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往事吧 关注:15贴子:1,872
  • 1回复贴,共1

从明初兴化人口锐减谈“无兴不成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背景
  明初经济富有自己的时代特色。首都南京掀起经商热,这里发出的每一道命令,传出的每一条信息,无不有利于商人。首先,明朝的开创者明太祖朱元璋夺得政权后果断地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发展经济作物和扶植工商业。他曾下令,有田五亩至十亩者,种桑、麻、木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加倍,田多的照比例递增。多种者减轻税收,不种者则予以惩罚:不种木棉者,交棉布一匹;不种麻者,交麻布一匹;不种桑者,交绢一匹。洪武二十七年即1394年,工部下文,要求各地方官教民植棉法,并规定额外“益种棉花,率蠲其税”(《洪武实录》卷二三二)。第二年,朱元璋谕令户部,山东、河南农民洪武二十六年后新种的枣桑果树,一律不起科(《洪武实录》卷二四三)。朱元璋这样抓的结果,势必把农业纳入市场经济轨道之中。


1楼2012-04-01 20:59回复
      其次对于工商业,他征收了较轻的税,如商税是“三十取一”,冶鉄私营“三十一取一”。与此同时,严厉打击贪官污吏,维护工商业者利益。
      其三,对于工匠服役制度,明初施行改革,“住坐”匠每年三分之一、轮班匠每年十二分之一时间到官府服役,其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一改革为那些“有饶于财者”提供了众多的能工巧匠,初步解决了他们创办各类手工工场所需要的骨干力量。
      以上这些政策措施客观上有利于明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一些成就。


    2楼2012-04-01 21: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