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天盟吧 关注:99贴子:3,439

回复:《山海经》绝不是一部神话故事那么简单(继续搬)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人类历史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现象:在前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世界上爆炸性地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出现,基本框定了人类几千年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格局。而且全世界范围内的古人仿佛一夜之间思想全部开化了,而且开化的令我们今天都不禁觉得不可思议!


来自手机贴吧50楼2012-04-06 12:45
回复
    山海经,现存18卷,首推南山经。讲到南山经,自然要先讲述山经的南次一经。那我们就先从南次一经开始讲起。  在南方,首例山系,名字叫做:“鹊山山系”,书中记载有十座山,组成了这个山系,但是按如今地理来看,实则只有九座大山。那消失的一座大山去哪里了?  要说历史上根本没有这座上,是山海经的作者杜撰的,这说不过去。先不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座山在时光的流失里消失了,光说一说地壳运动,就能使得大海变平地,更何况有是什么不能把大山弄消失的事情呢?  古书上说,一个帝王,如果残暴,或者昏庸无道,那么,他锁管辖统治的地域范围内,就会有大山移动或者消失。我个人认为,除了地壳运动的原因之外,这山十座变九座,消失一座,确实和君王暴政有关。  问题就来了,是那个君王暴政,使得整座大山凭空消失呢


    来自手机贴吧51楼2012-04-06 12:52
    回复
      2025-07-01 10:12:57
      广告
      据我所知,山海经这一奇书,是先秦古籍,那么就证明,先秦时代,十座大山是完好无损的存在的。那么,这座大山是因为谁的暴政消失的呢?  我一开始估计是秦始皇。  秦国向来残暴出名,说远一点,长平之战,秦国坑杀了四十万赵军,那是多少冤魂。近的来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家喻户晓;长城脚下,累死的劳工,顺带着就砌进长城中,省时省事。  如此看来,在混泥土里加入骨灰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应该是古代人的发明。  秦始皇暴政,而当时南方是他的心腹大患,几次征战,因为秦军不擅长于丛林山地战争,都可以说是战败。但是,他暴政的魔抓,早已伸到了南方的上空。暴政的传闻,早已被南方的蛮夷所知。  古书上,既然有君主暴政,大山会消失或者移动的记载,那么,秦始皇的暴政,才使得这座山消失,着就不成立了,因为山海经就是先秦时代的书,证明那时候,那山还善在。  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汉武帝时代比较靠谱。


      来自手机贴吧52楼2012-04-06 12:53
      回复
        汉武帝曾经让卫青踏平了南越。  何为南越?就是指南方的越国遗民,组成的一个小部落国家。  之后汉武帝又是打匈奴,又是打西域的,为了一匹汗血宝马都能发动一场强大的战争。就因为司马迁为李广孙子辩护了几句,他就让司马迁做了太监一类的人。  这样的人,强大的国家表面下,透露了好多好多的残暴,不亚于秦始皇,只是刘彻小儿擅于伪装而已,加上治国有方,功过相抵。  但是,我还是怀疑,这十座山变为九座,就是汉武帝时代。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但是野史上有写到:“卫青奉命出征南越,所过之处,血流成河!”这,也许就是最好的证明


        来自手机贴吧53楼2012-04-06 12:53
        回复
          . 无论是按照古书上说的暴政而消失,还是地壳运动而消失的,我们先抛开一下这个问题,就按书中锁记载的十座,来讲解一下。  南次一经,鹊山山系,首先当然要讲一讲第一山——招摇山。  书中说道,招摇山是位于山系最西边的一座山,他屹立在西海边上。山上长满了桂树,而且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中还有一种草,形状像韭菜开着青色的花朵,人吃了会感觉不到饥饿。山中有一种书,形状像钩树,却有黑色的纹理呈现在树身上。这树开花能照耀四方,所以人把其花作为饰物佩带身边可以防止迷路,所以俗称迷谷。 山上还有一种野兽,叫狌狌。  这就是招摇山的白话文解释。  招摇山是如今的那座山峰呢?世人的猜测有四种:其一,招摇山是岷山。这不太靠谱,这岷山已经在四川北部,四川是什么,是西南方。其二,说是什么雅鲁藏布江源头的狼阡山,这也是胡扯,人家是咋西海边,不是在西边


