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么个小插曲,许仙一行再行上路。黄山脚下,并未乘云,步行拾级。
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许仙不自觉吟出,可惜此次除了小倩,实无其他诗词爱好者,让诗仙有些气馁。不过这样也好,专心山景吧。
比起在人的作用下早已失了清新自然的前世黄山,今生黄山才真个是世外桃源。有许仙为证:
远而望之,漫漫仙霞欲争秀,片片云峰直可掇。或崔嵬雄浑,或俊俏壮丽。天光映云,云笼莲峰,天、云、山连作一片,山作云,云作山,山接天。七十二莲峰插入云间,迷蒙缭绕,直似登天之途,又比擎天之柱。可怜九州之内三山首,五岳之外第一山!
几人皆非凡人,履绝壁如坦途,视险阻如未见。小倩在前讲解,白素贞脸带微笑,小青左张右望,胡心月兴致勃勃,许仙自然在几个女人中间。
修行有出世、入世之辩。修行须修道心,道心须俗世打磨。将道心打磨得玲珑剔透、坚固无比,方有资格明悟高深道法,登上更高境界。若道心蒙尘,非但解不得道家真义,反可能走火入魔:或伤残,或丧生。更可能陷入因果纠缠,业力缠身,招来无妄之灾。
故修行首在修心,不入世难出世。许多修行之人常去那世间迷人之地,如那酒池肉林,如那烟花柳巷,阅尽人间百态。酒肉穿肠而心无酒肉,烟花过眼实心无烟花。将那酒色财气当作磨刀之石,道心磨无可磨,然后出世,如此修行,事半功倍。
然如此修心却有大险,酒色迷人,红尘如网,心志不坚则极易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一旦迷失,修道无望。其实,大部分修行者都被阻在这一关。这也是大浪淘沙、烈火炼金,去芜存菁之天道。
故此另有修行之人并不入世,只是专心世外无人之地,心无他念,只知修行二字。此种人却不知,修行便是修自身,本就是人间最难之事,处处悬崖峭壁,艰险重重,随时有粉身碎骨之险。若无勇猛精进、有我无敌之念,便是外在条件再好,也无缘大道。其畏惧红尘之念已是落了下乘,这种人修为有成者也是极少。
许仙几人都可称修道有成,道心也是稳固。然道心修行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须时时磨炼,以期更进一步;须时时警醒,以免道心蒙尘。先贤有言,“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久在红尘之中,心志再坚也难免迷茫,出来观赏自然之景,也是张弛之道,于修行也是有利。
许仙游山自然不是为了修心,但修心偏偏不能强求,而需不为而为,或称无为无不为。许仙几人心绪,恰恰合了修行之义。抛却枷锁、清新自然、回归真我、顺心而行才是正道,整日满心修行的人偏就不可能有大成就。正如世俗之人会被酒、色、财、气、权等物蒙蔽本心,修道之人也常被修行本身蒙蔽。这也是修行之人最大的障碍。
许仙几人当然不会想这些,他们已入山间。山间和山外又大不同:
怪松争奇,山菊竞秀;水杉秋叶绿,银杏白果黄;鸳鸯龙潭戏水,白鹇花海寻食;轻纱罩峰轻风起,精灵化石精神生。千丈飞瀑,万顷绿阴。飞瀑下,蛟龙摆尾;绿阴中,云豹栖身。山中有仙鹿羚羊,云间有画眉柳莺。猕猴峰头叫,勺鸡山坡鸣。云霄落下神仙府,人到山中便是仙。
五人漫步山间,黄山四绝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果然不假。松生岩壁间,千姿百态。龙形、虎形、人形、爪形、剑形,数不胜数;怪石处处有,鸡形、猴形、鸟形、人形、树形,相映成趣;云海远如纱衣,近如仙霞;温泉碧波,平添几分灵秀。但知此四绝与别处不同,有诗为证:
遮天探海卧虬龙,帝女贪欢十二峰。五海无心天地外,瑶池却向世间逢。
几人自辰时游到申时方才尽兴,便返回小倩洞府。去时安步当车,归来驾雾乘云,数十里路程,倏忽即到。天光尚早,几人在洞府旁一清泉边暂留。
白素贞盘坐在一块青石之上,许仙半倚着白素贞,一手在白素贞腰间,另一手拉着小倩。胡心月也颇为兴奋,自后揽住白素贞与许仙二人,臻首放在白素贞胸前。只有小青,反最为面薄,转过头去,眼不见心不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