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爱情故事》之后,日剧与我渐行渐远,直到《月之恋人》。
或许是040参与一本日剧的演出,而且是讲上海的,题材有点新鲜,所以就点来看了,出于对小日本的切齿痛恨,我发誓一旦片子出现有扭曲中国人的情节,立马弃剧。
当然,片子很快就吸引到我了,最初的原因,是与韩剧台剧内地剧相比,非常过瘾的快节奏,接下去的原因,不说当然大家也知道了——木村。
还是少女时代,便知道日本有个把娱乐圈搅得天翻地覆的木村,但完全不认识,因为不喜欢日本,当然也不会去关心木村此人。
所以,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木村拓哉——在已经不是他的年代。
但是,初来到上海,站立着的高效率的会议,气场实在太强大了,立刻把我秒杀。
眼神中有着,在现在的明星身上看不到的,异常的坚毅。
所以你明白吧,一个人,要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日本毅立不倒那么多年,绝不可能只是靠一张脸。
——以上,全是题外话。
本篇不是HC文,要探讨的,是秀美与莲见的关系。
主观点是什么呢?请看题目。
第一第二次看《月》,与许多吧友一样,对于莲见居然没有选择秀美,伤心失落遗憾恨啊!
但是第三次看《月》,想法变化了。
初看一下,秀美与莲见之间,是一出浪漫的灰姑娘遇见黑马王子,被引领被改造最终褪变的爱情故事。
但你发现了吗?其实在这个故事中,被引领被改造最终褪变的那个人,是莲见。
遇见秀美之前,莲见是这样一个人:在一个孤独的飘泊的家庭中长大,对未来怀有美好的向往,但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为了实现最大利益,丢掉了最初的梦想,变成了可以牺牲任何东西的纯商人。
离开秀美之后呢?与二宫十几年相濡以沫的相处模式,车上的对话,也可以预见未来这两个人的人生:自然,亲切,熟悉,平凡,普通,为生活与孩子而忙碌,经常斗嘴,时而聊天,或是相拥,——就象手心与手背,就象世间任何一对夫妻。
所以,你明白秀美对于莲见的意义了吗?
认识秀美后,莲见,那个意志如钢铁般坚定的纯商人,居然也会矛盾了,徘徊了,痛苦了,纠结了,流泪了,不舍了,后悔了,甚至完全失去理智般地抱住秀美,呼喊“我要你”什么的,明明知道不对的事,做的时候却不能理直气壮——因为知道会让秀美难过。莲见的人生,突然就变得精彩非凡。
从开始到最后,秀美,变的,就唯有她的服装,莲见,却从里到外,翻了个儿。
那是什么?
那就是爱,明明知道早该放弃,却无论无何不舍有得放手的爱情。
秀美的爱,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简单的。——因为,那本来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
但莲见的爱,却纠结得多,不肯承认,不愿意承认,怕承认后要负担的结果。——没办法,就是由一个利益社会熏陶出来的孩子。
大家说:《月》其实讲述的,就是一个男人心理成长的剧,我同意。就是一个男人,从资本社会撤离,回归到最初——最初的梦想,最初的生活的剧。
但若没有经历过与秀美的那段耀目的爱情,这种回归,该是多么苍白无力?
本剧是太优待040了,本剧,四分之三的篇幅,四分之三的莲见的目光,都在她身上,如果由着本心选择,莲见定会愿意待在秀美的身边,但是,是莲见“无法改变的人生轨迹”,使他与秀美擦肩而过。
但是,木村的演技再好,也驾驭不了这么生硬的转变,最后一集,突然就离开了秀美,到了二宫身边。
除去剧本的薄弱,记得飞机场上,秀美与莲见的道别吗?莲见或许还想云淡风轻地对秀美说一句“我是来与你道别的”,但秀美的话,轻易地撕开了他的假面具,当他亦想对秀美敬个礼,秀美却绝决地离开时,他那已放在额头的手,突然失措得可笑,如有潜台词,莲见必是这样说的:“啊!这一次,我终于是真的失去了她!”
所以我的观点是:是秀美抛下了莲见,而不是莲见抛下了秀美。
秀美一向表现得比莲见更坚强,爱得坚强,知道不可以,走也走得坚强。
我是海宁人,那个很有名的海宁才子徐志摩,有首诗是这么写的: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在你交汇时
互放的光亮
如相守让你痛苦,那我选择——与你,相忘于江湖。
——而我,必会永久闪亮,让你看到。
喜欢秀美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