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语“黄”的白读一般读同“王”uong ,“黄”的文读则读同“房”fong 。 “黄王”不分这种现象不仅见于赣语,也见于不少南方方言,属于匣母合口字读零声母的现象。类似的还有“禾” uo,“环” uan ,“换”uon,“横”uang 。这种现象唐宋已有记载。比如宋代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黄王不分,江南之音也,岭外尤甚。柳子厚《黄溪记》:‘(黄)神王姓,莽之世也。莽尝曰:“余黄虞之后也。”黄与王声相迩。’以此考之,自唐以来已然矣。又比如宋代周密《癸辛杂识》“黄王不辨”条:浙之东言语黄王不辨,自昔而然。王克仁居越,荣邸近属也,所居尝独毁於火,於是乡人呼为王火烧。同时有黄瑰者,亦越人,尝为评事,忽遭台评,云:“其积恶以遭天谴,至於独焚其家。”乡人有黄火烧之号。盖误以王为黄耳。邸报既行,而评事之隣有李应麟者,为维扬幕,一见大惊,知有被火之事,亟告假而归。制使李应山怜之,馈以官楮二万。及归,则家无患,乃知为误耳。盖黄无辜而受王之祸,而李无望而得二万之获,殊可笑。又比如《明史· 列传第一百七十七忠义》:宋以方,字义卿,靖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历户部郎中。正德十年迁瑞州知府。时华林大盗甫平,疮痍未复,以方悉心抚字,吏民爱之。宸濠逆谋萌,而瑞故无城郭,以方筑城缮守具,募兵三千,日夕训练。宸濠深忌之,有征索又不应,遂迫镇守劾系南昌狱。明日,宸濠反,出以方,胁之降,不可,械舟中。至安庆,兵败,问地何名,舟子云“黄石矶”,江西人音,则“王失机”也。宸濠以为不祥,斩以方祭江。后贼平,其子崇学求遗骸不得,敛衣冠归葬。嘉靖六年,巡抚陈洪谟上其事,诏赠光禄卿,廕一子,立祠瑞州。舟子云“黄石矶”,江西人音,则“王失机”也。舟子不知什么地方人,大概他说的“黄石矶”三字,船上的江西人听起来跟彼时南昌等地的“王失机”差不多。至于舟子口中的“石”像南昌的“失”,大概只能证明他不是南昌等地的人,否则地名中的“石”大概会读成[ sak ]之类的音而不会读得像“失”[ 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