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底下的吧 关注:52贴子:1,311
  • 3回复贴,共1

底层的珍珠—赫拉巴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过于喧嚣的孤独》是赫拉巴尔重要作品之一。废品回收站打包工汉嘉,天天在耗子穿梭的地下室里把运来的书籍压碎、打包,然后等着运送工厂。在35年的日复一日中,汉嘉在废品中学到知识,了解人类文化。虽然不得不把尼采、老子、高更、《浮士德》压成碎片,可是“读着《天国论》,每次只读一句,含咳嗽糖似的含在嘴里,这样我工作的时候心里就注满了一种辽阔感,无边无涯,无尽的美从四面八方向我喷溅”。他情不自禁把书带回家阅读,以至于他的床被书包围。他把凡·高、达·芬奇的印刷画贴在碎纸包外面,似乎感到些许安慰。他眼看着那些牛皮山羊皮封面的书,装上火车,驶往瑞士、奥地利,“一公斤精美的书籍售价一外汇克郎”,却没人在乎而伤心落泪。在臭烘烘的地下室里,汉嘉并不孤独,整天与先哲贤人对话,满怀人类文化被销毁的悲哀,但又不能不按动压力机的红绿按钮。回忆着家庭、恋爱、生活琐事,他在压力机旁消耗的人生,没有人会关注这样一个脏兮兮的、袖子里会突然钻出一只小老鼠的人。可是,汉嘉并不抱怨,相反他的独白诙谐反讽,他说这是他的“love story”。一会儿与老子讨论空灵,一会儿与耶稣谈谈“爱邻居”,实在使他愉快充实。



1楼2012-03-15 20:35回复
    1963年1月,捷克斯洛伐克作协出版社出版了赫拉巴尔的短篇小说集《底层的珍珠》,这是赫拉巴尔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书,引起了强烈反响。其时,他已四十九岁,距离他在报纸上发表第一篇诗作已经二十多年。
    这本书由12篇文章组成,每篇各自独立,又堪称一体。他们没有很强的故事情节,结构松散。主人公都是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他们在工作间隙,在小酒馆里,聚在一起,讲故事,侃大山,聊遇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事,聊日常生活里的鸡毛蒜皮。他们聊得热火朝天、兴致勃勃,他们的话,鲜活生动,幽默风趣。这种幽默风趣,并不是靠头脑耍一些小聪明,而是自然而流泻出的。他们的生存环境恶劣,却鲜有抱怨。他们像是一条欢腾的河流,两岸垃圾如山,水上浮着塑料袋,水质污浊,却有着鲜活的生命。
    赫拉巴尔熟悉这些人的生活,因为他一直就是其中的一员。48岁之前,离开学校后的二十多年来,他从事过仓库保管员、火车调度员、保险代理员、冶炼厂工作、废纸打包员等工作。和他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他们的自我嘲讽,乐天,风趣,善良甚而怯懦等品质,像金子一般闪光,让他深受感动。在赫拉巴尔看来,他们的生活——不,该说他自己的这种生活,充满魅力,比写作更重要。赫拉巴尔曾经说过“他们使我感动,使我激动,因为他们比我更美、更有力量。”正因为他的笔端蘸满理解、尊敬和同情,那些小人物,才这样真实、亲切。


    2楼2012-03-15 20:38
    回复
      2025-05-15 16:19:15
      广告
      《我是谁》
      我总是把自己当做时代的见证人
      我实际上是死人的偷窃者
      我实际上已经是除我之外的一切
      我的传奇般的“人工命运论”
      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再生活
      这就是我的那个“我”
      “一切爱都是同情”
      我看人看世界的目光如此和蔼
      我做人做公民的榜样就是卓别林
      我是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和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我实际上是个胆怯的人
      我总觉得别人比我聪明比我漂亮
      对于人来说最美莫过于坏心情
      我是一架损坏了的自动风琴
      我却经历着每天都在开始的战争
      这真理是什么?
      我尽量挺直腰杆儿顶着
      怎样才能产生我的喧嚣的孤寂呢?
      衰弱是我的力量.失败是我的胜利
      我能面对伤痕累累的现实
      我总是努力去盗火
      这就是我的最微不足道的道德观
      神秘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精神状态
      我大概没法算作一个民族主义者
      我乐意生活在共处之中
      直到这时,这无言的大自然才开始对我们说话
      对我来说喝啤酒是个神圣的时刻
      我想要个诞生在啤酒泡沫中的女儿
      整个世界都被装进我的床单里
      我在开始变老
      


      3楼2012-03-15 20:49
      回复
        文字是属于世界的,赞歌不只属于强者,当作者把关于生命的文字沙沙的写在泛黄的废纸上的时候,妓女、小偷、乞丐、流浪汉都成了我,我是谁?这是一个可浅可深的问题,我是风花雪月,还是国王走卒,都是外在的身份,而真正懂得我是谁的人,定是那伟大的存在。


        4楼2012-03-15 21: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