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遗玉对杜若瑾态度不好,好歹以前也是朋友,以前杜若瑾很照顾小玉,像一个兄长一样,杜若瑾帮过有用很多,卢中植死后安慰小玉,总之两人交情不浅,关系挺好,遗玉以前还叫他杜大哥,和韩拾玉说时也是称呼杜大哥,才过了两年竟对他这样客套。再怎么说杜若瑾在其他贵族女子奚落遗玉的时候来关心遗玉,遗玉不该这样生疏客套。遗玉不是重情义吗,把情义看得比命还重, 遗玉怎么只想到杜若瑾是他大哥卢智的朋友,在卢智出事时帮过她?遗玉在国子监念书时和卢智出事前后杜大一直都对她很好,一直很关心她,遗玉回京后还亲自去龙泉镇找她,对高阳都那么好,对杜大却那么冷淡。 第三一八章 杜先生 遗玉同程夫人告了一声,便也离席。
宴厅外面直连着一座花园,廊前树下都挂着灯笼,天色已黑,园中被这笼光照的昏黄。
她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往西走了一段,绕到房后面,在一株老槐树下找到了一张竹椅,拿手帕拂过,见没灰尘,才坐了下去,这竹椅造的极合适,她不知不觉躺了下来,靠着椅背,望着头顶上一片深浓的夜空。
“夜晚露重,你坐在这里,不怕着凉吗?”
乍一听见有男子说话声,遗玉还沉浸在思绪中,没能及时回神,待那人影从树下走出来,她才坐直了身子,有些意外地看着来人。
眼前男子,青袍玉带,文质彬彬,负手立在几步开外,并不打算再上前,全无冒犯之意,语调里却带着一点不易觉察的关心。
“...见过杜大人。”
遗玉从躺椅上起身,朝来人施了一礼,从比较遥远的记忆里找出这号人物,对上姓名,她其实整晚都在做这一件相同的事,把生辰宴上陌生又熟悉的面孔同记忆一一联系。
借着月色,杜若瑾将她脸上瞬间挂起的客套看的清楚,眼神微黯,视线落在远处的花圃上,张口道:
“你若是不介意,还唤我一声杜先生吧,总有一场师生情分,比那杜大人听着顺耳一些。”
遗玉听出他话里自嘲,一时不知该如何接口,论相识,也有五六年光景,当初她大哥出事后,杜若瑾没少帮忙,就连她大哥最后一封“遗书”,都是借由他转递到她手上。
然而这两年不曾来往,早就生疏地仅比路人,她自己淡忘了这位兄长的故交,对方却还记得,颇有些忘恩负义的味道,确是叫她羞愧,于是就从善如流地又礼了一回:
“杜先生。”
杜若瑾满意地点点头,觉得气氛不那么尴尬了,才问道:
“你是否听闻,《坤元录》的底稿被太子殿下收走?”
“咦?先生也知道这回事?”
“嗯,这画册的部分是我在主事,因耗了心力,怕他们搬来搬去弄丢失毁坏,就向太子请下了这份差事,负责保管。”
宴厅外面直连着一座花园,廊前树下都挂着灯笼,天色已黑,园中被这笼光照的昏黄。
她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往西走了一段,绕到房后面,在一株老槐树下找到了一张竹椅,拿手帕拂过,见没灰尘,才坐了下去,这竹椅造的极合适,她不知不觉躺了下来,靠着椅背,望着头顶上一片深浓的夜空。
“夜晚露重,你坐在这里,不怕着凉吗?”
乍一听见有男子说话声,遗玉还沉浸在思绪中,没能及时回神,待那人影从树下走出来,她才坐直了身子,有些意外地看着来人。
眼前男子,青袍玉带,文质彬彬,负手立在几步开外,并不打算再上前,全无冒犯之意,语调里却带着一点不易觉察的关心。
“...见过杜大人。”
遗玉从躺椅上起身,朝来人施了一礼,从比较遥远的记忆里找出这号人物,对上姓名,她其实整晚都在做这一件相同的事,把生辰宴上陌生又熟悉的面孔同记忆一一联系。
借着月色,杜若瑾将她脸上瞬间挂起的客套看的清楚,眼神微黯,视线落在远处的花圃上,张口道:
“你若是不介意,还唤我一声杜先生吧,总有一场师生情分,比那杜大人听着顺耳一些。”
遗玉听出他话里自嘲,一时不知该如何接口,论相识,也有五六年光景,当初她大哥出事后,杜若瑾没少帮忙,就连她大哥最后一封“遗书”,都是借由他转递到她手上。
然而这两年不曾来往,早就生疏地仅比路人,她自己淡忘了这位兄长的故交,对方却还记得,颇有些忘恩负义的味道,确是叫她羞愧,于是就从善如流地又礼了一回:
“杜先生。”
杜若瑾满意地点点头,觉得气氛不那么尴尬了,才问道:
“你是否听闻,《坤元录》的底稿被太子殿下收走?”
“咦?先生也知道这回事?”
“嗯,这画册的部分是我在主事,因耗了心力,怕他们搬来搬去弄丢失毁坏,就向太子请下了这份差事,负责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