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七仙阁吧 关注:55贴子:400
  • 3回复贴,共1

转赵云吧:史上真正的赵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史上真正的赵云  
 在《三国演义》的亿万读者群中,最令人喜爱的人物,除了诸葛亮   
之外,就要算赵云了。十分有趣的是,日本的广大《三国演义》爱好者   
在评选"你最喜爱的三国人物"时,也把赵云排在第二位。   
在《论魏延》⑴一文中指出:"作为历史人物··· 论才干,论   
对蜀汉政权的贡献,魏延都比赵云高出一筹。"然而,作为小说中的艺   
术形象,赵云留给读者的形象不仅大大高于魏延,而且似乎比关羽,张   
飞还要好些。这是一个涉及艺术魅力来源的问题,很值得探讨。遗憾的   
是,建国三十几年来,有关赵云的专题论文只有一篇,对这个问题尚缺   
乏深入的研究。本文正是想对此作一点考察。   

(一)   
历史上的赵云,初属公孙瓒,后归刘备,"为先主主骑"(卫队长),   
逐步成为蜀汉集团的重要将领之一。平心而论,在那个天下大乱,   
群雄并起的时代里,豪杰竞逐,猛将如云,赵云并不算其中最杰出   
的人物。谓予不信,有史为证--:   
论武勇,赵云不及吕布,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人。吕布   
"便弓马,臂力过人,号为飞将"⑵。关羽,张飞都号称"万人敌",   
被目为"虎臣"⑶。马超被诸葛亮称为"雄烈过人,一世之杰"⑷。   
黄忠"常先登陈(阵),勇毅贯三军"⑸。   
赵云呢?其勇敢是毫无疑问的,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之役中   
他从容拒敌,以少胜多,被刘备称为"一身都是胆",并从此号为虎   
威将军⑹。这与张辽在合肥大败孙权,使孙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   
者"⑺,甘宁百骑劫魏营,使曹军"惊骇鼓噪"⑻可相媲美,但综观其   
武艺和威名,在当时仍比前述诸人略逊一筹。   
论功业,赵云也不如关羽,张飞,马超,黄忠,魏延等人。关羽   
在刘备创业的过程中,每每担任方面重任,可谓刘备的得力助手。早   
在建安四年(199年)刘备重新占领徐州时,就派关羽"守下邳城,行   
太守事",赤壁之战前,刘备的军事实力主要有两部分:   
一部分是刘琦率领的江夏军队万人,另一部分就是"关羽水军精甲   
万人";赤壁之战后,刘备夺得荆州数郡,即"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   
将军,驻江北";刘备西定益州,又"拜羽董督荆州事",足见倚重之   
深。而关羽在荆州败曹仁,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以至"曹公   
议迁许都以避其锐"⑼,真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了。张飞功绩亚于关羽,   
亦为刘备股肱。赤壁大战后,"以飞为宜郡太守,征虏将军",独当一   
面;刘备夺取益州后,"以飞领巴西太守",处与新占汉中的的曹军对   
峙的第一线;他大败敌将张和,为刘备巩固对益州的统治作出了重要贡   
献。马超虽然迟至建安十九年(214年)方归顺刘备,但他的剽悍善战   
早已闻名遐迩,所以他一到刘备军中,就使被刘备困在成都的刘璋失   
去斗志,开城出降,从而为刘备立了一大功。黄忠于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亲斩曹军名将夏候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魏   
延从建安二十四年起镇守汉中,挑起了屏障益州,经营北伐南进基地   
的重任;刘备去世后,他更以蜀汉第一员大将的身份,南征北伐,出   
生入死,建立了累累功勋。赵云呢?长期跟随在刘备,诸葛亮的身边,   
很少独当一面,功业自然就不那么显赫了。   
正因为这样,在蜀汉集团中,赵云的地位不仅不如关羽,张飞,   
而且不如马超,黄忠,魏延。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拜关羽为   
前将军,假节钺(早已被封为汉寿亭侯);拜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先   
已被封为新亭侯);拜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先已被封为都亭侯);拜   
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   
守。这时,赵云仅为翊军将军。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除   
关羽,黄忠已卒外,张飞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马   
超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 乡侯;魏延也进拜镇北将军。这时,   



1楼2006-11-12 20:15回复
    赵云的官爵却未升迁。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驻汉中,准备大举   
     
     
      
