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是“三部曲”的一部分
记者:《关于伊丽》中的哪些东西是你想在《一次别离》中进一步探讨的?
法哈迪:拍《关于伊丽》时我已经开始构思《一次别离》。这两部电影风格有些相似,但我不是刻意去追求这种风格,是这两个故事本身引导我去用这种风格来讲述和创造它们。其实,这两部和我另一部《烟花星期三》间有很多内在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这三部电影就像一个链条上的三个环节。
记者:你是否用了特别的方式来拍摄《一次别离》这个题材?
法哈迪:演员们的表演方式不一样。在《关于伊丽》中,我需要让演员们成为一个更有凝聚力的群体,而在《一次别离》中,我需要他们更加独立。此外,《一次别离》中即兴表演的场景更少了。比如,“纳德”这个角色被设定为只喜欢听传统音乐,从签约、排练到进入拍摄,扮演纳德的演员一直都在听传统音乐。他在戏中虽然只有一句台词提到音乐,但也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他的音乐喜好。
记者:伊朗观众看到《一次别离》是什么反应?
法哈迪:它在国内引起的反响和在国外没有太大不同。这部电影在伊朗很受欢迎,许多观众到影院去观看它,评论界和电影圈的同行也都认为不错。但是,从这部电影里寻找多样化的反响,恰好对应着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多样化的观念。
记者:《关于伊丽》中的哪些东西是你想在《一次别离》中进一步探讨的?
法哈迪:拍《关于伊丽》时我已经开始构思《一次别离》。这两部电影风格有些相似,但我不是刻意去追求这种风格,是这两个故事本身引导我去用这种风格来讲述和创造它们。其实,这两部和我另一部《烟花星期三》间有很多内在联系,在某种程度上,这三部电影就像一个链条上的三个环节。
记者:你是否用了特别的方式来拍摄《一次别离》这个题材?
法哈迪:演员们的表演方式不一样。在《关于伊丽》中,我需要让演员们成为一个更有凝聚力的群体,而在《一次别离》中,我需要他们更加独立。此外,《一次别离》中即兴表演的场景更少了。比如,“纳德”这个角色被设定为只喜欢听传统音乐,从签约、排练到进入拍摄,扮演纳德的演员一直都在听传统音乐。他在戏中虽然只有一句台词提到音乐,但也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他的音乐喜好。
记者:伊朗观众看到《一次别离》是什么反应?
法哈迪:它在国内引起的反响和在国外没有太大不同。这部电影在伊朗很受欢迎,许多观众到影院去观看它,评论界和电影圈的同行也都认为不错。但是,从这部电影里寻找多样化的反响,恰好对应着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多样化的观念。