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青春之殇-也评《北爱》
殇,
夜幕凄然北望
伤,
匆匆流尽年光
眷顾无言十年青春两茫茫,
年少轻狂相思无益泪千行,
三十而立,已浸岁月沧桑
奈何 奈何,山高水长.
回首望
热血尽染朝阳
看前路
爱情是否已是信仰
哪怕是
银丝如雪
岁月如霜
我这个年龄的人很少追电视剧了,因为第一,电视剧的制作水准的确是在下降的,第二,过了三十岁的男人,心里边突然就宁静了,心若止水,很少有东西能在我这里掀起波澜,不知道这是宠辱不惊还是灵魂的麻木?第三,我喜欢看书,因为文字的空间是无限的,虽然电视剧的视听刺激要优于剧本或小说,但对于我这种于文字有无限想象空间的人来说,还是文字能带给我给大的震撼。记得上次这么疯狂追电视剧的时候还是看《血色浪漫》,我对知青剧有种天然的亲近感,虽然我没有过这种经历,甚至我的父辈都没有这种经历,但我就是觉得那场政治主导的闹剧不只是疯狂,还有青春的狂热。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年代都没有能力导演这么多年轻人共同上演一出热情到绝望的活生生的时代剧。还是很小的时候,看的第一部知青剧好像是梁晓声的《年轮》,之后就一发不可收了。这次看《北爱》,其实是晚了,最近一个朋友推荐我看的,我当初还是很不屑,后来了解的加深,觉得推荐给我看的这位朋友不是很无聊追偶像剧的小女生,就看了看,然后就一发而不可收。很久没有那种心悸的感觉了,《北爱》里几个人物的分分合合竟带给我久违的悸动,而且毕业快10年了,还有了点动笔的冲动,我想我是疯了,是的,我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北京,一个古老与现代并存的都市。几个年轻人,在这座都市里野蛮肆意的生长,他们追寻精神世界的安宁,也不得不受到世俗世界的物质诱惑,在撕裂中成长,在挣扎中前行。都市本来就不是无根的,再高的摩天大楼也要有坚实的根基,再现代的都市也有古老的聚集,没有这种古老的聚集就不会成长为今天的都市,那么我们这些移民者在都市的根呢,难道就仅仅是房子、车子?也许作为移民第一代我们终其一生也可能摆脱不了我们身上的泥土的气息,也无我们的根还是更适合在乡村的沃野里生长,但生活没有也许。我们有一种素质叫朴实,我们有一种品德叫坚持,只要有阳光、雨露,我们就有方向,只要有方向我们就不断的自我枝剪修正,在这过程中,会有城市花园里沃土的诱惑,在枝剪的过程中也会有对自己身体和精神的撕裂,但是,站直了,城市的钢筋混凝土的夹缝里就一定会有我们的生长,我们的根就会发芽。这是一个发生在北京的故事,又是一个包括了所有都市的故事。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截止我在吧里发帖,吧里共有1245个吧友,那么也就有1245个《北爱》,一己之见,欢迎拍砖!
一、叛如野马,顺若重生-疯子
程峰,绰号疯子。我想这个绰号是恰如其分的。《北爱》的第一男主角,评《北爱》绕不过去的人物。他是这个都市土著的代表,在他衣着光鲜的外表下藏着的却是一颗古道热肠的心。他身边美女如云,却不知何为爱情。他挥金如土,却买不来内心的宁静。一如这座城市,古老的文化传承让他厚重,闪烁的霓虹让他现代。在华丽的外表下他大步向国际化都市迈进,但可能他自己都不能否认在灵魂深处有着对古老文化的极端渴望。天坛犹在,水立方的炫美怎比他的凤舞飞檐?长城犹在,鸟巢的奥林匹克火种怎比烽火台上的烽火狼烟?程峰的洒脱、不羁、叛逆甚至对老程的愤恨,都是自我挣扎的表现,他看似轻浮的行为背后深藏的却是一种不懈的追寻,只不过在沈冰出现前这种挣扎是盲目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方向。看似大爱,实则根本不知爱为何物。他在追寻与嘲讽之间摇摆。他在众人皆醒我独醉中前行。他荒谬的行为背后还是有他的底线的,林夏,一个他不爱而对他死心塌地的女人,他一直都没有去伤害,最起码主观上是这样的,夜夜旌歌,阅女无数,却近乎绝情的拒绝林夏的亲近。他轻浮的言辞背后其实还是蛮犀利的,比如对老程公司家族式的管理的不屑。他放荡的生活背后还是有思想的,比如他谈论的给老程的公司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所以他后来的转变不是无迹可寻的,也不是像有人感觉的那么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