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路童遥指杏花村。
每当读到这一首诗,仿佛便回到了那个黄杏初生,朵花飘洒的江南春季,本是一片明媚的春景,可偏偏雨丝飘落,引发丝丝愁绪。清明时节,祭拜故人,这雨下的何其适合,又何其不合。这么多年过去,写诗的人连同那多少代的王朝,多少年的岁月,都已经化为历史的尘埃,可是这首诗歌却留了下来,连同留下的,还有那流淌了五千年的中华血脉。
和我们璀璨明亮的中华文明。
还记得吗?当黄帝炎帝放下手中的弓箭,拿起犁头,种食稻麦之时,我们的文化已经无声无息的开始。走过礼乐飘飘的周朝,烽火连天的春秋战国,短命而亡的秦朝,气势恢宏的汉唐,偏安一方的宋朝,开拓疆土的元朝,闭关锁国的明清,我们拥有反复吟咏的《诗经》,有华丽秀美的唐诗,缠绵悱恻的宋词,凄苦的元曲,峰回路转的明清小说。我们有倡导仁义的儒家,有隐于山林,与世无争的道家,有施行严刑酷法的法家,有兼爱非攻的墨家。我们有精妙的茶道,有杀伐的博弈,有广袖飘飘的汉服,有清澈悠扬的琴箫,有飞檐拱顶的木质建筑,有恢弘的皇朝故宫,也有清婉秀丽的苏州园林。
可是今日,我不是来枚举,亦不是来赞叹,今日,我只是来祭奠。
每当我听到欧美流行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每当我看到人们身穿写满英文字符的衣服,每当我看到遍布大街的西餐厅,每当我看到钢琴天才,吉他神通,每当我听到小学生嘴里的英语,看到大学没有过英语六级不能毕业,我的内心会有一个声音在呐喊,记得吗!你的名字叫炎黄!记得吗,你生而为龙的摸样!
我们是黑头发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传人,我们有音乐神通,却不识角徵宫商;我们修起高楼大厦,却容不下一个四合院;我们穿西服打领带,却丢弃汉服华裳;我们的茶道插花,倒需要日本人来帮我们宣扬。
怎么会这样,在哪里,我的华夏儿郎,在哪里,我的礼仪之邦?
我想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袖手旁观,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文化,如果我们不为其而奋斗,谁还会?我们英语说的再好,英国美国人也不会接纳我们,因为我们为人的前面还有两个字,中国!是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说中国话,我们写中国字,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域,我们热爱着同一个国家,
一百年前,当我们的国家遭遇侵略,甚至濒于颠覆之时,我们的先辈勇敢的站了起来,用他们的鲜血捍卫了中国的尊严。而如今,当强国的文化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强行的逼来,我们是否应该以笔为矛,以墨为剑,为我们自己的文化而战呢?
今日清明,我为中华文化而哀哭,可是希望明年清明,我的中华能为我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