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方面来分析。
客观:一,普通班同学基础差。我在4班时,坐在一个同学旁边,他一个晚上只完成了2道数学解答题。怎么搞得呢?在很基础的问题上卡住,如不会求复合函数的导数以及寻找二面角的平面角并证明。而我们班最快的丸子能一个半小时完成一份理综。这差距不可不谓之悬殊。究之根本,基础不牢。高考注重的是对学生双基的考察,而基础差直接让很多普通班同学陷入了一个窘境:基础题做错了,难题又做不出。这样成绩想上去,难!
二,老师的选择性教学。尽管我上面提到了教学老师相同,但老师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态度也是不同的,美曰其名“因材施教”。小红对我们班数学要求一周必须按时交两张数学试卷,而对4班却是发一本试卷就好像忘了一样.基本没提过,想起来就交一张。而讲解题目,有时候在我们班一道压轴题能讲一节课,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求解,而在4班,虽然我没上过,估计就是蜻蜓点水吧。
三,学习环境。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学习的感觉和嘈杂环境的感觉差的很多。普通班深受其的困扰。我到4班时,还未打铃。教室里挺吵的。同学告诉我,他们不到上课5分钟不会安静。这还说的过去,下课嘛,但接下来的就让我挺无语了。大约过了20分钟吧,可能有个同学做的有点烦闷,就叫哥们去跑步,没人答应。于是他每找一个话碴都要附加句,一起跑步去吧,甚至拿出手机打电话也如此。我当时就想喷他,“你找机油啊?跑个步都要人陪。”但他的行为引发了一阵阵笑声,女生加入了。整个班的安静被打破了。在这种环境中即使花上再多的时间也没什么效率。所以你咋看普通班同学很刻苦,他们确实苦(得忍受这等折磨,不容易),但一点都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