     作者: 常胜大将赵子龙  2006-5-28 17:35   回复此发言    
     
    --------------------------------------------------------------------------------
     
    2 史上真正的赵云  
     北伐。这时,关,张,马,黄均已物故;魏延以镇北将军,都亭侯的   
    身份,担任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而赵云则以镇东将军,   
    永昌亭侯的身份,跟在诸葛亮身边,地位仍不及魏延重要。这种情况,   
    一直持续到赵云去世。   
    然而,历史上的赵云决非平庸之辈,他有着一些不同凡响的优秀   
    品格:   
    其一,深明大义。在那个动乱扰攘的年代里,一个人的文韬武略   
    为谁所用,乃是其品格高下的试金石。当其时也,为一己之富贵而趋   
    炎附势,助纣为虐者不乏其人,懵懵懂懂地供人趋使者更比比皆是。   
    赵云的选择如何呢?据《云别传》记载,当赵云初从公孙瓒时----   
    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   
    "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   
    "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悬)之噩,鄙州论议,从仁政   
    之所在,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   
    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赵云的政治宣言。他的原则--"从仁政之   
    所在";他的目标--解民于倒悬。在封建社会中,这应该说是难能   
    可贵的人生理想。他先投公孙瓒是为此,后归刘备也是为此,而不是   
    单纯出于私人感情。正是这一点,使赵云大大高于一般的赳赳武夫。   
    其二,忠直敢谏。《云别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   
    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   
    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   
    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以役调,得其欢心。"   
    先主即从之。自此军民安堵。   
    这件事告诉我们,赵云的头脑比同时的许多人清醒,他不仅能从   
    刘备集团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而且注意争取民心。无怪乎刘备马上   
    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刘备要去讨伐东吴,以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时,赵云又挺身   
    而出,竭力劝阻,指出:"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魏,   
    先与吴战"。由于刘备拒绝了赵云,秦宓等人的诤言,一意孤行,终于   
    遭到夷陵之败,使蜀汉元气大伤。这从反面证明了赵云意见的正确。   
    综观蜀汉集团的历史,在众多武将中,其他人都不曾象赵云那样,   
    从根本大计上直言规谏刘备,这又是赵云识见过人之处。   
    其三,公正无私。赵云追随刘备多年,总是克己奉公,不徇私情。   
    赤壁之战前,刘备曾于博望坡打败曹操大将夏侯敦。在战斗中,赵云   
    俘获了其部下夏侯兰。他与夏侯兰本是同乡,"少小相知"。在这种情   
    况下----   
    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   
    类此。⑽   
    不是私自买放,而是报告刘备;不是为自己增添帮手,而是为刘备   
    推荐人才;公事公办,实堪赞赏!赵云的这一优秀品质早为刘备所赏   
    识,所以刘备曾任他为留营司马,"掌 内事",而他一直兢兢业业,秉   
    公理事。相比之下,好恶由己,褒贬任情的杨仪之流就差得太远了。   
    其四,谦虚谨慎。赵云在蜀汉集团中,资格仅次于关羽,张飞,又   
    有救护刘禅之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从不争名夺利,对后来居上者也   
    能友好相处。这一点,又是"刚而自矜"的关羽,"性矜高"的魏延等人所   
    不及的。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一出祁山,遭到街亭之败,赵云   
    与邓芝率领的疑兵也在箕谷失利。在撤退时,由于赵云亲自断后,部伍   
    不乱,"军资实物,略无所弃"。诸葛亮对此十分赞赏,要赏赐赵云所部   
    将士。这时,赵云毫无沾沾自喜之态,而是诚恳地说:"军事无利,何   
    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透过这番真挚的话语,   
    其律己之严格,胸襟之开阔,均可洞然而见。那些浅薄自负,自吹自擂   
    之徒,岂能望其项背!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赵云,虽然在功业上不能冠冕众人,却具有人   
    所不及的美德。这一切,为塑造赵云这个艺术形象提供了坚实的历史生   
    活依据。   

    注:⑴载《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第五期及中州古籍出版社:   
    《三国演义论文集》。   
    ⑵《三国志·吕布传》。   
    ⑶ ⑷ ⑼《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及)张飞传》。   
    ⑸《三国志·蜀志·黄忠传》。   
    ⑹ ⑽〔26〕《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引《云别传》。   
    ⑺《三国志·魏志·张辽传》   
    ⑻《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另:三国志卷三十一·蜀书一  
      
      
     
     
      
     作者: 常胜大将赵子龙  2006-5-28 17:35   回复此发言    
     
    --------------------------------------------------------------------------------
     
    


    2楼2006-11-12 20:15
    回复
      以上的以前看过.还有很多的佐证.现在有说法认为赵云先侍袁绍.后在公孙,而且本家多是儒门.现在在赵云老家也会听到很多这样的传说,目前无


      3楼2006-11-14 22:08
      回复
        "便弓马,臂力过人,号为飞将"⑵。关羽,张飞都号称"万人敌", 
        被目为"虎臣"⑶。马超被诸葛亮称为"雄烈过人,一世之杰"⑷。 
        黄忠"常先登陈(阵),勇毅贯三军"⑸。 
        这些你也信?!关羽、张飞是皇帝的义弟!谁敢不挎他?!马超是将门出身为了抬蜀汉的身价谁能不挎他?!黄忠那老家伙不挎他他还不反了?!只有赵云德勇兼备,但出身低微,未受重用,你看失街亭时他不过当个疑兵,结果还是靠赵云保全了一丝颜面。重无败绩的是赵云不是关羽!!


        4楼2007-06-30 2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