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搬迁以后,经上级领导同意,我校更名为沭阳县随园中学,取名“随园中学”就是要挖掘袁枚文化,增加校园文化内涵,打造丰厚的随园内涵。更名为“随园中学”有以下几点涵义:
1.纪念袁枚,弘扬历史: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随园先生。
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任沭阳知县。到任不久,就开仓赈灾,减免赋税,率民治水,筑有名的六塘子堰。采取多种抗灾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较快地取得了成效。
乾隆十年(1745年),他离任沭阳时,百姓夹道送行,攀车饯酒,洒泪话别。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73岁的袁枚,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yì)亭的邀请,又来沭阳作客。沭阳各界,一部分人曾趋前30里迎接。袁枚面对如此拥戴他的民众,写下了情意真挚的《重到沭阳图记》。他在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说:“视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则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官爱民,民爱官,此真不失为一方父母官的范例。
取名“随园”:纪念袁枚,弘扬历史,心怀感恩,报效家乡。
2.彰显文化、勉励苦读:
袁枚著有《随园诗话》《随园随笔》等作品,他的诗文思想内容的主要特点是抒写性灵,表现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实感受、情趣和识见,往往不受束缚,时有唐突传统。在艺术上不拟古,不拘一格,以熟练的技巧和流畅的语言,表现思想感受和捕捉到的艺术形象。追求真率自然、清新灵巧的艺术风格。
在中学课本中曾选其《黄生借书说》《祭妹文》两篇。其中《黄生借书说》中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平民子弟应该化弊为利,努力为自己创造学习条件,发奋求学。
取名“随园”:彰显文化,勉励苦读,书香校园,源远流长。
3.倡导和谐、与时俱进:
“园”与“缘”谐音,“随园”即“随缘”。希望能够打造和谐的校园,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取名“随园”:倡导和谐,与时俱进,注重人文,“随园”永强!
为此,全体随园人立足于“平民化、人文化、特色化”的办学思路,把特色教育作为教育理想来追求,让平民子弟能有机会读高中,上大学,同时,我们始终把做大做强做优教育事业确立为办学的总目标。立足学生发展需要,给学生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以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