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是打草稿阶段的重要工作,包括分配页数,定制每页内的格框划分等。分格是漫画的基本技巧,也是当代漫画和传统漫画联系最紧密的环节。早期漫画基本上是严格分格的,并且多是矩形格,每格可以理解为一小页,或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所以有“分镜”这样的称呼。当代漫画的分格已经相当自由,基本上除了必须保证阅读方便,其他限制都可以打破,为了情节需要,让画面出格甚至做通页和跨页的大画面现在已十分常见。无论是否出格,画面的初步布局一般也要在分镜阶段设计完成。
漫画分镜
『分镜』一词源自于电影,在漫画上我们也可以将之称为『分格』。
大家都知道的,漫画包括有单幅漫画,四格漫画,连环漫画,
及现在正在被研发的互动漫画,而,『分镜』则专被用在连环漫画上,
它在漫画的制作上扮演着『诠释者』的角色,意在将漫画里的事件的:
1-『发生顺序』
2-『观察角度』
3-『事(物)件与事(物)件的关联』
4-『节奏和情绪』
5-『虚与实』
诠释出来,将之编辑成我们所见的漫画。
这就像写文章里的文法一样,将一些文字词句编辑成能另人读得懂的规则,
它有时更能左右读者阅读文章的情绪及反应,相对的,
漫画的分镜旨在制作一种阅读规则,并藉由这种规则诠释事件与对象,
分镜观念清楚的作者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其作品给读者的感觉,
即使无趣的故事也能以精彩的分镜技巧而被诠释得有趣。
那么,漫画的分镜和电影电视的分镜又有什么不同呢?
电影和漫画各有其表现上的特性,电影利用连续影像与声音,而漫画则是利用图像及文字。
我记得以前『天才小钓手』的作者矢口高雄先生告诉我:
图像拥有情境描写的特性,而文字则拥有心理描写的特性,两者合而为一就是漫画。
我这里再补充一下,一般人在看图像时会『思考』这图像背后所寓含的意义;
而阅读文字时也会『思考』其文字所堆栈的影像。漫画结合了两者,
意在『省略思考』,也就是说,看漫画是不需要动脑袋的,这是它的最大特性。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很简单的,其实看漫画不需要思考的意思就是
画漫画极端需要思考。一位漫画创作者必须把我上段所描述的那五点诠释得非常清楚,
因为一旦有不清楚的地方,读者就必须思考,一旦读者开始思考,这部漫画的阅读
就会造成停顿,读者的情绪也会中断,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形发生,
创作者必须熟练分镜的技巧。
尽管漫画真正的起源算是在欧洲,(有人说中国的春宫图画应该才是漫画的始祖,它兼具了文字图画甚至连续的特性……但,我们这里先撇开它不谈。)目前为止,分镜观念最精致也最复杂的仍是日本漫画。它在分镜上的突飞猛进发生于漫画鬼才手冢治虫对于连环漫画的改良,现在其漫画出版社仍有专业人材不断地研究漫画表现上的更大可能性,不过,它的基本观念仍是不变的。之前有一位地位颇高的编辑告诉我,漫画分镜可分为四个项目:
1-连续性;2-节奏性;3-情绪性;4-戏剧性.
我必须说,没有什么比这种分法更蠢的了。画漫画要有连续性是废话,
戏剧性也不可能藉由分镜来控制,那么,我们就把注意力放到节奏性及情绪性上面:
节奏是漫画中的相对时间,如大家所知,漫画中的每一格象征一个单位时间,
一个事件用越多格子来表现表示这事件发生的时间越久,(像是慢动作),
反之,若格子越少表示越快,这是数学问题,并不难懂。那么情绪性呢?
说穿了,就是Zoom in或Zoom out的问题, 将镜头拉进,能制作出压迫感,
基本上,特写镜头较能表现出情绪张力,而远景较客观。
但,如果只单用这种手段表现情绪的话,将会很无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