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围巾、红毛衣,说话直截了当,翻脸比翻书还快,这就是在全国各大电视台热播的《媳妇的美好时代》里的婆婆曹心梅。演了一辈子苦情戏的柏寒,因为这个极品婆婆,获得了白玉兰奖最佳女主角。和“曹心梅”一样,生活中的柏寒也曾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独自带着儿子相依为命。而多年后著名影视导演韩小磊走进他们的生活,让柏寒重新找回了失去已久的幸福和快乐。
执着追寻人生的航标
大器晚成,是柏寒的注脚。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婆,从业30余年,凭借着《媳妇的美好时代》里婆婆曹心梅一角,柏寒一戏成名。今年6月11日晚,第1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终揭晓。柏寒又出人意料地击败此前的“视后”热门人选“媳妇”海青,爆冷拿到白玉兰“天后”。
柏寒从小就想当演员。小时候她用1毛钱买过一张明信片,上面印了王晓棠等二三十个演员的头像,每天睡前都要看上一会儿再睡觉。后来就去考文工团,因为出身不好,考了二十几次都没录取。1978年,不再唯出身论,柏寒第一次去考中央实验话剧院,也就是国家话剧院的前身,因为长得够“可怜”,以悲剧演员类型被录取了。那一年,她已经22岁了。同一届录取的同学有李琳、廖京生、盖克等。
柏寒的父亲是**大学教刑法的教员,母亲是法院的记录员。1957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父亲被调到劳改农场,母亲被调到工厂当喷漆工。由于母亲的感情脆弱,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导致精神患疾。但是柏寒却认为妈妈永远不会改变的是对孩子的爱。就在她正享受着这种特殊的母爱时,母亲突然自杀,这让她很长时间都不能摆脱阴影。1978年,身心疲惫的父亲回到了她的身边,但终因积劳成疾,死于食道癌。生活的磨难,情绪的沮丧,让柏寒的生命阴云密布,但是她却依然坚强而执着地追寻着自己人生的航标。
曾经有人给她算命说,“柏寒”这个名字不好。“百寒,老在寒风里待着多冷啊,我就改成了柏含,后来却没什么人这么写,我慢慢地就又改回来了。”柏寒在北京丰盛胡同一住近20年,大量生活场景复印在脑子里,演戏时信手拈来。柏寒这一代人经历过中国最困难的时期,所以她理解小人物的无奈和真实:“北京小老太太有一个共性,嘴厉害但绝不轻易占人家便宜。比如街坊邻居送我一碗面,我有饺子时一定得还她一碗饺子,这叫礼尚往来。就算再穷,她也会用她的方式来做相应的等价交换。这造成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北京胡同文化。”
人到中年才以搞笑的曹心梅出名,从悲剧演员转型喜剧演员,从主旋律到家长里短,柏寒对这样的转变很开心。她说:“其实我喜欢演有点问题的人,所以后来一看‘媳妇’的本子我就特兴奋。我说这个角色非我莫属,只有我能演好,他们找我找得特对!”“媳妇”播出后,柏寒声名鹊起,走在路上认识她的人越来越多起来。
虽然观众一看到曹心梅跟“小三儿”姚静斗、教毛豆豆怎么买米省钱、教她哪个部位的猪肉“地位高”,就乐不可支,但柏寒说:“曹心梅是个悲剧人物,演她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哭泣的。”她记得有一集是自己和豆豆吵完,懊悔不迭地说:“我不想吵,但我管不住自己。”说完还扇自己嘴巴,“那是她的真实心理,抽嘴、揪头发、眼泪都是真的……”为了塑造曹心梅的糟心样子,她坚持不化妆,涂偏黄的粉底,把头发弄得垂头丧气贴在脑袋上。对于所有这些,柏寒说,喜剧就是赋予荒诞角色最大的真诚,当观众相信了,他们就笑了。
执着追寻人生的航标
大器晚成,是柏寒的注脚。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婆,从业30余年,凭借着《媳妇的美好时代》里婆婆曹心梅一角,柏寒一戏成名。今年6月11日晚,第1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终揭晓。柏寒又出人意料地击败此前的“视后”热门人选“媳妇”海青,爆冷拿到白玉兰“天后”。
柏寒从小就想当演员。小时候她用1毛钱买过一张明信片,上面印了王晓棠等二三十个演员的头像,每天睡前都要看上一会儿再睡觉。后来就去考文工团,因为出身不好,考了二十几次都没录取。1978年,不再唯出身论,柏寒第一次去考中央实验话剧院,也就是国家话剧院的前身,因为长得够“可怜”,以悲剧演员类型被录取了。那一年,她已经22岁了。同一届录取的同学有李琳、廖京生、盖克等。
柏寒的父亲是**大学教刑法的教员,母亲是法院的记录员。1957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父亲被调到劳改农场,母亲被调到工厂当喷漆工。由于母亲的感情脆弱,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导致精神患疾。但是柏寒却认为妈妈永远不会改变的是对孩子的爱。就在她正享受着这种特殊的母爱时,母亲突然自杀,这让她很长时间都不能摆脱阴影。1978年,身心疲惫的父亲回到了她的身边,但终因积劳成疾,死于食道癌。生活的磨难,情绪的沮丧,让柏寒的生命阴云密布,但是她却依然坚强而执着地追寻着自己人生的航标。
曾经有人给她算命说,“柏寒”这个名字不好。“百寒,老在寒风里待着多冷啊,我就改成了柏含,后来却没什么人这么写,我慢慢地就又改回来了。”柏寒在北京丰盛胡同一住近20年,大量生活场景复印在脑子里,演戏时信手拈来。柏寒这一代人经历过中国最困难的时期,所以她理解小人物的无奈和真实:“北京小老太太有一个共性,嘴厉害但绝不轻易占人家便宜。比如街坊邻居送我一碗面,我有饺子时一定得还她一碗饺子,这叫礼尚往来。就算再穷,她也会用她的方式来做相应的等价交换。这造成了我们那个年代的北京胡同文化。”
人到中年才以搞笑的曹心梅出名,从悲剧演员转型喜剧演员,从主旋律到家长里短,柏寒对这样的转变很开心。她说:“其实我喜欢演有点问题的人,所以后来一看‘媳妇’的本子我就特兴奋。我说这个角色非我莫属,只有我能演好,他们找我找得特对!”“媳妇”播出后,柏寒声名鹊起,走在路上认识她的人越来越多起来。
虽然观众一看到曹心梅跟“小三儿”姚静斗、教毛豆豆怎么买米省钱、教她哪个部位的猪肉“地位高”,就乐不可支,但柏寒说:“曹心梅是个悲剧人物,演她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哭泣的。”她记得有一集是自己和豆豆吵完,懊悔不迭地说:“我不想吵,但我管不住自己。”说完还扇自己嘴巴,“那是她的真实心理,抽嘴、揪头发、眼泪都是真的……”为了塑造曹心梅的糟心样子,她坚持不化妆,涂偏黄的粉底,把头发弄得垂头丧气贴在脑袋上。对于所有这些,柏寒说,喜剧就是赋予荒诞角色最大的真诚,当观众相信了,他们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