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行为和环境因素都可能破坏人体稳态机制的极限,导致体内水平衡失调,水平衡其主要表现形式为脱水和水中毒,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1、脱水。
脱水会对人身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是导致某些疾病或使某些疾病恶化的因素之一。根据人体丢失的水分和盐量可以将脱水大致分为3类: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在等渗性脱水中机体水和盐的净丢失量相等,而机体发生高渗或低渗性脱水时所丢失的水和盐的量均不成比例。下表是“脱水的分类”,简要列出了上述各类脱水的生理变化和可能的病因。
假定脱水时丢失的总水量相等,那么机体组分的净改变是细胞内容量(ICV)和细胞外容量(ECV)的改变。等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容量保持不变而细胞外容量减少;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容量和细胞内容量均减少,而细胞内容量的丢失取决于渗透压梯度的大小;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容量明显减少而细胞内容量增加。
(1)等渗性脱水
外科病人最易发生这种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它造成细胞外液量(包括循环血量的)的迅速减少;由于丧失的液体为等渗,基本上不改变细 胞外液的渗透压,最初细胞内液并不向细胞外液间隙转移,以代偿细胞外液的减少,故细胞内液量并不发生变化。但这种液体丧失持续时间较久后,细胞内液将逐渐外移,随同细胞外液一起丧失,以致引起细胞缺水。
(2)高渗性脱水
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当缺水多于缺钠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钠和水的再吸收增加,以维持血容量。如继续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增高,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最终是细胞内缺水的程度超过细胞外液缺水的程度。脑细胞缺水将引起脑功能障碍。
当机体在下列情况或治疗下发生体液丢失,即可导致高渗性脱水:
①环境温度升高、运动、烧伤、皮肤破损、肺过度通气、发热。
②干氧气流化床治疗、光疗、使用辐射加热器。
③增加体液丢失量、导致口渴或腹泻的药物疗法。
(3)低渗性脱水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肾小管内的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但细胞外液量反更减少。组织间液进入血液循环,虽能部分地补偿血容量,但使组织间液的减少更超过血浆的减少。面临循环血量的明显减少,机体将不再顾及到渗透压而尽量保持血容量。肾素一醛固酮系统兴奋,使肾减少排钠,氯离子和水的再吸收增加。故尿中氯化钠含量明显降低。血容量下降又会刺激垂体后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再吸收增加,导致少尿。如血容量下降又会继续减少,上述代偿功能不再能够维持血容量时,将出现休克。这种因大量失钠而致的休克,又称低钠性休克。
2、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人体由于大量摄人液体,超过了肾脏排泄体内多余水分的能力,从而引发的急性水毒性反应。正常肾脏的最大排泄速率约为每小时O.7~1.O升。水中毒可导致低钠血症,后者可危及生命。水中毒、低钠血症及其所导致的死亡病例常有发生。
摄取足量液体在防止机体脱水中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熟知。但是,过量摄入水分会导致机体出现低钠血症,在一些情况下,它所具有的危险性被补水的重要性所掩盖。当人们为了避免中暑,短期内摄取了大量水分而钠盐摄入量不够时可导致低钠血症(血清钠离子浓度小于135毫摩尔/升)。这种情况主要发生于大负荷的运动,如超长距离马拉松、休闲徒步旅行和军事训练。如果情况严重,低钠血症可以导致肺充血和脑水肿,出现头痛、疲乏、厌食、嗜睡、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易激惹、恶心、呕吐、癫痫发作、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出现肌肉痉挛、抽搐和无力等肌肉关节症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症状和发生中暑时很相似,如果作为脱水进行治疗的话,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1、脱水。
脱水会对人身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是导致某些疾病或使某些疾病恶化的因素之一。根据人体丢失的水分和盐量可以将脱水大致分为3类:等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在等渗性脱水中机体水和盐的净丢失量相等,而机体发生高渗或低渗性脱水时所丢失的水和盐的量均不成比例。下表是“脱水的分类”,简要列出了上述各类脱水的生理变化和可能的病因。
假定脱水时丢失的总水量相等,那么机体组分的净改变是细胞内容量(ICV)和细胞外容量(ECV)的改变。等渗性脱水时,细胞内容量保持不变而细胞外容量减少;高渗性脱水时,细胞外容量和细胞内容量均减少,而细胞内容量的丢失取决于渗透压梯度的大小;低渗性脱水时,细胞外容量明显减少而细胞内容量增加。
(1)等渗性脱水
外科病人最易发生这种缺水;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而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也维持正常。它造成细胞外液量(包括循环血量的)的迅速减少;由于丧失的液体为等渗,基本上不改变细 胞外液的渗透压,最初细胞内液并不向细胞外液间隙转移,以代偿细胞外液的减少,故细胞内液量并不发生变化。但这种液体丧失持续时间较久后,细胞内液将逐渐外移,随同细胞外液一起丧失,以致引起细胞缺水。
(2)高渗性脱水
水和钠同时丧失,但缺水多于缺钠,故血清钠高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当缺水多于缺钠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加,钠和水的再吸收增加,以维持血容量。如继续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进一步增高,细胞内液移向细胞外,最终是细胞内缺水的程度超过细胞外液缺水的程度。脑细胞缺水将引起脑功能障碍。
当机体在下列情况或治疗下发生体液丢失,即可导致高渗性脱水:
①环境温度升高、运动、烧伤、皮肤破损、肺过度通气、发热。
②干氧气流化床治疗、光疗、使用辐射加热器。
③增加体液丢失量、导致口渴或腹泻的药物疗法。
(3)低渗性脱水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机体减少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在肾小管内的再吸收减少,尿量排出增多,以提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但细胞外液量反更减少。组织间液进入血液循环,虽能部分地补偿血容量,但使组织间液的减少更超过血浆的减少。面临循环血量的明显减少,机体将不再顾及到渗透压而尽量保持血容量。肾素一醛固酮系统兴奋,使肾减少排钠,氯离子和水的再吸收增加。故尿中氯化钠含量明显降低。血容量下降又会刺激垂体后叶,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水再吸收增加,导致少尿。如血容量下降又会继续减少,上述代偿功能不再能够维持血容量时,将出现休克。这种因大量失钠而致的休克,又称低钠性休克。
2、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人体由于大量摄人液体,超过了肾脏排泄体内多余水分的能力,从而引发的急性水毒性反应。正常肾脏的最大排泄速率约为每小时O.7~1.O升。水中毒可导致低钠血症,后者可危及生命。水中毒、低钠血症及其所导致的死亡病例常有发生。
摄取足量液体在防止机体脱水中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熟知。但是,过量摄入水分会导致机体出现低钠血症,在一些情况下,它所具有的危险性被补水的重要性所掩盖。当人们为了避免中暑,短期内摄取了大量水分而钠盐摄入量不够时可导致低钠血症(血清钠离子浓度小于135毫摩尔/升)。这种情况主要发生于大负荷的运动,如超长距离马拉松、休闲徒步旅行和军事训练。如果情况严重,低钠血症可以导致肺充血和脑水肿,出现头痛、疲乏、厌食、嗜睡、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易激惹、恶心、呕吐、癫痫发作、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出现肌肉痉挛、抽搐和无力等肌肉关节症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症状和发生中暑时很相似,如果作为脱水进行治疗的话,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