24小时的单独练习,而第三个组只有9小时。
        - 他们都认为单独练习是最困难也是最不好玩的活动。
        - 最好的两个组的学生利用上午的晚些时候和下午的早些时候单独练习,这时候他们还很清醒;而第三个组利用下午的晚些时候单独练习,这时候他们已经很困了。
        - 最好的两个组不仅仅练得多,而且睡眠也多。他们午睡也多。
        那么是什么因素区分了前两个组呢?是学生的历史练**时间。到18岁,最好的组中,学会平均总共练习了7410小时,而第二组是 5301小时,第三组 3420小时。第二组的人现在跟最好的组一样努力,可是已经晚了。可见要想成为世界级高手,一定要尽早投入训练,这就是为什么天才音乐家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苦练了。
        人脑的学习原理
        现代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认为,几乎没有任何技能是人一出生就会的。哪怕是对简单物体的识别,把东西抓取过来这些简单的动作,也是婴儿后天学习的结果。一个人一出生的时候根本不可能预见到将来自己需要什么技能,基因不可能把一切技能都用遗传的方法事先编程,那样的话太浪费大脑的存储空间。最好的办法是不预设任何技能,只提供一个能够学习各种技能的能力,这就是人脑的巧妙之处。基因的做法是先预设一些对刺激的基本反应和感觉,比如看见好吃的东西我们会饿等等。这些基本的反应需要调动的神经较少。但对于更高级别的技能,比如演奏音乐,需要协调调动很多神经,就必须靠后天学习了。
        


        6楼2012-04-13 22:20
        回复
          人的任何一个技能,都是大脑内一系列神经纤维传递的电脉冲信号的组合。解剖表明拥有不同技能的人,其大脑的神经结构非常不同,比如出租车司机大脑内识别方向的区域就特别发达。也就是说与计算机不同,人对于技能的掌握是在大脑硬件层次实现的。
          而最近有一派科学家认为,髓磷脂是技能训练的关键,它的作用是像胶皮把电线包起来一样,把这些神经纤维给包起来,通过防止电脉冲外泄而使得信号更强,更快,更准确。不管练习什么,我们都是在练习大脑中的髓磷脂,就好像把一堆杂乱无章的电线被排列整齐变成电缆。直到2000年新技术允许科学家直接观察活体大脑内的髓磷脂之后,髓磷脂的作用才被发现,而且一直到2006年才第一次被在学术期刊上说明。科学家认为髓磷脂是脑神经的高速公路,提高信号传递速度,并且可以把延迟时间减少30倍,总共提速3000倍,甚至可以控制速度,想慢就慢。
          人脑之中分布着大量“自由的”髓磷脂,它们观测脑神经纤维的信号发射和组合,哪些神经纤维用的越多,它们就过去把这一段线路给包起来,使得线路中的信号传递更快,形成高速公路。这就是为什么练习是如此重要。
          髓磷脂理论可以解释很多事情。比如为什么小孩常会犯错?他们的神经系统都在,也知道对错,只是需要时间去建立起来髓磷脂的高速网络。为什么习惯一旦养成不容易改变?因为所谓“习惯”,其实是以神经纤维电缆组合的形式“长”在大脑之中的,髓磷脂一旦把神经包起来,它不会自动散开 — 改变习惯的唯一办法是形成新习惯。为什么年轻人学东西快?因为尽管人的一生之中髓磷脂都在生长,但年轻人生长得最快。最激进的理论则认为人跟猴子的最显著区别不在于脑神经元的多少,而在于人的髓磷脂比猴子多20%!解剖表明,爱因斯坦的大脑中的神经元数量是平均水平,但他拥有更多能够产生髓磷脂的细胞。
          谁愿意练习一万小时?
          看了钢琴家朗朗的传记之后,可能很多人会怀疑是否真的应该让孩子接受这样的苦练。实际上,顶级运动员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不练这一万小时,一定成不了高手,但问题是考虑到机遇因素练了这一万小时也未必成功。
          这就是兴趣的作用了。如果说有什么成功因素是目前科学家无法用后天训练解释的,那就是兴趣。有的孩子似乎天生就对某一领域感兴趣。感兴趣并不一定说明他能做好,就算不感兴趣只要愿意练,也能练成。兴趣最大的作用是让人愿意在这个领域内苦练。
          不论如何,刻意练习是个科学方法,值得我们把它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显然我们平时中做的绝大多数事情都不符合刻意练习的特点,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没能成为世界级高手。天才来自刻意练习。


          7楼2012-04-13 22:20
          回复
            正确的方法+无数次的重复
            天才来自刻意练习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7-29 17:05
            回复
              不错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2-08 2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