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iphotos.baidu.com/mosice_x/pic/item/fea4ee3d8c2e1daea2cc2bc9.jpg?v=tbs?v=tbs)
中国旅客并没有人注意这辆老摩托,可所有上点岁数的外国旅客,都驻足于他的长江750前,其中甚至包括小布什和阿诺德·施瓦辛格。丹尼·伍德自己开了个私人改装厂,把收购来的报废长江750翻新,坐垫换成鸵鸟皮,前灯用正经宝马货,侧斗可以配置上法拉利的风档玻璃,每辆要价1.5万美元,每年至少能卖出去六辆。
为什么在中国都被列入淘汰的老摩托,会在欧洲赢得极高的关注,很多人将自己的保时捷跑车与长江750并列停在车库里。大卫·依文斯也在随笔中提出了这个疑问,他写道:“眼下中国人对消费有一种十足的狂热,有经济实力的人一出手就是保时捷、哈雷摩托车、劳力士手表和莱卡相机等顶级品牌,觉得这能充分显示他们的地位。而上海牌手表、飞鸽自行车、海鸥相机还有长江摩托车等曾经的上海本地名牌,再也无人问津。但喜爱玩乐、追求独特生活方式的西方人,对这种具有怀旧意味的中国品牌却非常着迷。
尤其着迷于长江750摩托保留下来的老摩托元素”。“在美国,这是用来玩的东西,但中国人还没有这种意识。” 丹尼·伍迪在接受采访时说,“担任企业高管的西方人已有了自己的哈雷和兰博基尼,他们更喜欢长江摩托这样的东西,因为很少人有这个,更因为长江摩托保留住了当年最顶级的时髦。”
实际上宝马R71不单单只有乌拉尔M72这一个直接模仿者,也不是只有长江750这一个间接模仿者,美国人在二战后就曾经将宝马R71和R75都拉回了美国,并且在50年代初少量仿制过。还有瑞典,他们也在二战后制造了自己版本的R71。但没有一个型号坚持生产了半个世纪,乌拉尔M72的老模具据说在1982年的时候就销货了,只有长江750生存了下来,并且在1996年以后悄悄的找到了复活的新市场,依靠这些海外订单,长江750还勉强维持着最少辆的流水线生产。尽管很多欧洲人对长江750钟爱有佳,国内也出现了一群开长江750摩托扮酷的青年,可这些订单从数量上并不能挽救长江750日渐衰败的局面。
位于洪都集团大院内的长江750生产线已经停工几个月了,按照洪都摩托厂业务员潘跃伟的说法,“工人都下岗回家啦,没人了,要摩托可以单独下订单,不过得等着。”实际上潘跃伟所在的厂子前身就是最老牌的洪都机械厂,算是正牌的长江750诞生地,目前这个厂子被一位叫余志军的福建人控制,长江750的品牌使用权也在他手上,理论上说,只有余志军工厂出来的长江750才有可能拿到全套合法手续,才有上牌照的可能。
可实际上除了余志军,还有另外两波人也在造自己的长江750,就在洪都集团大院外的家属七区,洪都摩托配件厂也在紧锣密鼓的装配着长江750,这个小作坊式的工厂归沈焰辉管理,同时又以集体企业的名义与洪都集团有着间接的联系,具体负责业务的周南青很随意的说道:“余志军那边已经几周没开工了,现在也就我们还在造,每个月组装20来台吧,基本上都是出口贸易公司的订单,我们厂子前身是三产,两百多号人得养活,现在就剩下十来个人,这些人都是长江750老工厂的精英,他们闭着眼也能造出来新车。”
除了沈焰辉的三产小作坊,还有一位叫金旭红的人也在零星造长江750摩托,她同沈焰辉的状况很类似,都是聘请下岗的老工人纯手工攒车,不过金旭红显然要精明的多,作为长江摩托厂的老员工,她并没有固守在长江750一个型号上,早早的就靠造轻便踏板摩托小赚了一笔,造不造长江750对于金旭红已经并不重要了。
“师父还是当年的师父,手艺还是当年的手艺,配件不是当年的配件了,长江750已经变味了”,一位长江750车主如此抱怨新车质量的大幅下滑。实际上在2003年洪都摩托改制之前,曾经清理过一次库存,当时有600余吨的摩托配件,统统以废旧钢铁的形式出售了,有几个工厂骨干集资买下了这些库存。而目前拼凑长江750,几乎都是依靠这些老配件,按照现在南昌摩托检测所就职的钱伟说法,“长江750是装一辆少一辆了,配件质量下降的厉害,尤其是发动机,随时有可能停产”,钱伟在回摩托检测所上班以前,一直负责余志军部分的长江750生产,正是因为他的离职让余志军已经失去了继续制造长江750摩托的念头,对于余志军来说,长江750只就是块可以卖准生证的牌子了。
包括在家属院拼凑摩托的沈焰辉和回到公职机关的钱伟,都向余志军表露过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够从余手中买下长江750这个牌子。钱伟说道:“余志军不知道长江750的价值,不懂什么是有生命力的摩托设计,如果谁能筹措500万元,我就敢把长江750接过来,重整零件质量,要造就造质量最好的长江750,而不是凑合拼装起来蒙外国人,毕竟长江750也是宝马R71的直系亲属,必须改进技术,把化油器发动机给淘汰了,上电喷发动机。”与钱伟对于长江750未来延续生产的理想化不同,45岁的周南青有些悲观,当询问他靠接订单生产长江750能赚钱吗?他苦笑道,“还能造几辆都说不准了,配件太少,没产量,配件厂都不愿以生产了,要不是欧洲人的订单源源不断,长江750早死了。”
而对于长江750摩托为何能够在半个多世纪后还能够博取众多人的青睐,迷恋长江750的钱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道:“长江750就是摩托历史的活化石,依存于中国军工企业奇特的生存制度,以及南昌周边形成的摩托车制造传统,才能勉强活下来,之所以欧洲人非常痴迷于长江750,不仅仅是因为宝马R71的老款式,更是因为欧洲人在他们的工业产品中找不到这种老元素了,圆润夯实的感觉没有了,满街都是本田摩托的灵巧和哈雷摩托的强硬,长江750提供了一种经典的摩托美学样本,一种嫁接自中国老摩托的经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