逵字营吧 关注:38贴子:986
  • 3回复贴,共1

是是非非说好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不用


1楼2012-03-27 18:04回复
    用现代道德准则和西方文艺理论来重评水浒是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特色,新式解读一方面可以将一部古典名著在现代语境下发掘出更多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接受之间存在矛盾,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之间的矛盾,甚至会造成在违背大的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对古代著作误读。当品评水浒的阵营脱离了纯粹讴歌或纯粹批判这样一种“一边倒”的思想方法时,质疑的观点也随之产生了,主要在水浒聚义是否农民起义?一百零八位英雄是否都是好汉?梁山好汉是否全是被官府所逼?这些问题上纠缠不清。从宋江领导下的梁山头领在壮大梁山势力时采用的手段表现出的正义与残酷的双重性,也可以发现这中间存在着一些不易察觉的悖论。
    


    2楼2012-03-27 18:04
    回复
      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头领曾使用过非常残忍的手段来逼迫秦明、朱仝、卢俊义这三个武功高强的人物上山。从英雄座次来看,秦明、朱仝和卢俊义都是武艺了得,名列前茅的真英雄。玉麒麟卢俊义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坐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霹雳火秦明,排名第七;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的美髯公朱仝排在第十二位。在三个人之中,尤其以卢俊义的武艺最高强,尽管这个形象已被公认塑造得并不完美,但从作者给他出场的次数,仍旧可以看出他是梁山军的中坚力量。他在标题中出现的次数仅次于宋江、李逵和吴用,共有6次(不计第61回),包括“卢俊义活捉史文恭”(68回)、“卢俊义大战玉田县”(84回)、“卢俊义兵陷青石峪”(86回)、“卢俊义赚城黑夜”(91回)、“卢俊义分兵宣州道”(112回)、“卢俊义分兵歙州道”(116回)、“卢俊义大战昱岭关”(118回)。标题的结构内容十分相似,都是以卢俊义为主语,以战斗方式为谓语,以地名或人名为状语或者宾语,可见,卢俊义是这六次战斗的主帅,从侧面反映了他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武艺,以及招安后在征辽国,平方腊两大战役中为梁山屡立战功。秦明、朱仝的出场率和武艺虽然没有卢俊义高,但在重要的战斗中,他们都是主将,秦明是马军五虎将第三,跟他平级的五虎将另外四员分别是关胜、林冲、呼延灼、董平,在除去头领军师的武将排名中,实力位居梁山第四;朱仝是马军骠骑兼先锋使,战斗力仅次于花荣,略胜于鲁智深。梁山将领人数众多,作者在战斗场面的描写中不可能把108位英雄都尽数写到,只能突出主将,有详有略,秦明和朱仝,作者在重要战争中大都没有忘记留给他们一些笔墨。为了吸纳良将,为梁山卖命,增强梁山的军事实力,达到足以和朝廷抗衡的地步,宋江、晁盖等梁山头领只有不惜一切代价要“赚”他们上山,而这三位战将在没落草之前,与梁山均是处于敌对或仇视的地位:卢俊义是河北巨富,素恨梁山这些打家劫舍的贼寇,曾扬言道:“梁山泊那伙贼男女,打什么紧!我观他如同草芥,兀自要去特地抓他”;秦明本是青州指挥司总管,奉慕容知府之命围剿清风山,抓拿花荣,在被花荣和宋江设计活抓后,仍然不肯背叛朝廷,明确表示:“秦明生是大宋人,死是大宋鬼。”而朱仝也是官吏出身,任职山东济州城郓城县知县的马兵都头,也是本处的富户,因私放雷横被刺配沧州牢城,吴用劝他入伙,他并不同意,而是希望“一年半载,挣扎还乡,复为良民。”还认为吴用等人是“陷我为不义”。因此,宋江等人只好采取不仁不义的手段来逼迫他们落草。
      


      4楼2012-03-27 18:05
      回复
        二、梁山头领怎样赚这些人上山
        经典名著被反面解读是新时期重评水浒的一大特点,不少专家纷纷起来揭露批评《水浒传》中存在“滥杀无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类的一些违背道德,违反人性的阴暗面。梁山首领“劫富”不“济贫”、打仗时不管男女老幼尽皆杀戮、对妇女态度残忍、喜吃人肉、梁山好汉至少有四十几个不“好汉”这几条罪状被提举得最多。沿着这样的思路,秦明事件、朱仝事件和卢俊义事件也成了批判水浒的几桩公案。
        第三十四回,为了赚霹雳火秦明入伙,宋江定下计策,让燕顺、王英化装成秦明,连夜带领五十余人将青州城外数百户人家都“烧成白地,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记其数”,以此嫁祸于秦明,离间他和慕容知府的关系,让两人反目成仇,结果秦明的妻子被慕容知府杀害,还被军士“把枪将秦明妻子首级挑起在枪上,教秦明看”,一方面激起秦明对慕容知府的仇恨,一方面还截断了他的退路,在宋江的诱说下,秦明不得已归顺了梁山。如此卑鄙恶劣的手段与满口道义的梁山好汉形象实在不相符合。
        


        5楼2012-03-27 18: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