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集
程妹子出的题目果然不一般,我认真想了很久,似乎我们家对于赶峨山的集还是很热衷的。峨山是红塔区边上的一个小县城,以板栗和腊肉而闻名,但我们家到赶峨山集却从来不是为了这两样东西。什么原因呢?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问题出在两地的地理位置上。红塔区和峨山实在太近了,是吃完饭就可以开车去溜一圈的地方,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必要特意赶在集市那一天去采购了吧。
峨山的集市是公历每月逢五逢十的日子。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也想不出峨山的集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之所以会记住,一个原因是因为去的次数多了,另一个原因就是我曾在那小小的集市上买到过一支竹编的箩筐。那个箩筐的样子很好玩,浅浅的方形的一个筐子是放东西的地方,此外还多出来了两条长长长长的竹条做固定的地方,就像塑料袋手提的那两个耳朵,只不过要长出来很多。我这个十足的城里人果然很落后,一直也搞不清这种箩筐是用来干嘛的,只是单纯觉得很漂亮!大概每个人都会像我一样,在某种解释不清楚的动机下买了一些根本不会用到的东西。当时妈妈就很诧异地问买这个干嘛,浪费钱!这支漂亮竹箩筐买回来后果然就一直只是堆在了车库里,再也没有见过天光。但诡异之处就在于,我现在想到它就会觉得很甜蜜,想着当时买了它真好,因为那真的是一支很漂亮的箩筐啊!
其实在云南话里,赶集不叫赶集,叫赶街(念该),所以一说到赶街就不得不说赶花街了。赶花街的地方,我知道的有通海和新平,当然说到的都是玉溪范围内的,开车立马就可以到的地方。通海的花街没去过,新平的花街却是正正经经去过一次的。新平的花街在以前是花腰傣的年轻男女相亲的集会,现在外族人如我们掺和多了就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了,只觉得人真多!
我去的那次也是几年之前了,沿着一条鹅卵石的路走在黑暗里,只知道路的尽头是江边,也知道身边虽然看不见但摩肩接踵全是人,但唯一不明白的是这么些人到底干嘛来了呢?二姨夫曾经在新平工作过几年,按他的说法,花街就是要在黑暗中赶的,赶街的人人手一只电筒,要先打手电对暗号,然后用手电的光来看对方长什么样,是不是和自己心意,两两看对眼了就可以携手一同钻进旁边的竹林了。这么一说倒真有了一丝神秘而暧昧的气息,两边竹林里不时晃动的手电光也暗暗宣示着那里真真就是一对对鸳鸯眷侣。但人家相亲我们凑什么热闹来了呢?惶惶然不知归处。好玩的是正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摸索前进时忽然就直直落了下去,刚落到坑底又被拽了上去。整个过程当真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还来不及害怕什么的呢,只得哈哈大笑起来,今晚不知道掉进去了多少人哦!最后走没走到江边的篝火旁也不记得了,只记得第二天一早似乎是闻着下水道的味道吃了美味的豆浆米线。后来又听说那晚其实是停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