          来自手机贴吧54楼2012-04-06 12:53
          回复
             其三,说是广东的连县境内,这最离谱,广东都是面对南海。  最后一种,是说是广西苗儿山,这种说法我认为最可信。  苗儿山海拔2141米,是广西乃至华南地区的第一高峰,最重要的是,苗儿山是因为附近极其山上产桂而出名的。招摇山怎么说的,山上多产桂,所以,这说法比较可信。


            来自手机贴吧55楼2012-04-06 13:53
            回复
              迷谷树木,这种植物,如今早已灭绝,上古时代,有一种昆虫,和迷谷树性质一样,照亮四方,可以做灯用。这中昆虫的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它叫萤火虫。你们可以想象一下,萤火虫是怎么样照亮四方的,迷谷树的花朵就是怎么样照亮四方的。  说到这种树的灭亡,我猜想,应该是我们的先祖发现它能照明,任意的采伐,所以导致它的灭绝,就这么一山上有这种树,还不加于保护,当然灭绝了。古代又没有珍惜植物保护法。  看看我们现在,血管里不也流着乱砍乱伐的血吗?  迷谷树是消亡了,但是狌狌还是有的。  上古时代,南方的气候湿热,相当于今天的东南亚热带岛屿。如今的东南亚岛屿上,仅存的分布不多的红毛猩猩,其先祖就是招摇山上的狌狌。  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山海经上说:狌狌类似猿猴,但是有一双白色的耳朵,能四脚爬着走,也能双腿站立起行走,还会说人话。  唯一和现在不同的,就是如今的狌狌叫猩猩,不会说人话。


              来自手机贴吧56楼2012-04-06 13:54
              回复
                这是一种生物的演变导致的,狌狌退化成了猩猩,但是其本质却还是尚在。而且在古书中就有记载,我们上古时代的先民们,特别喜欢捕抓狌狌后,吃它的嘴唇,爆炒啊,清蒸啊,油炸啊,各种各样的做法。  聪明的读者看到这里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了吧?  对的,我要说的是,吃狌狌的嘴唇,这道菜,如今还有保留了下来。  它位于“山八珍”这个系列里,叫猩唇。  现在的人是认为好吃,但是古人吃狌狌,是因为,传说,吃过狌狌肉,能健步如飞。这也就是今日我们常说的:吃什么补什么吧


                来自手机贴吧57楼2012-04-06 13:55
                回复
                  2025-07-01 10:06:57
                  广告
                  . 山海经应该是上古历史的夸大记载,本人绝对相信那是真的,即使不是真的,其背景应该是真实的历史。  现在人类太浮躁,没有怀疑之心


                  来自手机贴吧58楼2012-04-06 13:55
                  回复
                    这招摇山的狌狌,是如今的猩猩。而且能说人话。如今的猩猩依旧保持了古代狌狌的一些本质。比如群居;古代狌狌基本上是一百来头一群,在丛林的树木间,建造自己的小屋子,然后居住下来。创造力和发明能力不亚于现代的猩猩。现代猩猩的模仿力,也是上古狌狌的遗传。  狌狌能知道过去的事情,却不能知道未来的事情。这点很神奇,也许就是因为它们不能知道未来的事情,所以没能完整的进化成人类。  狌狌很贪心。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这得从古人捕抓狌狌说起。  古人爱吃狌狌唇,上回已经讲过了,这道菜沿袭到今天,成了山八珍里的猩唇。但是狌狌生性敏捷,能灵活的在山石丛林间跳跃飞奔,速度极快,很难抓捕。古人要想吃狌狌唇怎么办呢?就是在大路上摆上好酒,再放上几双草鞋。因为古人不光知道狌狌贪心,而且清楚这些畜生喜欢喝酒和摆弄草鞋。学人穿鞋,学人喝酒,这种模仿力,相当的高,以至于这两种事情成了它们的嗜好。  狌狌们走过放置酒和草鞋的地方,


                    来自手机贴吧59楼2012-04-06 13:56
                    回复
                      就知道这些东西主人的先祖名字,它们就会喊着这些东西主人的名字,和他先祖的名字,大骂:“又来诱惑我们,老子才不上当呢!”就像今天骂人家祖宗十八代的那种骂法。  其实这些狌狌不是无意经过这里,而是被酒香吸引来的。贪心的狌狌就这样,步入陷阱。


                      来自手机贴吧60楼2012-04-06 13:56
                      回复
                        这些狌狌成群结队的,骂着就走过了。装作不理会这些酒和草鞋。不一会它们又会回来,盯着酒和草鞋,再骂,然后在走开。  用东北话来说,这些狌狌现在是在装瘪犊子。  如此骂了走,走了来,来了骂,骂了又走,反复几次或者十几次之后,它们开始耐不住诱惑了,这时候它们就会相互囔囔要喝酒,然后学着人一样,把草鞋套在脚上。结果不用我说,这群狌狌肯定被古人捕到了。  在它们喝的大醉的时候,古人就会出来捕抓它们。这时候的狌狌醉醺醺的,草鞋也框在脚上,早已没有清醒时候的灵活。我估计,古人给狌狌的草鞋,应该做的比它们大众的脚码要稍微小一些,这样才叫穿小脚鞋嘛。  狌狌是聪明的,它们知道古人摆好酒的目的是无事献殷勤,但是它们受不住诱惑,所以我们今天只能看到猩猩,再也看不到狌狌了。这种会说人话的野兽,从地球上消失。  1958年出版的老电影——过猴山中,就曾经出现过古人捕抓狌狌的背影。只是那草鞋换成了草帽。老头也没把在动画里狌狌的代表猴子给抓起来杀了吃掉。但是你知道这个捕抓狌狌的方法之后,再去看一遍这部经典老动画《过猴山》,


                        来自手机贴吧61楼2012-04-06 13:57
                        回复
                          你就不难发现,它要讲的,就是一个近代版的,一个买草帽的老爷子,在近代的“招摇山”上,怎么智斗以狌狌为原型的猴子。


                          来自手机贴吧62楼2012-04-06 13:57
                          回复
                            上回我们说到,招摇山其实就是今天的苗儿山,还重点讲述了上面的狌狌,和捕抓狌狌的方法。  山海经中,还记载了招摇山是一条江的起源,他是这么说的:  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一条叫 丽麂的水,出自招摇山,那里是他的源头,水中有许多叫做育沛的东西,人佩带了它在身上就不会生蛊胀病。  我一直在想,这育沛是什么,但是书中有记载的不全,于是我多方去考证,我甚至深入了苗儿山一带。最后我认为有一个答案比较靠谱:  育沛曾是蜜蜡的别称:“在中国,自古及今蜜蜡亦有过好几个不同的名称,如虎魄、琥珀、珀、蜜蜡、遗玉、江珠、顿牟、育沛和红松香等,叫法之庞杂由此可见一斑,其中亦有地方、时代之分。追溯历史,人类发现在地底沉睡的蜜蜡进入人类生活范畴,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形成蜜蜡文化,已经是很久以前旧石器时代的事了。 


                            来自手机贴吧63楼2012-04-06 13:58
                            回复
                              2025-07-01 10:00:57
                              广告
                              而且他这里说,能让人不生蛊胀病。这是一种蛊术,可以使得人全身胀痛。确实,我询问过南疆苗疆好多会解蛊的人,他们都说,治疗胀蛊(就是蛊胀病的病原体)需要琥珀作为药引子。蛊胀病,也是现如今的蛊术的始祖。但是胀蛊是上古时代,巫术的产物,到了夏朝就已经失传,具体的他们也不知道还需要些什么东西配合琥珀使用。  我各人认为,育沛就是琥珀;至今我们不也还在用它来做琥珀的别名嘛!而且在一些治疗中蛊的秘方中,也多出现使用琥珀入药的记载。  那么,丽麂之水是什么呢?  就是广西著名的漓江了!众所周知,漓江有三个源头。但是你们还不知道,漓江还有一个源头,就是从苗儿山出来的。  当然可以肯定,当年山海经上所写的丽麂之水,必是现如今的漓江无疑。


                              来自手机贴吧64楼2012-04-06 13: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